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晨间护理质量。方法参照晨间护理质量的标准,结合科室情况制定评价表,查找我科晨间护理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并进行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我科护士落实晨间护理的意识及主动性,病区环境较前整洁,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患者满意度由90%上升到96%,医护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晨间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医护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晨间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破除“药补医”机制是较为重要的工作手段和关键性的工作环节。本文针对破除“药补医”机制下公立医院的运行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公立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力求可以为新时期破除“药补医”机制下公立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ldquo 以药补医&rdquo 机制 公立医院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杂合治”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风热犯肺兼夹滞证型为主。方法选取本院儿科门诊推拿室2015年1—6月收治的肺系疾病患儿中风热犯肺兼夹滞证型为主的约9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推拿、中药口服、中药直肠推注、中药药浴、刮痧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最终疗效。结果纳入患儿经治疗,疾病基本康复,治疗有效率为96.75%。结论中医“杂合治”用于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病程,患儿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杂合以治 中医治疗 肺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3例胃炎、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理用药将其分为合理用药组和不合理用药组。结果不合理用药分析不合理配伍19例,重复用药17例,无指证用药12例,用量用法不当13例,药物选择不当9例;与不合理用药组比较,合理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复发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分析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可促进合理使用各类药物,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胃炎 胃溃疡 药理机制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2例,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结果2例患者发病均以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构音不清为首发症状;1例有典型的上眼睑下垂,肢体无力症状,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另1例无明显上眼睑下垂及复视,首诊“会厌囊肿”收入我院耳鼻喉科,后考虑为进行性延髓麻痹可能遂转入神经内科,经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经系统治疗后,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吞咽困难可能是唯一症状,呈现病态疲劳、晨轻暮重,临床可通过新斯的明试验确诊,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误诊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于改善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科优质护理的实施先后,分为观察组(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抑郁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产科优质护理 产后抑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12月,产科接待的分娩家庭310个,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产妇家庭158个,常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为主。观察组产妇家庭152个,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51.3±12.5)h,与对照组(48.5±11.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泌乳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主要照料者满意率、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提升泌乳率、母乳喂养率,获得产妇及其主要照料者的好评,同时可以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 标签: 产后保健 家庭中心管理模式 护理 照料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酒依赖患者家属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酒依赖患者的家属为观察目标,根据随机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实验组(n=40)。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家属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家属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家属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属,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家属各项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家属,差异显著(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家属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调节家属心理状况,改善主观感受,值得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家庭 护理干预 酒依赖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6年实施常规的感染控制管理模式,而在2017年则采取组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我院的医务人员分为五个小组,即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控制小组、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小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小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小组以及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控制小组。随后观察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感染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采取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发生率,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实施之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式实施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为单位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以组为单位管理模式 重症医学科医院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行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验组则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家庭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躯体情感、情感水平、认知水平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采取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为中心得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门诊收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门诊分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分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分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社区高血压病人采取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于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自我效能指标均较差,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能效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家庭 自我效能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借助于形成性评价工作能够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并且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完善,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还能够使得传统应试教育弊端得到有效的转变,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就基于在创新能力基础上生理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创新能力 生理学教学 形成性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康复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的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实习的55名护生做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实习的57名护生做为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教学以及问题为基础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得分与对照组护生相比均更高;研究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临床护理带教实施以问题为基础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加高效的完成带教任务,让学生更加满意教学。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 康复科 临床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工作中,采用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提高临床治愈率,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 优质护理干预 老年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4.22±10.02)分,满意度为95.3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医疗不断深入改革的环境下,医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医院的思想政治作风工作、价值观等均发生较大变化,需要在新形势下思政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医院职工需要不断更新自身观念,培养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并将其融入到工作中,以便促使医院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中,对新形势下医院思政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优化策略,以便促使医院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以民为本 服务水平 医院 思想政治 作风工作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胎儿异常孕产妇采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26例胎儿异常孕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3例;对照组对患者应用常规的心理护理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种不同的心理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胎儿异常孕产妇经过护理措施之后,组间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且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探究对胎儿异常孕产妇采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护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心情,调节医患关系提升了护理的满意度,对后续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大意义,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护理 胎儿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为中心培养自我护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控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年至12月我社区66例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干预,干预3个月后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试量表(AHSMSRS)评价患者疾病管理情况,使用生活量表(SF-36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以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采取家庭为中心方式培养自我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慢性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麻醉学应用PBL教学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名我校就读的医学生,进行研究,在麻醉学的教学中,将所有学生分组采用以PBL教学,应用满意度问卷了解学生是否对本次的教学满意。结果经过授课,66名学生全部满意该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意见反馈可知虽然整体的教学时间较长,但是效果好。结论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该法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促进该门学科内容的全面掌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做相应的修改。

  • 标签: PBL教学 麻醉学 角色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