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特点及影响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2月至2018年09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淋巴影响因素。结果贲门癌淋巴率71.3%(107/150),胸腔内转移率26.0%(39/150),腹腔内淋巴率82%(/150)。胸内淋巴主要分布于食管下段旁(31.7%),腹腔内淋巴以贲门旁淋巴为主(63.6%),其次为胃左动脉旁淋巴(30.0%)。年龄、肿瘤长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切缘肿瘤残留细胞均可对淋巴造成明显影响。结论贲门癌淋巴方向包括两种,即下行转移至腹腔,上行转移至胸腔,且根据肿瘤长径与分化程度初步判断贲门癌是否存在淋巴风险。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结转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癌淋巴进行超声分区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150例行颈淋巴清扫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患者颈淋巴进行分区和观察,观察患者颈淋巴情况,并将获取的超声检查图像和信息与患者手术病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颈淋巴分区中,主要分布于II~IV以及VI区,与患者术后病理分区情况对比,III~IV区、VI~VII区符合率较高;超声检查诊断淋巴确诊率为75.3%,病理检查颈淋巴确诊率为9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前超声分区诊断颈淋巴,可对淋巴进行准确定位,且分区诊断符合率高,有利于手术治疗的展开。

  • 标签: 超声分区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评价。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临床资料均齐全,均对本次研究工作知情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淋巴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结果Ⅲ期肺癌患者总淋巴率及跳跃性N2转移率更高;中央型肺癌患者总淋巴率更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T分期、N分期、Ng分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颈部淋巴核结核(cervicaltuberculosislymphadenitis,CTL)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06例颈部淋巴核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按临床分型分为结节型,混合型(侵润型+脓肿型)和溃疡窦道型。分析三组的手术治愈率、并发症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节型、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的手术治愈率分别是95.16%、84.52%、83.33%,其中结节型与混合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42),结节型与溃疡窦道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P=0.034),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结节型、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的并发症率分别是8.06%、20.24%、21.67%,其中结节型与混合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31,P=0.042),结节型与溃疡窦道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34),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835)。结论在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结节型CTL的手术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另外两种临床分型。

  • 标签: 颈部淋巴结结核 外科手术 选择性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在术前诊断直肠癌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直肠癌患者,共20例,在术前均进行CT与MRI检查,参考术后病理诊断标准,对三种方式的诊断情况进行客观的比较。结果三种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中恶性淋巴情况比良性更加明显。结论在直肠癌淋巴的诊断中,CT和MRI可以将具体转移情况准确且真实的反映出来,有助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度均比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CT MRI 术前诊断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诊断中应用MRI的效果。方法精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诊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MRI检查,分析疾病分期及盆腔淋巴转移情况。结果MRI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6.15%,与病理诊断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盆腔淋巴转移MRI诊断准确率为94.87%,灵敏度为88.89%,特异性为98.04%。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使用MRI对临床分期和盆腔淋巴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MRI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直肠癌转移淋巴影像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各种应用于直肠癌转移淋巴诊断的影像学方法,并讨论其应用效果。结果当前,临床上用来诊断直肠癌淋巴的影像学手段较多,包括MRI(磁共振成像)、ERUS(直肠腔内超声)、MDCT(多排螺旋CT)以及PET-CT等。然而,不同影像诊断方法有其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会应用于不同领域和类型。结论临床上,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更加适合的影像学方法,或者充分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才能够做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检查,以达到检查目的。

