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课题研究共有875例小儿内科患儿被入选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曾于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诊治,将入选患儿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则根据预先选择的儿童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来进行监测和管理,随后对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口服药物服药延迟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口服药物服药延迟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指标数据得到显著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科的护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对预防相关疾病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医院儿科 护理质量 护理敏感指标
  • 简介:人际敏感最早源于Boyce和Parker提出来的“interper鄄sonalsensitivity”,指一种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过分觉知和敏感[1]。目前关于人际敏感有着不同的看法。Marin[2]认为人际敏感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持续关注消极评价,这种特质使个体对人际冲突、指责、拒绝等保持警觉和敏感。Otani等[3]指出人际敏感的特征是过分敏感及恐惧实际层面的批评或拒绝。赖运成将人际敏感作为一种对他人行为、认知及情绪情感反应过于灵敏的人格[1,4-6]。

  • 标签: 人际冲突 敏感性 大学生 编制 人格特质 情感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以及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科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诊疗的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测试结果分为敏感组(26例)和非敏感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及其他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敏感的恢复情况。结果皮肤敏感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组的有效率42.3%,非敏感组的有效率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痤疮 皮肤敏感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情况对放疗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放疗敏感作为依据,将其分为放疗不敏感组与放疗敏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urvivin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和晚期乳腺癌的放疗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放疗敏感组;放疗前后,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结论Survivin表达情况与放疗敏感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以将其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乳腺癌 Survivin表达情况 放疗敏感性 影响
  • 简介:摘要肿瘤化疗工作一直都是临床上重点讨论的话题。相对而言,肿瘤是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多数临床治疗手段,只能是不断的控制肿瘤的恶化速度,并且积极的维持患者正常身体指标。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患者身体的恶化,肿瘤化疗敏感的调控越来越难,导致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持续下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肿瘤化疗敏感调控,可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近年来,不断的有研究成果证实,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化疗敏感调控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日后可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免疫调节因子 肿瘤化疗 敏感性 调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查与药物敏感试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病原菌特征及药物敏感的具体情况。结果在所选患者分离出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也比较多见。这些细菌对于绝大部分的抗生素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但是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有较好的敏感。结论我院所在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选择抗生素,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结论与心电图比较,心肌酶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较差。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方法对于PICC早期功能障碍的精确评估。方法以2017年1—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新入院病人100人。按照入院顺序,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50人入对照组(回抽+推注),50人入组实验组(抽吸及推注)。对照组采用回抽+推注方法,实验组采用抽吸及推注方法。结果实验组方法的评估准确性大于对照组方法的评估准确性性(P<0.05)。结论运用G.A.Goossens的研究方法使用我国现有设备可提高PICC功能障碍的早期检出率、及早进行干预、降低PICC堵管率和非计划拔管率,从而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C 功能障碍 精确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rc6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方法首先构建Birc6的腺病毒干扰表达载体,利用定量PCR及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其干扰效率。将上述载体转染至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利用定量PCR检测自我更新相关基因(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另外,将转染后的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的5-FU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利用MTT的方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在HCT116细胞系中敲低Birc6的表达,抑制了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水平(P<0.05);HCT116细胞系在含有不同浓度5-FU的培养液中培养48h后,敲低Birc6的表达增强了5-FU的细胞抑制率(P<0.05)。结论在HCT116细胞中敲低Birc6的表达,抑制了自我更新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增强了其对5-FU的敏感

  • 标签: 结直肠癌细胞 Birc6 5-FU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敏感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79例,编入AMI组,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为健康者中按照配对原则选取79例患者编入非AMI组。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中心实验室高敏肌钙蛋白(CLT-hscTnT)和床边敏感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结果组间比较上,AMI组患者在3h内cTnI值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其余时间检测点上AMI组患者cTnI值明显高于非AMI组(P<0.01);组内比较上看,AMI组患者不同时间检测点上cTnI值不完全相同(F=699.70,P<0.01),具体为3h与6h的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其余两相邻时间点上cTnI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总体表现为cTnI随时间逐渐升高;而在非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F=1.19,P>0.05)。cTnT检测值从入院后检测含量一直升高,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不同时间浓度测定有明显提高。而在非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T值差异无显著性(F=1.29,P>0.05)。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相似,在无法开展CLT-hscTnT检测情况下,而开展床边敏感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则比较方便。结论急诊床边敏感肌钙蛋白cTnI检测具有方便、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

