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工作不仅仅联系着社会,也关系到无数患者的生命健康,既存在独特性,又存在普遍性。病案档案作为能够体现医院真实实践的记录,是医院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真实且完整的病案档案不仅记录了医务人员对疾病诊治的过程,同时是对医院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科学管理的可靠依据。因此加强病案档案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是目前社会必需的。

  • 标签: 病案档案 病案质量 全程质控 病案管理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全员参与式的护理质控模式是通过护理质控组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方法引导一线护士主动参与护理决策与管理的过程,有助于护士实施自我管理。结果共同参与文化氛围,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的标准等方面的共同体。结论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及责任意识,织管理构架,为护士创造平等与合作的工作环境.

  • 标签: 护理质控 模式 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质控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方法建立护理质控信息系统,在全院22个护理单元、44名护理质控人员中应用,分析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护理管理质控信息系统后科室月质控、护理部质控反馈的统计时间显著短于手工统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前后工作效率、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规范化、质控人员积极性的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应用护理质控信息系统1年后,与2015年未应用前相比较,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2016年0.046‰,2015年0.07‰;压疮发生率2016年0.005‰,2015年0.016‰;给药错误发生率2016年0.078‰,2015年0.163‰;非计划性拔管率2016年2.37‰,2015年4.2‰。结论护理质控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统一化,有效提高了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信息系统 建立 应用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控体系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采取护理质控体系之前(2012年)的1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采取护理质控体系之后(2016年)的1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评估各项护理指标,并采用调查问卷表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控制体系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质量控制体系 心内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的多环节质控模式。方法根据《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的要求及本院护理病历评价标准,建立科室护理病历质量管理架构,进行全员培训,全员参与管理,对存在问题进行PDCA循环改进。结果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的多环节质控模式有效可行。结论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的多环节质控模式可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加她们的责任心,人人参与质控,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病历质量。

  • 标签: 护理病历质量管理 多环节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发挥质控组长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方法成立消毒隔离、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手卫生执行管理五个质控小组并选定小组长,每周对供应室各项工作进行检查与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科室各项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018年6月—2018年8月各项检查合格率分别为消毒隔离合格率96.6%、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合格率98.2%、安全管理合格率99%、物资管理合格率99.5%、手卫生执行合格率93.1%,科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结论成立质控小组发挥质控组长的带头作用,能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行三级质控对呼吸内科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6月出院的5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出院的500份病历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文件由科室质控质控;研究组实施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比较两组的质控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缺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室建立三级质控,可明显提高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减少护理文件书写缺陷,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

  • 标签: 三级质控 护理文件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因素,提高质控水平。方法采用ELISA标准步骤检测HBsAg,分析、总结检测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和质控方法。结果血清标本、试剂盒、操作过程、结果研读、药物等因素是影响ELISA检测HBsAg质控的主要原因,加强质控可以提高检测质量。结论针对ELISA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E L I S A H B s A g 影响因素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法在医院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疾病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法。比较两组诊疗过程执行率、各种医疗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疗过程执行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各种医疗安全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法在医院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医院质控 质量管理 单病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盲样(饮料)中合成色素测定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直接测定质控盲样中的未知合成色素。结果色素分离效果理想,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回收率在95~101%之间,相对标准差小于3%。结论HPLC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盲样中合成色素的同时测定。

  • 标签: 质控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色素 梯度洗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本院于2015年2月—2017年4月期间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医院性感染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施后生物监测、B-D试验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质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质量以及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降低医院性感染。

  • 标签: 全程质控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消毒供应室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7年1月开始全面开展全程质控管理,对比全程质控管理措施应用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应用前对比,应用全程质量管理措施后,物品发放准确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回收合格率等明显较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措施可明显提升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对降低医院感染概率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全程质控管理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透析液B液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形成环环相扣,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对透析液B液的监测管理,每次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结果加强透析液细节管理后,规范了透析液的配制。结论通过规范化的PDCA循环管理,不仅能够规范透析液配置的质量,保证血液透析液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有效完善科室常规质检的标准,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

  • 标签: PDCA循环 透析 B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中小型血站8混样核酸检测室内质控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室内质控在检测中的作用。方法(1)使用HAMELTON核酸混样提纯系统(安利斯达)将待检测样本上载架时补足8的倍数,不足时用阴性血浆补足,配置好的室内质控品与6份阴性血浆或平衡液跟随已补足8的倍数待检测样本后摆放。(2)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以上样本进行8混样进行核酸提纯,实时荧光PCR扩增分析仪进行提纯后核酸模板进行扩增检测,连续收集30次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1)室内质控品检测程序最大限度与待检样本一致,均为8混检模式。(2)北京康彻斯坦HBV-DNA、HCV-RNA、HIV-RNA1,混合均能检出。且HBV-DNA、HCV-RNA-18℃下保存10日无明显变化,HIV-RNA1有所降解,一周内可控。结论8混样核酸检测室内质控在HAMELTON核酸混样提纯系统(安利斯达)中采用补足阴性样本及三项混合检测操作方法适合于中小型血站应用。

  • 标签: 核酸检测 8混样检测 实时荧光PCR 室内质控 安利斯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以及质控措施。方法观察组为检验科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血样100份,对照组为未进行质量控制的免疫检验血样100份。将两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NS、AFP、血清C-P、CEA、CA199、CA125、CA724等免疫生化指标的变异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应用在临床免疫检验中能够减少数据偏差,促进免疫检验准确性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免疫检验分析 质量控制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三级质控护理模式在康复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12月收治的22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患者在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三级质控模式,对照组11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护理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护理指标评价方面差异性较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实施前后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三级质控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能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各科病房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级质控模式 病房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的预防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消毒供应室中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分析该方案在护理管理中的护理质量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实施后的生物检测合格率、B-D试验合格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消毒器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物品发放差错率及包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程质控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可显著完善和规范消毒供应室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和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有助于提高医院安全,降低感染。

  • 标签: 全程质控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中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循环质控理念护理干预;研究结束对比分析两组应用价值及护理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低于研究组(98.00%),P<0.05;且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环质控理念在IgA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循环质控理念 IgA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导致溶血,出现血浆发红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血液制品质量。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血液中心制备成分血液情况,对发红血浆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不合格原因,探讨影响血浆发红质控的关键环节。结果成分科血浆发红报废的主要原因是采集的全血在待检库低温冰箱保存时间过长。其次是血液采集的源头和成分滤白过程指控不到位。结论血液中心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关键环节的质控,从而减少血浆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溶血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对工作效率以及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6年1月开始全面落实全程质控管理,现选取实施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的可再生器械各3000件,收集整理器械的回收合格率、清洗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同时收集整理实施前后的医源性感染率。结果实施全程质控后,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且医源性感染率从10.03%降至3.97%,P<0.05。结论全程质控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预防院内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质控管理 消毒供应室 工作效率 合格率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