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护理配合,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49例高度近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49例(95眼)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高度近视状况均得到改善,视力明显提高,其有效率为100%。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 标签: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收治的520例白内障病人给予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病人选择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 眼科 护理干预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晶状眼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无晶状眼25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眼无晶状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前矫正视力为0.1~0.6,术后3个月视力为达0.2~0.8。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1871±462)个/mm2。结论人工晶状能提供全天光学矫正,不要摘换,现已成为矫正无晶状眼的最理想方法,得到普遍应用。

  • 标签: 无晶状体眼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的视觉功能。方法抽取至我院手术的单纯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55例(80只眼),其中一组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20例,30只眼),简称多焦组,另外一组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35例,50只眼),简称单焦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及脱镜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术后3月5mm瞳孔下多焦组全眼总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球差多焦组较单焦组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多焦点组的脱镜率达到93.3%,非球面单焦点组达到58.0%(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人工晶状植入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差异,但脱镜率多焦组明显高于单焦组,全程视力效果好,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种类 视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收集45例(49只眼)确诊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报道,均收治于本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间,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6只眼(73.5%)显示最佳矫正视力≥0.5,视力在0.3~0.4的有6只眼(12.2%),视力在0.1~0.2的有4只眼(8.2%),有3只眼(6.1%)视力<0.1;术后并发症的21只眼(42.9%),其中后囊膜混浊6只眼(28.6%),5只眼(23.8%)出现眼压升高,2只眼(9.5%)复发葡萄膜炎,8只眼(30.1%)出现黄斑水肿。结论对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可帮助有效恢复视力,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脱位继发青光眼的诊治及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外伤性晶状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回顾行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临床护理方法,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50例外伤性晶状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晶体超乳手术+玻璃切除术、口服降压药物、消炎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主要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感染预防、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接受治疗与护理后总有效率达到88%。结论对于外伤性晶状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采用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及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治疗外伤性晶状脱位继发青光眼,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性 晶状体脱位 继发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方深度、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等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曾在2015年3月份-2017年3月份所接收的60例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治疗方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中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和前房角,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植入术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记录随访患者术后5个月视力的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总的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而且治疗效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以及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囊外白内障摘除以及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总有效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各50例,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应用到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入小梁切除术。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和人工晶状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视力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诊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并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的患者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1例患者出现前房发炎,并发症率仅为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将收治的6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眼内感染5例,研究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妊娠中、晚期经产前诊断染色有异常指征的1693例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术检查染色核型,比较高龄孕妇组、唐氏高危组及超声异常组染色的检出率。结果经过羊水穿刺术检查染色核型,有1246例孕妇成功进行羊水穿刺术检查,其中高龄孕妇组有534例,检测染色的有4例,检出率为0.74%;唐氏高危组有679例,检测染色的有11例,检出率为1.62%;超声异常组有33例,检测染色的有4例,检出率为12.1%,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进行超声筛查能够提高胎儿染色的检出率,对三胎儿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羊水穿刺术 核型分析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牙牙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进行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牙牙髓患者采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相比于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时间较长,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更有效安全。

  • 标签: 根管显微镜技术 超声技术 牙体牙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8月—2018年2月,将60例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患侧以及骨折分裂类型指标随机分成应用快速成型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试验组和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还可以改善临床指标和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成型技术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氧疗已广泛运用于现临床治疗手段中,未来氧疗更会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为了达到更好的氧气湿化效果,设计发明实用新型装置。超声雾化湿化装置,原理是通过超声,改变水的性状达到湿化氧气的目的。装置运行简便适用度高,运用超声产生负离子达到湿化供氧专属通道内的除菌,减少细菌进入呼吸道的可能,从而起到最好的湿化效果,达到最高的氧疗作用,实现氧疗对治疗和改善疾病的目的及意义。

  • 标签: 氧疗 超声 氧气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