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年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对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上人心理健康,就成为预防各种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老年人 心理问题 人口老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以及比较分析发,归纳梳理目前国内外老年人护理模式的情况,总结详情。结果美国模式存在一定缺陷,日本模式较好,我国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还有待改进。结论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保障老年人健康和权益。

  • 标签: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社区护理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8.8%;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肩周炎,1例骨折愈合延迟;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重建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寿命持续延长使得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单一的家庭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本文借鉴国外相对完善的长期护理模式,对我国现有的非正规长期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张建立分级护理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来逐步完善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社会、家庭和机构共同承担对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对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完善服务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及监督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老年人 长期护理 护理模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的间隙感染及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今共收治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51例。结果51例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老年人 颌面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例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进行探讨分析,按照均衡、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情况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且改了患者的住院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运重建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腹症患者中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医治的急腹症患者(40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通过重建技术得到影像学图像,总结多排螺旋CT诊断同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的检出准确率小于病理学诊断,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中,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很好,诊断的准确率很高。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8例,良6例,可3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优3例,良5例,可6例,差5例,总有效率为73.7%;经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肩周炎,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出现2例肩周炎。1例克氏针滑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建钢板 内固定 锁骨骨折 克氏针
  • 简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他们缺乏健康意识,在城市中健康状况恶劣,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流动人口对健康城市战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管理对策。

  • 标签: 健康城市 健康管理 人群 流动人口 健康状况 健康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盆底重建术后尿潴留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行盆底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发生尿潴留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0例患者中53例发生尿潴留,占35.3%;而53例尿潴留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60岁者(P<0.05);且尿潴留患者中,行子宫切除术者明显多于保留子宫者、椎管内麻醉者明显多于全身麻醉者,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53例尿潴留患者中,使用改良网片者与使用Prolift网片者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较多,患者年龄、麻醉方式、是否保留子宫等均是导致尿潴留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伤需及早诊断及治疗,以尽可能减少尿潴留发生。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尿潴留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镇流动人口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掌握育龄妇女的性行为特征和避孕节育的目前现状,为适宜的避孕节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匿名填写式问卷方法,对非湖州市户籍的是年龄为15~49岁的育龄妇女4000例、有过性生活且正接受宣传教育的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的比率较低;40岁以上的人群一半以上采用结扎方法避孕,而年龄在15~39岁的育龄妇女50%以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所有调查的育龄妇女56.9%有过流产史。结论流动人口掌握避孕知识较少,才采取必须措施率较高,流产率高。因此流动人口需进行有关避孕节育等知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采取适合的避孕节育技术,可促进使用有效的安全避孕措施,促使男性要积极主动参与避孕,可降低发生非意愿妊娠的概率,防止多次流产的发生。

  • 标签: 避孕节育 性行为 避孕措施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一体化进一步深入,流动人口的结核病人的比例在增高,由于流动人口的自身特点,治疗较“常人”难度加大,经专业人士研究这一部分病人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和愈后。

  • 标签: 流动人口 结核病人 心理问题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难点内容,现有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人口计划发展的大趋势,从系统理论和机制研究的角度来讲,提出人口管理的实际对策,针对理论缺陷、体制缺陷、资源缺陷、方式缺陷等方面从战略角度、发展角度进行服务策略的调至,从而解决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 标签: 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管理系统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康复和护理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叉韧带的实施。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前叉韧带损伤患者1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组6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康复知识普及,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关节镜下重建前叉韧带,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加之有效的康复和护理,对术后疗效非常关键。通过术后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患者恢复状态好,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关节镜 重建前叉韧带 康复训练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20例桡骨巨细胞瘤以及挠骨外伤性缺损患者,随机性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没有肿瘤复发,同时腕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腕关节活动度较差,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对于先天性桡骨远端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效果显著。

  • 标签: 吻合血管 腓骨小头移植 重建桡腕关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方法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56例(06年1月至10年1月),随访其中的40例。比较植骨和经撑开固定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2.6个月,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T123.17±0.35cm,L13.14±0.36cm)与正常值(T123.21±0.35cm,L13.35±0.50c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

  • 标签: 椎弓根 伤椎重建术 胸腰椎骨折 植骨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