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患者,全体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给予抗癫痫药物、情感稳定剂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涵盖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癫痫发作已得到良好控制,病情基本稳定。经全程护理后,全体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适应集体生活。结论科学的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鉴于患者的特殊性,临床务必要对此予以足够重视,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保障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精神分裂者围手木期处理要点。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精神分裂者患者抽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随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例患者围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归纳以及总结。结果入选的20例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和处理后,效果优患者为15例,效果良患者为3例,优良率为90%(18/20)。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精神分裂者而言,如围术期处理得当且患者无禁忌症,可实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后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然而此类患者在围术期具有较大的处理难度,因此需要医务人员以及家属等予以关注。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精神分裂 围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对患者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则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3(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73.91%),且对体质量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阿立哌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轮状病毒腹泻惊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腹泻惊厥患者2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典型症状,所有患者均存在呕吐、腹泻的临床症状,23例患者存在惊厥的典型症状;此外,10例患者为热性惊厥,6例患者为无热惊厥;对患者及时行抗病毒治疗,保护患者胃肠粘膜,调节肠道菌群,调整饮食等,所有患者均康复,无复发。结论对轮状病毒腹泻惊厥患者的诊断,要结合患者的消化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在确诊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抗病毒治疗结合胃肠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轮状病毒腹泻 惊厥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身心护是在优质护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具有科学化、人性化、人本化等特点。“身心护”服务模式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成为建设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身心护”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探讨了“身心护”服务模式的基本要求,以期对护理从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身心并护 服务模式 职业道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血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15例;对照组选择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则选择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常见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伤)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平均分(3.01±1.2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4.72±0.98)分,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恙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52例恙虫病血小板减少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2名恙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比对照组减低,易并发肝损害,经1-2周治疗后51名恙虫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保肝治疗后均痊愈。其中1例死于肾衰竭。结论恙虫病患者易并发外周血血小板减少,属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输血小板治疗。经过积极的原发病治疗,血小板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同时,恙虫病并发肝损害,多为一过性病变,病变较轻,预后好。并发肾功能损害较少见,但病情较重。

  • 标签: 恙虫病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并发脑栓塞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病患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比较两组病患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病患满意度,实验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并发脑栓塞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病患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患的满意度,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 标签: 脑中卒 综合护理措施 运动能力
  • 简介:(四川省丹棱县人民医院四川丹棱620200)摘要目的探讨胸骨骨折胸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骨骨折胸椎骨折患者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骨折脱位全部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3名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都出现了好转;手术治疗的14名病患中有1名出现了伤口感染,在药物治疗下愈合;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胸骨折胸椎骨骨折病情的时候,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

  • 标签: 胸骨骨折并胸椎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22-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假性近视采用莨菪碱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位青少年假性近视对象,随机分组后均实施阿托品滴眼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眼部压力、眼轴长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眼压、眼轴长均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较小;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为78%,观察组达到94%。结论阿托品滴眼药基础上联合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对患者的眼部酸胀、视觉疲劳可明显改善并提升裸眼视力。

  • 标签: 假性近视 山莨菪碱滴眼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种,其病因不明,主要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开展积极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服务 临床综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精神残疾与家庭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兴趣小组模式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兴趣小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其家庭关怀度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阶段施行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精神残疾,有效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精神残疾 家庭关系 社交技能训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