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该病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若未能早期发现,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等严重后果,及时准确诊断、治疗及预防CSP至关重要。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妊娠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初诊误诊率高,CSP可致子宫破裂、大出血,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及生育能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CSP对保护育龄期妇女的生育能力及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如下的详细阐述。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对女性的生命产生巨大威胁,是一种极罕见又危险异常的异位妊娠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早期临床观察中无明显特征,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的错误发生,未能及时发现患有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而进行清宫手术则极易导致术中大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子宫穿孔,从而无法保证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孕妇若发生瘢痕部位妊娠而未能及时发现,在妊娠中期及后期存在子宫破裂的可能性较大,使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受到重大威胁。本文中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病因及当前诊治进展做简单介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应从根源加以预防,降低意外怀孕后不得已的人工流产次数,减少对子宫的伤害,从而做到降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病率,保证广大女性生命安全的目的。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 妊娠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根据我院2016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统计,我院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病例的4.1%,在我院医院感染病例中排名第四位。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感染。故此,在新时期积极探究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内容。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因素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对母婴的损伤处理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我院行产钳分娩的产妇26例,对助产过程中对母儿带来的损伤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产钳术后24小时出血300~400ml才12例,400~500ml者2例。宫颈列伤2例,软产道侧切口延列伤8例,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1例,颜面部擦伤3例,颅内出血1例。结论对产钳术后产妇,新生儿应常规仔细检查。对损伤部位、深浅与临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确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并估计预后。

  • 标签: 产钳术 损伤部位处理
  • 简介:摘要在采血全程中采血人员一定要从自身工作细节处做起,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心理状态。

  • 标签: 静脉采血 淤血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现今研究支持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近年来研究表明,除电重构以外,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近几年研究进展,从细胞内钙超载,心房壁牵张,纤维化变性以及炎症因素4个方面对心房颤动中结构重构的几种主要机制予以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结构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部烧伤创面早期手术削痂、植皮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到2010年6月收治的关节部烧伤患者20例,创面于烧伤后早期行滚轴取皮刀削除坏死组织,移植整张中厚皮片,术后固定于关节的功能部位,一周后逐渐开始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植皮患者,术后植皮成活良好,植皮成活率达100%;随访3个月-1年,17例患者烧伤关节外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痊愈),痊愈率85%;2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但关节活动不受限(显效);1例肘关节烧伤患者出现轻度瘢痕增生,且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效);未出现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至畸形患者。结论早期手术削痂植皮,及术后正确的固定和功能康复训练,可减轻烧伤部位的瘢痕增生,减少关节功能部位活动障碍发生。

  • 标签: 关节 削痂植皮 早期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之间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36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和胃癌根治术治疗,分析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之间关系。结果胃癌患者HP感染发生率在69.6%左右,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和胃癌发病部位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均会对其HP感染的发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 标签: HP感染 胃癌 癌症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和观察手术部位感染通过集束化护理能够预防的效果分析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的进行过手术的患者100例,然后将100例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对照组手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的手术后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然后术后在恢复期对比两组的患者在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和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有41例,满意的患者有7例,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总满意率是96%;观察组中的手术部位的感染的患者有3例,总的感染率为6%;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有30例,满意的患者有5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5例,总满意率是70%;对照组中的手术部位的感染的患者有8例,总的感染率为1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并且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效果明显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部位 感染 集束化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产生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5例接受颅脑手术并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在同一时期在我院选取25例接受颅脑手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igistic多元回归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和NNIS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次数、手术时间、输血、急诊以及体重指数存在一定的联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和NNIS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手术时间有关,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IS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手术时间是颅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患者接受颅脑手术后,应该结合危险因素采取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手术 手术部位 感染 危险因素 探析
  • 简介:摘要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的诱发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有助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降低,进而有益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医疗单位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本文就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手段,越来越能让病人接受与肯定。而控制术后手术部位的感染也是我们医护人员更应重视的环节。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经解剖学研究探索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方法观察头颈部标本20例视神经管形态、视神经管与筛窦和蝶窦的关系及相关的数据。对视神经管区域进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形态学研究且测量相关重要数据,寻找并确定手术标志。结果视神经管内侧壁最薄,眼动脉穿行在视神经管内,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外下方。结论所以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宜选择在内上壁交界处,尤其在接近颅口处,主要是避免术中损伤眼动脉及颈内动脉。

  • 标签: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视神经管减压术 内窥镜
  • 简介:(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山东日照276807)摘要本研究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最新的文献总结出促使消化道肿瘤发病的基因以及基于此的基因治疗策略。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发病机制 治疗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常见阴道炎患者的季节性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笔者门诊期间17274人次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结果。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本地区最常见的阴道炎,其发病可能与本地区气温、湿度的季节性特点有关。

  • 标签: 阴道炎 季节性
  • 简介:摘要目前,口腔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普发性病症,尤其是牙周病,对口腔的危害极大,不但危害我们的牙齿,且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所以人们必须重视口腔卫生,对牙周病做好防范措施。本文针对牙周病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并探讨其防范措施。

  • 标签: 牙周病 发病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颅内感染是常见的颅脑外伤后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外伤、手术等情况导致脑部密闭保护环境被破坏时,颅内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此时亦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静脉给予抗菌药物也很难到达病所。因此,一旦发生颅内感染,治疗非常困难,治疗费用极其昂贵,病死率高,而且颅内感染常与脑积水、脑脓肿等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而快速发展,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就将颅内感染的最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针对患者的临床反应作相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应用米非司酮+MTX治疗的33例列为药物治疗组,应用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治疗的32例列为手术治疗组,分析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瘢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治疗后的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阴道流血的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找到更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经治疗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3.64%,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瘢痕部位包块消失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B-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来潮时间上,手术治疗组患者具有优势。结论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可以更好的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临床上若有条件可优先选择。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米非司酮+MTX 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