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宫腔内异常回声的有效诊断方式。方法对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我院B超发现宫腔内异常回声的42例患者,通过临床的手术获取病理,并进行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之后计算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手术证实了此次的42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有8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黏膜下肌瘤12例、宫内膜囊腺样增生7例。超声诊断准确共39例,准确率92.83%;漏诊误诊的有3例,比诊率7.14%。结论对于患者出现的宫腔内异常回声的现象,用B超检查诊断可以极大的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宫腔异常回声 阴道超声 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运用三血管气管切面(3VT)超声技术检查的临床作用。方法采取3VT超声技术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治的10例PLSVC胎儿进行检查,对胎儿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胎儿均接受尸检或由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存在心内畸形,包括心脏位置异常、肺动脉狭窄、室间隔或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发育异常、右心室及形态学右心室双出口各有5例、4例、4例、2例和3例,所占比重各为50.0%、40.0%、40.0%、20.0%和30.0%。10例胎儿中,左、右双侧上腔静脉(DSVC)者8例,占80.0%;2例超声提示上腔静脉位于肺动脉左侧,占20.0%。结论3VT超声技术对PLSVC胎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 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为探讨临床工作中浸泡消毒方法的改进,将传统的直接将物品投入消毒液或用漏栏、漏桶作消毒内套,改为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网套作为消毒内套,结果改进后的浸泡消毒方法,具有提取凉干方便,能节约浸泡空间和消毒液的量。

  • 标签: 网套 浸泡消毒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性质,评价其在急性阑尾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将之同病理结果及手术情况予以对比分析,探讨阑尾高回声结构和阑尾炎病理及病变现象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回声结构阳性33例,阴性45例。阳性患者中单纯性2例,化脓性18例,坏疽性13例,阳性率依次为12.5%、38.31%、86.67%,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同阑尾病理类型间为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阳性患者的组织粘连及穿孔率明显大于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的出现是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阑尾周边出现高回声结构预示着组织粘连与阑尾穿孔的几率有可能增大。

  • 标签: 超声检查 阑尾炎 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早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妊娠结局,将其分为A正常妊娠组、B先兆流产组、C自然流产组,进行卵黄囊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信息。结果A组卵黄囊直径为2.63~5.28mm、B组为2.04~0.76mm、C组1.69~10.97mm。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黄囊大小异常时,自然流产率加大,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卵黄囊大小与妊娠结局之间有密切关系,应当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早孕期 卵黄囊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超声回声改变与血清TSH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根据我院4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使用情况,按照超声回声改变的规律合理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网络样改变组,一组为回声分布异常组,来进行两组之间差异与血清TSH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网络样改变小组的血清TSH的质量与回声分布异常小组的血清TSH的质量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声分布异常小组的血清TSH的水平明显低于网络样改变小组的血清TSH的水平。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在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时,其不同的声像之间的差异的改变与患者血清TSH的水平有关,可以从中看出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病理变化,因此甲状腺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病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超声回声异常 血清TSH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胸骨旁切面组、胸骨上窝切面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0例,对胸骨旁切面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切面检查,对胸骨上窝切面组实施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长度、主动脉侧内径、肺动脉侧内径水平及动脉导管未闭分型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导管长度、肺动脉侧内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窗型动脉导管未闭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上窝切面组主动脉侧内径显著大于胸骨旁切面组(P<0.05),胸骨上窝切面组患者的动脉导管未闭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骨旁切面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更具有准确性,其价值意义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胸骨上窝切面 动脉导管未闭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兰州市郊区7~17岁健康男童采用超声测定睾丸大小,了解同年龄段不同身高、体重与睾丸大小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2012年10月,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576名目标人群分11个年龄段,测量身高、体重,并超声测定睾丸大小。结果10岁前男童睾丸大小与身高、体重无差异,10以后相同年龄男童不同身高、体重与睾丸大小有差异。结论青春期同年龄男童营养状况越好,睾丸发育越快。

  • 标签: 超声 睾丸大小 身高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3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检查局灶浸润型,呈相对高或高回声,边缘清楚,但不规则似血管瘤。有时高回声占据肝的一段或一叶。弥漫性非均匀性脂肪肝,不均匀的脂肪浸润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边缘不整,其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常使检者产生错觉将正常肝区误为“病灶”。Ⅰ型(局限浸润型)6例(占20%);Ⅱ型(叶段浸润型)9例(占30%);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15例(占50%)。结论超声对非均匀性脂肪肝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CM单孔胸腔镜术中改良胸腔镜器械在促进胸外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提高胸外科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3月,回顾性分析我院7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传统胸腔镜器械和改良胸腔镜器械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中转开胸的概率、所能完成手术的难易程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完成。改良胸腔镜器械的手术时间(217.7±30.2)min,明显短于传统胸腔器械的手术时间(274.6±29.1)min,P<0.0001;改良胸腔镜器械的切口(4.3±0.6)cm,明显小于传统胸腔器械的切口(5.8±1.3)cm,P<0.0001;改良胸腔镜器械的中转开胸率2.78%,明显低于传统胸腔镜器械的中转开胸率27.6%,P<0.05;改良胸腔镜器械的满意率45.9%,明显高于传统胸腔镜器械的满意率16.7%,P<0.01。结论改良胸腔镜器械在3CM单孔胸腔镜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安全、可行,应加快改良胸腔镜器械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

  • 标签: 3CM单孔胸腔镜 改良胸腔镜 手术效率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十二指肠回声型造影剂超声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28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对其行胃十二指肠回声型造影剂超声检查后再进行分析,总结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结果10例患者诊断为胃下垂,1例诊断为胃黏膜囊肿,8例诊断为胃窦炎,5例诊断为胃肿瘤,2例诊断为胃底癌,12例诊断为胃溃疡,18例诊断为胃癌,与病理诊断吻合率为89.28%。结论采用胃十二指肠回声型造影剂超声检查,先令患者服下回声型造影剂后再进行超声,具有较高的准断率,故在临床中帮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回声型造影剂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联合多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检的241例孕妇均进行联合多切面法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并将联合多切面超声检查结果同胎儿出生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1例接受检查的孕妇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共计12例,而实际出生后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计13例,产前多切面超声诊断正确率达92.31%,漏诊1例胎儿为肺动脉瓣狭窄。结论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联合多切面法进行诊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可靠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诊断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儿科住院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患儿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收集了本科室2016-4-1至2016-4-14的查检数据,分析患儿大小便留取率偏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患者的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9.37%提高到90.83%,护士团队凝聚力及运用品管圈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结论实践品管圈的活动能够提高临床送检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大小便标本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行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提供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28%),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老年腹泻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老年腹泻 大小便失禁 综合护理干预 会阴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HCC)肿瘤大小实验室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以利用实验室指标评估HCC的肿瘤大小和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的HCC患者136例,精确测量肿瘤大小;分析肿瘤大小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联蛋白、三型前胶原蛋白、四型胶原蛋白正相关,(r=0.224、0.326、0.249,P=0.009、<0.001、0.003),与球蛋白、GGT、ALP、LDH正相关(r=0.295、0.377、0.344、0.215,P<0.001、<0.001、<0.001、0.013)。结论HCC患者肿瘤大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检测常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可用于估计HCC患者肿瘤大小和预测预后。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标志物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6例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3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VAS评分(90.41±6.68)分和HSS评分(92.23±6.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VAS评分(81.44±5.28)分和HSS评分(80.14±5.12)分(P<0.05)。结论将腓骨中上段截骨治疗措施运用于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腓骨中上段截骨 不均匀沉降性膝关节骨关节炎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