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消毒供应室中运用超声波清洗技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手术使用的金属医疗器械300件,根据清洗方式将其分为高压水射流组清洗以及超声波清洗组,每组150件,对比两组清洗效果。结果超声波组的清洗时间、生锈率以及清洗效率显著优于高压水射流组(P<0.05)。结论运用超声波清洗方式能够降低器械的损伤情况,并且清洗时间短,效率更高。

  • 标签: 医疗器械 金属材料 超声波清洗 效果
  • 简介:摘要腔镜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随着医疗微创手术的发展,腔镜微创手术已受到临床广泛运用。本文介绍了腔镜常见故障和预防、清洗与消毒和保养。这些措施对于有效提高器械性能、延长使用期,创造良好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器械保养 器械清洗 手术室 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清洗复用玻璃奶瓶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个污染程度相同的复用玻璃奶瓶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弯钳夹纱布块擦洗法清洗,对照组采用试管毛刷擦洗法清洗,比较两组玻璃奶瓶的清洗效果。结果实验组玻璃奶瓶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弯钳夹纱布块擦洗法能有效提高玻璃奶瓶的清洗质量。

  • 标签: 玻璃奶瓶 清洗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手工与全自动清洗消毒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需清洗、消毒的1500例内镜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A、B组,各750例,A组行手工清洗,B组行全自动清洗消毒,并将两组内镜经清洗、消毒后的清洗合格率、清洗时间及科室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行自动清洗消毒的清洗合格率为100.00%,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清洗时间为(20.35±4.36)分,科室满意度评分为(90.25±6.13)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内镜手工清洗、全自动洗消机清洗消毒均具有显著的消毒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消毒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 清洗合格率 清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方法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围绕科室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投票打分确定这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过统筹分析制作了查检表对活动前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现状问题进行查检分析,确定真因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活动后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1.9%提升到95.1%,目标达成率112.6%,进步率32.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细化并完善了管腔器械清洗流程,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管腔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下半年实施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措施与2016年上半年的常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讨论,两个时间段内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器械以及消毒例数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在上半年的时间实施常规的工作流程,下半年的时间内实施护士清洗流程规范化护理措施。结果两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下半年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临床各科室的满意度均优于上半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清洗流程规范化可以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使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 标签: 清洗流程 规范化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保湿预处理对隔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为提高清洗质量寻求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夜间急诊使用的手术器械870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290件器械,所有器械回收后甲组将所有器械拆卸至最小单位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10min,乙组在器械关节处喷洒多酶清洗液保持10min,丙组在器械关节处覆盖含有多酶清洗液的白毛巾保持10min,保湿处理完成,流动水下冲洗后使用全自动清洗清洗清洗消毒完成后比较所有三组器械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结果显示,甲组合格率为87.04%,乙组合格率为91.11%,丙组合格率为10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0,P<0.01);隐血试验法检测结果显示甲组合格率为76.30%,乙组合格率为84.07%,丙组合格率为95.5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51,P<0.01);三组间器械ATP荧光检测法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夜医疗器械采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再进入清洗流程,可提高清洗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保湿处理 隔夜手术器械 多酶清洗液 清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对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包装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前后的500件手术器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质量管理实施后的器械质量合格情况和满意度较质量管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环境卫生学检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清洗消毒包装的效果,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 标签: 供应室 手术器械清洗 消毒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器械用多酶清洗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和预防对策。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自身体验、总结和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存在的问题。结果供应室存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理性危害因素。结论改善工作环境选择酶清洗剂时,检查质量,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护理人员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清洗液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加强在降低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份2016年1月-12月我院加强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后的器械清洗质量资料为研究组,以2015年1月-12月供应室的选取80份器械清洗质量资料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清洗质量满意度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清洗质量满意度分别为72.5%,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5%,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为12.5%,研究组没有医院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供应室 医院感染 质量管理 器械清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的特殊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行腔镜手术的1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行腔镜手术的1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及保养,对比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和医源性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有效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有利于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质量,有效地延长内镜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手术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内镜器械 辅助设备 清洗 消毒 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进内镜消毒流程是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诊断中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医院的内镜抽检结果以及在同期该医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改进内镜消毒流程后,统计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该医院内镜抽检结果以及同时间段医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抽检内镜及其附件500件,调查病人1000例,对比流程改进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后,明显的提高了合格率,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和内镜细菌阳性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患者的疗效。结论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消毒清洗 流程改进 医院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的最佳方法,以提升其管理质量。方法在我院手术室中选取90套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套。A组器械进行集中式清洗消毒,B组器械进行分散式清洗消毒,对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我们采用目测法和低温等离子循环取消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检测出A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于B组器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腔镜器械实施集中式清洗消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确保器械灭菌效果,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腔镜 清洗消毒 集中式 分散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方面的成效。方法成立QCC小组,开展以“提高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标准化等品管10大步骤开展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从原来的80.6%提高至94.6%,目标达成率为110%。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同时还增强了圈员团队协作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极大发挥,品管圈活动值得推广应用到消度供应中心其它质量改进活动中。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器械 清洗 合格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体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牙体牙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进行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牙体牙髓患者采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相比于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时间较长,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更有效安全。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 超声技术 牙体牙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能够让人的感觉运动产生障碍,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很多。在我国历史上,商朝的时候就对脑卒中疾病进行过研究;而西方在1600年的时候对脑卒中进行的研究。通过对脑卒中疾病的治理,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将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手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患者过上更加有质量的生活。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治疗 发展史
  • 简介:摘要VSD技术最初设计应用于开放骨折创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VSD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对VSD技术在不同类型创面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总结,以变进一步拓宽VSD技术的应用领域。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方面对XpertMTB/RIF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及17例非结核性脊柱感染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XpertMTB/RIF和抗酸染色检测,检测所得结果用于计算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来客观评价XpertMTB/RIF在嵴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结果XpertMTB/RIF法检测时间为2.0±0.3h;抗酸染色法检测时间为1.8±0.2h。脊柱结核患者组,有32例Xpert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3例XpertMTB/RIF阴性;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组,XpertMTB/RIF检测阳性仅有1例,其余XpertMTB/RIF均为阴性;XpertMTB/RIF检测经计算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94.12%。脊柱结核组中XpertMTB/RIF检测阳性患者,检测后有利福平耐药基因的患者8例,测得突变率25%。抗酸染色法检测脊柱结核组,发现其中8例患者阳性,余下27例阴性,敏感性为22.85%;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组脓液标本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特异性为100%。两者对比,XpertMTB/RIF法的敏感性更高(P<0.05),特异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pertMTB/RIF在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与抗酸染色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XpertMTB/RIF 脊柱结核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肠道疾病也更加重视。传统的小肠镜、超声内镜、胶囊肠镜虽能解决部分疾病的诊治,但或因只能窥探肠道管腔,或因操作复杂病人耐受困难较难接受,或因病灶检出率不高等原因,造成肠道疾病的诊治困境。而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CT-3D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对肠道疾病的探查手段,从而提高对肠道疾病的诊断。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CT-3D技术对小肠及肠系膜血管的成像技术,探索患者容易接受的无创检查,能清晰显示肠道疾病。

  • 标签: 小肠 CTE 肠系膜血管CTA CT-3D技术 冠状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