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ICU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相比于传统气管切开术,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小优点,可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传统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为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切开旷置术联合垫压法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传统切开挂线术 切开旷置术 垫压法 高位复杂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患者施以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的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气管切开术的42例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管切开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病情严重),3例带管出院,其他患者均成功拔管,患者或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2.9%。结论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患者施以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病程,具有值得认可和推广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患者 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7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治疗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观测眼压变化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P<0.05)。结论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效果确切,且有利于眼压控制,故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在行小梁切除术之前接受药物治疗,直至眼压下降到正常水平;后者在持续性高眼压的状态下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滤过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无论是在眼压正常还是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展开手术治疗时,可将患者治疗时间大大缩短,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临床应尽早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展开小梁切除术治疗。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17%,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中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及相关治疗方法作以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医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60例相关资料,男36例,女24例,年龄选取阶段为20到75岁,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19例,扭伤16例,其他伤4例;左边踝骨折患者32例,右边踝骨折患者28例;三踝骨折29例,外踝及后踝骨折患者12例,单纯的后踝骨折患者10例,外踝及后踝伴三角韧带损伤9例。应用Lauge—Hansen和Naoki的分类标准,将所有选取的踝骨折患者分为旋前外旋IV度29例,旋后外旋Ⅲ度22例,IV度9例;内侧延伸型15例,后外侧斜型38例,小块撕脱骨折型7例;其中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结果手术后4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的状况,经过加强使用愈合药物之后,切口欧逐渐愈合,其他患者的伤口均在一期内逐渐愈合。我们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概为20到62个月骨折患者均于手术后3到5个月左右伤口愈合。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相关患者治疗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优26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对是于踝骨折患者的最好的

  • 标签: 后踝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共5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术前、术后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术前、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经气道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迅速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始终有效通气,是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有力保障,同时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因此,保障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维持人工气道顺畅,气体交换充分需要优质气道护理。优质气道护理可有效规避呼吸系统感染、保证呼吸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气道切开 机械通气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至今在我科进行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48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后,5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3例抢救成功,其中3例因颅脑损伤严重,经积极治疗后呈植物生存状态;43例痊愈出院。生存的43例患者无导管堵塞、气道狭窄、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仅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感染征象,加强口腔护理,防止交叉感染,合理湿化气道,给予充分吸痰,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时尽早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后胆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ERCP治疗的患者,将1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按1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导丝首次进入胰管即行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B组继续尝试常规胆管插管15min,15min内胆管插管成功者为B1组,15min胆管插管仍失败或导丝反复进入胰管5次时再行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者为B2组。统计各组胆管插管成功率、胆管插管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所用胆管插管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比B2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min与16.9min,5.8min与10。4min,P<0。05)。A组与B2组的胆管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2组胰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26。9%与3.4%,P=0.02)。多变量分析提示插管时间>10min、导丝进入胰管>2次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ERCP首次插管导丝进入胰管的患者尽早行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是安全的,有利于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胰管 预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84例ICU气管切口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比组和探究组,均为42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口肺部感染者实施系统、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缩短ICU治疗时间。

  • 标签: ICU 气管切口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104例2014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内切开治疗的尿道狭窄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各52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9.62%vs.28.85%,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经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经尿道内切开 尿道狭窄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成因,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本院行气管切开术的11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归纳、总结患者感染成因。结果在11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ICU患者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51例,感染率达45.54%,其中32例感染患者年龄高于60岁,占比达62.75%;43例在术后第10d发生感染,37例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比为72.54%。结论ICU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此时必须要注意做好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尽可能地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ICU患者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导致会阴侧斜切开术后伤口再撕裂危险因素。方法对于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32例产妇的会阴侧斜切开术后伤口再撕裂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导致产妇在会阴侧斜切开术后出现伤口再撕裂情况的原因有头位不正、耻骨弓太低以及胎儿过大、手抱肩娩等。结论为了预防在阴侧斜切开术后出现伤口再撕裂的情况,需要对胎儿的大小、胎位、孕周以及孕妇的产道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 标签: 会阴侧斜切开术 伤口再撕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果观察组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7±12.06(min)、手术出血量均值为13.25±1.05(mL)、住院时间均值为3.50±0.50(d)、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均值为95.00%(19/2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后,整体治疗满意度为85.00%(17/20);对照组患者采用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后,整体治疗满意度为60.00%(12/20)。结论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并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同时,还能够提高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给予参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且两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气管切开术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于24h后行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42例于24h内行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感染控制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13例,感染率31.0%、成功控制感染12例,控制率92.3%、最终死亡4例,死亡率9.5%、感染控制时间(6.9±1.2)d;对照组肺部感染36例,感染率85.7%、成功控制感染17例,控制率47.2%、最终死亡20例,死亡率47.6%、感染控制时间(14.3±1.5)d(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可明显减少肺部感染、改善预后,对感染患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应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重症脑外伤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7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脑外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