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与评价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AutoLumoA2000)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性能。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并结合厂家要求对AutoLumoA2000化学发光测定仪测定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分析灵敏度、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灵敏度为0.001AU/ml;高值和低值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27%、4.36%,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75%、5.03%;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回收实验回收率R为94.21%;临床样本添加1000mg/dl血红蛋白、20mg/dl胆红素、3000mg/dl后测得结果满足偏差均不大于±15%。结论经验证,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定量检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性能验证 CMV IgM 化学发光AutoLumo A20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资料选择起止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入组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经调查统计与比较,护理干预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总依从率从护理前的81.00%显著提高为94.50%,(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慢乙肝 抗病毒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我州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将其划分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30例,即对照组。选择ELISA法进行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判断,如IL-10、IL-12、IL-18水平,并对其进行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的联合治疗。结果在对试验组、对照组予以ELISA法的研究后,根据其各项指标发现,试验组IL-10、IL-12、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完全应答率36.6%,复发率33.3%,无应答率30%。患者治疗后,完全应答率83.3%,复发率10%,无应答率6.6%。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其IL-10、IL-12、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可以将此作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实施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治疗,其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 干扰素&alpha -2b 苦参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8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以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40例,以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炎性因子比较,治疗7d后,除TNF-a因子外,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在改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病情方面效果更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更昔洛韦 阿昔洛韦 病毒性角膜炎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患儿共计130例,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9月—2018年3月,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保证患儿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检验病毒病原方法对312例婴幼儿腹泻使用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随机将测出阳性的131例患儿分为干预组65例,对照组66例。诊疗基础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症状所需的缓解时长。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脱水病状缓解时间,腹泻,发热都比对照组短。结论提高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幼儿 腹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EB病毒(EBV)感染儿童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展开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4+)。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中的IgM和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及CD3+/CD4+水平明显降低,CD3+和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儿童EBV感染会直接损伤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且人体的免疫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体液免疫细胞的降低程度可提示患儿的疾病预后。

  • 标签: EB病毒 感染 儿童 免疫功能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影响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母婴结局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产科10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与100例健康孕妇(2017年1月—2018年6月),分别设置为HBV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根据妊娠结局将HBV组孕妇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妊娠结局不良组,分析影响HB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HBV组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ALT、AST、TBIL、白蛋白是影响HB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HBV感染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而HBV感染孕妇妊娠结局受到肝功能、白蛋白等危险因素的影响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产科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磷酸肌酸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于2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前后,对两组患儿心肌酶情况以及心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本次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心肌酶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儿各项心肌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观察组患儿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同时还可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同时促进患儿心功能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利巴韦林注射液 磷酸肌酸钠 心肌酶水平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左卡尼汀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中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在本市某三甲医院接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治疗的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左卡尼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12%,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13%,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14%,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0.35%,对比两组治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采取左卡尼汀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价值。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期治疗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孕期口服替诺福韦的安全性评价和远期影响。方法取我院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5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替诺福韦)与对照组(拉米夫定)各27例,评价两组分娩前后血清HBV-DNA、血清HBsAg阳性率与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分娩前血清HBV-DNA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分娩后血清HBV-DNA水平低,血清HBsAg阳性率也低,药物安全性高,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孕期口服替诺福韦药物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加以有效阻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高病毒载量 乙肝孕妇 替诺福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葡萄糖酸辛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6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选取43例研究独享。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进行治疗。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布拉氏酵母菌 小儿病毒性肠炎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眼科2015年3月—2018年2月接收的130例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病人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130例病人治疗后治愈的有99例,有效的有26例,无效的有5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130例病人用药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仅有2例出现眼痒,1例出现灼热感,1例出现轻微的视力模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症状较轻微,不影响治疗;随访半年后,只有2例病人病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54%。结论对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病人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68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PCR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Ⅰ组,应用血清学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Ⅱ组,对比两组患者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结果综合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疑似病例中共有566例被确诊为儿童EB病毒(EBV)感染;Ⅰ组(全血EBV-DNA)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达到85.68%(485/566),远高于Ⅱ组的43.64%(347/56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PCR 血清学检测 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7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频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间歇性治疗组采取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间歇治疗,连续性治疗组则采取采取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连续治疗。比较间歇性治疗组、连续性治疗组效果;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副反应。结果连续性治疗组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相比较间歇性治疗组更好,P<0.05。连续性治疗组副反应和间歇性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连续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效果理想。

  • 标签: 伐昔洛韦抗病毒抑制疗法 频发性生殖器疱疹 临床效果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