  • 标签: 床边检测 敏感性肌钙蛋白I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成立科室敏感指标研究小组,建立科室敏感指标,形成吞咽障碍专科护理指标及评价标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吞咽障碍专科护理指标及评价标准使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27.5%、67.5%,吞咽障碍结局改善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运用Pearson卡方进行分析,χ2=38.496P=0.000,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无并发症方面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earsonχ2=48.139P=0.000,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中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例数均有明显下降,统计分析分别为Pearsonχ2=28.380,P=0.000、Pearsonχ2=5.760,P=0.016、Fishers’s精确检验(无卡方值)P=0.036,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明显下降。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一般不满意Pearsonχ2=32.837P=0.000,满意一般Pearsonχ2=28.017P=0.000,满意不满意Pearsonχ2=8.624P=0.003,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一般不满意Fishers’s精确检验(无卡方值)P=1.000,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结局。

  • 标签: 敏感指标 脑卒中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个普通病区中的200例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优质护理持续改进,观察并对照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具有明显得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78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7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眼外伤 交感性眼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是最常用的药敏试验。影响试验结果因素较多,综合监测的方法是按照K-B法推荐的标准菌株,采用同样方法对抑菌环变动范围进行监测。结果依据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和解释,实验中注意操作标准,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无误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结论药物敏感试验应严格按NCCLS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 标签: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纸片扩散法 其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离培养技术与药物敏感试验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住院患者43例便分离培养技术与药物敏感试验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粪便,检出致病菌18株,其中贺氏菌属16株,肠炎沙门氏菌1株,绿脓杆菌1例。结论腹泻病原菌种类繁多,实验室不可能对所有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原菌都进行培养。为保证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对患者进行腹泻病原菌常规培养。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分离培养技术 药物感试验技术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伴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及时完善各类相关辅助检查,加强病房巡视,注重病情细节的观察,保证充足的休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本例患者因为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护理得当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和控制。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mdash 躁狂发作 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基于关键指标的医疗机构业务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以建立科学、有效地管理评价方案,为科室评优、专家主任年度考核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数据为基础,采用Delphi法对我院的52位专家进行工作绩效分析,其中临床科室主任和医务处管理人员比例为70%。结果通过临床指标和运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深入了解科室的绩效情况、学习创新能力和内部运作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室间的良性竞争,充分利用资源。与此同时,现阶段科室绩效考核指标满意度较低,存在公开化不够、指标不合理等多种问题,亟待解决。结论引入医疗服务评估和管理体系,能够增加医疗业务机构的竞争能力,从表层往深层推进。增设可操作、可把控、可测评的内部指标,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关键指标 医疗机构 业务科室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方法选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脏早期损伤患者30例(患病组),选同时期的健康人员30例(健康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性尿液指标检测。结果患病组患者的尿液检测指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的尿液检测指标,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肾脏早期损伤患者采用尿液检测指标的诊断效果明显,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数据,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肾脏早期损伤 尿液检测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检验工作也在不断发展,而临床检验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临床检验指标的规范以及检测问题。随着医疗活动复杂性的加剧,临床检验工作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干扰。同时,各个临床检验指标也是受到众多干扰因素的作用。其中,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从临床资料以及方法出发,对药物对尿十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生化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指出了减轻或者消除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不良影响的相关措施,希望为临床检验的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 标签: 药物 临床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检验指标中药物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的临床检验患者选择出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予积极的对策。结果存在诸多的药物对检验指标的影响明显,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多项指标,一项指标可能会受到几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对检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因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有关。结论临床中的药物对检验指标的影响非常大,在临床中应当注意此问题,检验员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必须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将这种影响降低,以保证检验指标的真实性、可信性。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药物 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