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脑血管患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治疗的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抗凝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和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明显优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脑血管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运动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简单叙述了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某些方法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体会。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综合在缺血脑中风中的运用。方法随机将32例缺血脑中风分为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段)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手段),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更有利于缺血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西医综合治疗 缺血性脑中风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月我院诊疗的122例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内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患者康复效果、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88.52%)(P<0.05)。结论针对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使用,能够在改善患者NIHSS评分、MFMA评分、BI评分的前提下,提高其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补阳还五汤能够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稳定及逆转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改善中风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已明确诊断及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为对象,设置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同型半胱氨酸、颈内动脉内膜斑块厚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稳定及逆转颈内动脉硬化斑块。

  • 标签: 中风中经络 补阳还五汤 同型半胱氨酸 颈内动脉内膜斑块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40例,发病4.5小时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溶栓情况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40例静脉溶栓患者,总有效率95.0%。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小时以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较为有效、安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期缺血脑梗塞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急性期缺血脑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MRI)检查诊断和CT(ComputedTomography)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6例接受CT和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病6小时内的AICI的CT检出率为0.00%,而MRI检出率为34.88%;6~24小时内CT检出率为3.49%,而MRI检出率为27.91%;1~3天内CT检出率为31.40%,MRI检出率为33.72%。由此可以得出,6小时内、6~24小时内MRI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1~3天内CT检查与MRI检查无明显差异;对小于5mm、5~15mm病灶短时间内CT检查效果较差,而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大于15mm病灶CT检查效果有所提升,但MRI检查效果仍明显优于CT检查。结论急性期缺血脑梗塞患者采用MRI检查在病情的发现、病灶的数量及病灶检出率等方面与CT检查对比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HIE)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60例缺氧缺血(HIE)新生儿实行项目研究,选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纳入30例,试验组采取神经节苷脂及胞二磷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神经节苷脂及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方案,比对两组临床有效统计率、肌张力消除用时、惊厥消除用时、意识障碍消除用时,并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数值。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统计率较对照组有关指标提升,表明数据间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肌张力消除用时、惊厥消除用时、意识障碍消除用时较对照组有关指标缩短,表明数据间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个疗程后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数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关指标提升,表明数据间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HIE)新生儿实行神经节苷脂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还原型谷胱甘肽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分析治疗缺血心肌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时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缺血心肌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舒张末径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分钟步行距离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缺血心肌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时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有效促进患者的心肌功能的改善和恢复,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 曲美他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中药通脑汤在缺血中风患者治疗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施治疗的60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拟通脑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22/30),观察组患者为93.33%(28/30),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高切、低切、血液粘度等指标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自拟中药通脑汤在缺血中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拟中药通脑汤 缺血性中风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后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基础护理以上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行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具有明显改善,而且心理护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 不良情绪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缺血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的表达及检测价值。方法200例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分为MS组(n=100)与无MS组(n=100),均进行Lp-PLA2活性检测及血脂测定。结果MS组的Lp-PLA2值明显高于无MS组(P<0.05),且存在TG、HDL及LDL的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Lp-PLA2表达过度,Lp-PLA2与MS可能有密切关系,Lp-PLA2检测对急性缺血卒中合并MS患者有早期预警作用。

  • 标签: Lp-PLA2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代谢综合征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内科114例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研究组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经过分析,研究组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开展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诊断率,有效控制病情,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慢性脑循环不足 临床诊断 参川芎嗪注射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6例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6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作为此次重点研究对象,结合康复治疗划分为参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及观察组(中医治疗),且每组各分成43例,对所有患者经不同方式理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与评价,并予以总结。结果观察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经理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41(95.35)%,与参照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的30(69.77)%进行比较,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康复治疗办法。

  • 标签: 中医治疗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128层螺旋CTA三联检查在围手术期骨折患者心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拟行骨折外科手术、术前经心内科会诊怀疑存在冠心病并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A三联检查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诊断结果。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冠状动脉狭窄者10例,包括主动脉夹层1例、肺动脉栓塞1例和无明显异常8例。根据64排128层螺旋CTA三联检查进行心血管评估,其中放弃手术者2例,进行择期手术者4例。轻度和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手术实施计划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A三联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减少。

  • 标签: 骨折 围手术期 64排128层螺旋CTA三联检查 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论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4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给予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中药 辨证论治 脑血管痉挛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拉帕米和尼莫地平灌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维拉帕米和尼莫地平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维拉帕米灌注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7d后MCAVp、IL-6、TNF-α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拉帕米和尼莫地平灌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显著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动脉压迫器对经皮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术患者减少局部穿刺点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到2018年10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当中选取77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对这77例患者术后实施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分析这77例患者的局部穿刺点的并发症和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当中,在77例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在不适反应方面,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11.69%。结论采用动脉压迫器对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压迫干预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不适发生率和局部穿刺点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 动脉压迫器 局部穿刺点并发症
  • 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增加创伤患者的死亡率,随着临床科学的发展和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的深入学习和认识,严重创伤患者得到了救治和康复。笔者从休克的分级、创伤出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创伤失血性休克主要的复苏目标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四部分对创伤出血性休克治疗进展进行阐述说明。

  • 标签: 创伤出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