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宁夏固原756000)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后24小时、入院后5天、12天分别给予肌钙蛋白T检查,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的肌钙蛋白T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的肌钙蛋白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中晚期的肌钙蛋白T值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肌钙蛋白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肌钙蛋白T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85-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且各项结果正常者46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水平,并展开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肌钙蛋白I阳性率最高,心肌酶谱阳性率为52.4%-83.3%之间,42例患者中无1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同时为阴性者。结论将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联合应用,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早晨进行空腹抽血,观察组患者从接诊3h~6h、12h分别进行1次抽血,两组所有患者都采血3ml,在进行分离以后进行血清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值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在正常范畴;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值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标志物检测具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血清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两个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肌红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46例发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15%,常规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0.87%,两组患者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各项症状恢复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 心肌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疗效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41例(有效改善患者90例,死亡51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及炎性指标,判断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的指标数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联合采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钙蛋白T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判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检测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B型尿钠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AMI组,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AM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别计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而非AMI组患者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结论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其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B型尿钠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儿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与肌钙蛋白I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与肌钙蛋白I显著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临床情况。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心肌酶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CK-MB、LDH和CK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CK-MB、LDH和CK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LDH和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辅助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75例设为实验组,选择75例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同时检测纳入人群的人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敏感性均超过85%,且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但特异性有所降低。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敏感性,降低漏诊概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9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按照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组(<3小时)34例、中期组(3小时~6小时)30例和晚期组(>6小时)29例,同时匹配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参照组,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指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r=0.9866和r=0.9977);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阳性率均在80.00%以上,两项指标的晚期阳性检出率达到100.00%,各组两项指标分别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检出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早中期组患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各组单项指标检测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在早期均有较高的灵敏度,联合检测更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取110例研究时段内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同时段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观察组,后者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两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水平,并对比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检验中,既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又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效果
  • 简介:(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和护理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对9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使用尿激酶的方法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临床观察与监护,从中总结出治疗与护理的经验。结果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救治后,冠脉再通率为81.1%,病死率为2.2%。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变化,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为防止患者复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的产生并发症的可能,为患者术后康复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90-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VD-T及VAD-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及生存质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MM患者,接受VD-T方案32例(A组);接受VAD-T方案32例(B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反应率(ORR)81.25%(26/32)明显高于B组ORR53.13%(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治疗后A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髓抑制、感染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治疗方案治疗MM的总反应率及生存质量均优于B组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VD-T有效率高,骨髓抑制轻,为多发性骨髓瘤一线用药。

  • 标签: VD-T VAD-T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反应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临床特征的前提下探讨其鉴别诊断情况。方法以我院2013年—2017年间接收的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36例为主要调查对象,将其列为实验组,回顾分析且探讨36例病例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选出同期入院就诊且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的25例病人作为参照组,对照评估两组病人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36例病人彩超图像中都提示心脏扩大,当中26例属于全心增大,且左心增大更为显著,左室内径是(72.04±8.51)mm,8例仅出现左室、左房增大,2例出现左室、双房增大。两组病人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射血分数、心室内径缩短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人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经超声检查可看到相对明显的疾病特征,但仍需积极调整鉴别、诊断方法,以提升正确鉴别率。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接收的抑郁症3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实施健康体检的36例健康人员,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通过散射比浊法,对比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原的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血液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抑郁症 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