  • 标签: 直肠癌 转移性淋巴结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两种术式(单纯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术,观察组给予单纯前哨淋巴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2例,疼痛、麻木的3例,肌力减退的6例,局部复发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8例,疼痛、麻木的7例,肌力减退的9例,局部复发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相比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相似,相比于腋窝淋巴清扫术来说,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阴性 早期乳腺癌 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74例锁骨上淋巴食管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174例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87例,对照组实施区域淋巴清扫,不给予锁骨上淋巴清扫;观察组给予三野淋巴清扫,实施锁骨上淋巴清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锁骨上淋巴远期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率比较(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胸段食管癌患者实施锁骨上淋巴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远端淋巴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段食管癌 锁骨上淋巴结 生存率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诊断腋淋巴阴性乳腺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淋巴阴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为例,对其提供定量病理技术+Feulgen染色技术检测,以及相关手术诊治,以手术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结果,以及肿瘤细胞核的相关指标与癌细胞复发转移联系。结果以手术诊断结果为依据,发现定量病理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7.44%);复发转移患者和未复发转移患者的细胞核最大及最小直径、面积、周长、DNA指数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定量病理技术可以提高腋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发展,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 标签: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定量病理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纳米碳和亚甲蓝示踪剂对临床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共有13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亚甲蓝,B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纳米碳,C组患者不给予示踪剂。比较各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甲状旁腺损伤状况以及低血钙症比例。结果术后,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和低血钙症比例均比C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比A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低血钙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淋巴示踪剂纳米碳和亚甲蓝均能保护甲状旁腺组织,前者的保护作用更强,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纳米碳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哨淋巴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44例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前哨淋巴切除术,若前哨淋巴活检为阳性,则行腋窝淋巴清扫术,并记为观察组;若为阴性,则结束手术并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腋窝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复发情况。结果44例患者中16例前哨淋巴活检为阳性,阳性率为36.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腋窝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无发现肿瘤复发现象。结论前哨淋巴切除术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8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清除术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乳腺癌化疗后前哨淋巴活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171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免疫组化分子分型分为四组,其中LuminalA型患者40例、LuminalB型患者46例、三阴性患者42例、Her-2型患者43例,比较四组患者乳腺癌化疗后前哨点淋巴检查效果。结果四组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前哨淋巴活检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化疗后前哨淋巴活检的结果几乎无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乳腺癌分子分型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早期宫颈癌44例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2例)进行手术联合护理干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n=22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早期宫颈癌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行颈淋巴结核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照组则输注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VAS评分和苏醒期躁动人数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行颈淋巴结核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围术期 利多卡因 颈淋巴结结核清除术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效果及淋巴清扫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常规开胸手术)。结果研究组通过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后,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接受开胸手术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纵隔淋巴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清扫纵隔淋巴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体现在手术出血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同时通过电视放大系统可以提高淋巴清扫程度。

  • 标签: 胸腔镜 肺叶 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均实施彩超诊断。对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中2例为鳞癌、3例为髓样癌、5例为滤泡状癌、50例为乳头状癌。而术前彩超确诊58例,正确率96.67%,其中2例鳞癌、2例髓样癌、5例滤泡状癌、49例乳头状癌,漏诊2例,漏诊率3.33%。阳性率表现部位上颈部24例(41.38%)、中颈部43例(74.14%)、下颈部29例(50.0%)气管旁23例(39.66%),中颈部与其他部位相比阳性率最高,且差异对比P<0.05。超声特征(1)转移位置Ⅰ区3.45%、Ⅱ区50.0%、Ⅲ区72.41%、Ⅳ区53.45%、Ⅴ区43.1%、Ⅵ区29.31%,其中Ⅱ区、Ⅲ区、Ⅳ区等转移率较高,Ⅰ区、Ⅴ区、Ⅵ区转移率较低,而与其他转移区域相比,Ⅲ区转移率最高,且差异对比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早期颈淋巴转移患者实施术前彩超诊断的效果十分理想,既能清除显示病变转移位置,又能达到较高的确诊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 早期颈淋巴转移 术前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患者,男,71岁,被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约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诊断为双眼玻璃体混浊、左眼视网膜脱离,20天后随访,出现右眼视力急剧下降至光感,因患者病情加重,故未能入院行眼科检查,根据其病情发展及相关检查,该患者可能是淋巴转移至脉络膜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例提醒眼科医生注意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化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脉络膜转移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双重打击淋巴瘤(Double-hitlymphomas,DHL)是一组伴有MYC和BCL2或BCL6同时发生染色体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进展迅速,经积极治疗后难以缓解、易复发进展,预后极差。双表达淋巴瘤(double-protein-expressionlymphomas,DPL)是一组有别于典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免疫组化存在MYC和BCL2双表达,其临床进展相对迅速,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对于DHL及DPL的治疗仍是一个挑战,新的治疗手段目前正在研究中。

  • 标签: 双重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