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职业病体检门诊空气污染状况,探讨紫外线灯照射和空气消毒机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对阳泉市疾控中心职业病体检门诊2个诊室分别用两种方法消毒,并进行空气样品采集,培养对比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后分析。结果紫外线照射消毒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均能达到职业病体检门诊要求的Ⅳ类环境空气消毒指标,但是空气消毒机效果明显好于紫外线照射消毒。结论对于本地煤矽肺和结核职业病多发的情况,选用能保证空气质量持续稳定的空气消毒机更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职业病体检者的健康。

  • 标签: 职业病体检 空气消毒 紫外线 空气消毒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肠套叠并经空气灌肠治疗的19例患儿。结果19例患儿有15例经空气灌肠治疗后肠套叠复位,治愈出院;4例空气灌肠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小儿肠套叠经空气灌肠治疗大多有效,尤其病程早期疗效显著,结合恰当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减少患儿的手术之苦。

  • 标签: 空气灌肠 肠套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12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给予规范化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出现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可比性。结论对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应普遍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肠套叠 空气灌肠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状况,探讨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及采样布点。方法按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分别采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对不同洁净级别的手术室空气进行采样检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共检测20间洁净手术室,Ⅰ、Ⅱ、Ⅲ、Ⅳ级洁净手术室沉降菌浓度和浮游菌浓度合格率均为100%,Ⅰ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5.00%和85.00%,其他洁净手术室洁净度合格率均为100%。减少监测点数后沉降菌浓度和浮游菌浓度均在合格标准范围内,且与标准布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减少微生物采样点数实际可行。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空气微生物 沉降法 浮游法 布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病房中不同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面积、布局、设施完全一样的10间病房,分为A、B两组。在B病房中使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病房A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让两个空气消毒机同时工作一小时,工作停止后立即对病房内的细菌数进行检测,然后在消毒1h、2h和4h后再次统计两个病房内的细菌菌落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论是刚消毒完还是消毒后1h、2h和4h后B病房的细菌数明显少于A病房。结论在病房内使用循环风紫外线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都能够对病房进行消毒,但相对来说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时效更长一些。

  • 标签: 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 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 标签: 输液微粒污染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老年病区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诊治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他们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诊治,明显提升了患者的治愈情况。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够增强患者肌肉的力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也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提升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老年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灌注对耳鸣患者的听力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到2015年5月31日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耳鸣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患者各45例,B组45例患者采用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A组45例患者采用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药物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耳鸣疾病治疗效果。结果A组45例患者在接受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1%;B组45例患者在接受血管扩张药和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3.3%。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耳鸣消失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x2检验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耳鸣患者时,可以采用在患者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地塞米松 鼓室内灌注 耳鸣患者 听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市书店室内照度进行调查,了解书店照明状况,为今后的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2016年7-9月期间在晴好天气、阴雨天气及晚间分别对该市10家书店利用照度计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结果10家书店3种自然采光条件下各设监测点56个,共168个点。其中,晴好天气、阴雨天气及晚间的合格率分别是94.6%、87.5%、96.4%;向光侧、背光侧的合格率分别是95.4%、91.2%。结论本次调查书店各项指标合格率均s在80%以上,但在阴雨天气在自然采光下需辅以人工照明。

  • 标签: 照度 采光 辐射照度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物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控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物防控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法在洁净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手术中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对实施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手术人员着装更规范、开门情况得到减少、空气质量得到改善(P<O.05),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应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间进行管理,可提高手术间空气质量,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

  • 标签: 综合护理管理模式 洁净手术室 动态监测 空气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配药护士右手保持无污染时间。方法将输液室10名配药护士随机分成观察组(1、2)和对照组。分别监测配药护士右手在30min、60min、90min时染菌量(cfu/cm2)及一次性大剂量配药后注射器活塞合格率。结果观察(1、2)组配药护士右手的染菌量(cfu/cm2)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注射器活塞用后均合格。结论在配药过程中,只要配药护士右手保持在无污染状态,在连续配药90分钟时不需要进行手清洁消毒,符合手卫生标准。

  • 标签: 连续配药 护士右手 无污染时间
  • 简介:摘要随之而来的危害就是农药对食品的污染,造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过高。现今农药残留已成为中国公民膳食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农药残留限量的制定将更趋于科学化,农药多残留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对完善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农药残留 污染途径 暴露量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创伤性骨科手术中手套的污染问题,评估影响手套污染和穿孔的因素,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方法我院骨科30例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整个骨科手术团队使用双手套,每组手套更换之后进行挤压漏水法观察手套穿孔情况以及细菌培养鉴定检测手套的污染情况。结果骨科主刀医生的手套污染和穿孔率最高,检出的污染菌为表皮葡萄球菌(64.29%),藤黄微球菌(20.78%)等。结论在骨科内固定术中更频繁的更换外层手套可以降低术中手套的污染和穿孔率。

  • 标签: 感染 创伤 穿孔和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定时巡视等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ICU)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罕见的疾病类型,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医学中MRI检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国临床检查的水平,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CNC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而MRI的应用可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持,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本文叙述了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特点以及神经影像特征以及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 神经影像 脑室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因素。方法以我院Ⅰ级标准洁净手术室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08月~2014年10月120例分别在不同条件下的手术室空气标本采样,分为3组,分析影响空气洁净度的因素。结果开机通风净化的时间,人员流动,物品流动,开关门次数,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都影响层流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结论手术过程中,术前30分钟开机通风净化,减少人流,控制物流,减少开关门,做好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层流手术室空气的细菌含量,维护空气的清洁。

  • 标签: 层流手术室 空气洁净度 采样 沉降菌数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自2013-2014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DVT(深静脉血栓)成为下肢及腰椎骨折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不断查找发生原因,并且采用了许多方法预防,但效果甚微,于2015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方法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我科护理关注的问题;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9人,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DVT。结果2015年6月-2016年1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仅3人。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和防治下肢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撞击法与沉降法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的结果。方法两种方法均参考GB50333-2002《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对照组为自然沉降法,将采样皿于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暴露半小时;观察组为撞击法,将气流量设置为每分钟200L,对Ⅰ级手术室采样两分钟;Ⅱ、Ⅲ级手术室则设置为每分钟100L并采样一分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55%,观察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75%。结论自然沉降法细菌总数合格率略高于撞击法,这主要是由于撞击法可动态反映手术室空气变化情况,其灵敏度较高所致。

  • 标签: 撞击法 自然沉降法 洁净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