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校准和间断校准两种方法对指标质控的影响。方法连续校准5天,记录六项指标ALT、AST、ALP、CHE、GGT、CK的吸光度OD值和质控值,观察质控稳定期长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中记录质控结果。选取连续校准的40天指标的质控结果,与间断性校准进行比较,观察校准后对指标质控的影响。结果AST间断校准后质控结果优于连续校准,ALP连续校准后质控结果好,ALT、GGT、CHE、CK连续校准和间断校准的质控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连续校准和间断校准两种方法对部分指标质控没有影响。

  • 标签: 临床检验 校准 质控
  • 简介:摘要甘油三酯脂肪(ATGL)是参与脂肪分解的关键,能够特异性水解甘油三酯(TG)第一酯键,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介导的脂解反应与肥胖、二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ATGL 脂解 二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和脂肪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急腹症患者6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A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B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速率法对三组受试者血清淀粉和脂肪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清淀粉和脂肪阳性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和脂肪入院时即刻、12h、24h、2d、4d、7d、10d的变化。结果A组血清淀粉、脂肪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A组血清淀粉在24h时水平最高(P<0.05),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在2d时水平最高(P<0.05),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和脂肪均有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多次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和疗效评估的,以作对后继治疗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 脂肪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片的制剂工艺,解决消化片生产过程中压片涩冲,崩解时限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方法通过影响消化片压片质量的多个因素进行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处方设计和工艺参数。结果(1)增加外加微晶纤维素的使用量,可以减少压片涩冲的问题。(2)将现在使用的国产微晶纤维素改为进口的微晶纤维素,用于改善崩解时限不好的问题。(3)将处方中的微晶纤维素从外加改为内加制粒,因为微晶纤维素经过制粒压片后,从药片内部增加崩解的效果,较外加的崩解效果好。结论通过工艺优化和处方设计调整可以解决消化片压片过程中涩冲,崩解时限不合格的质量问题。

  • 标签: 消化酶 压片 涩冲 崩解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心肌谱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住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感染患儿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K、CK-MB、cTnI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与CK-MB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血清cTnI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多伴随有心肌谱CK与CK-MB的异常,为此需要积极评估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6例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病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静脉溶栓。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小时、24小时和1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在治疗后6小时、24小时和1周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1期
  • 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李峰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关于单细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电化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分析化学》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YKL-40与肾间质纤维化各自的研究均较多,但YKL-40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实验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几丁质酶样蛋白 YKL-40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为(14.25±6.76)分,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为(17.28±7.21)分,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相比于治疗前都发生了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实施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巴曲与银杏达莫联合用药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起到保护患者大脑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巴曲酶 银杏达莫 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治疗进展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进展型脑梗塞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纤溶治疗进展型脑梗塞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纤溶酶 进展型 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用ELISA法检测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血清标本,然后采用聚合链反应(PCR)方法进行确证试验,以明确假阳性标本,分析影响ELISA法出现假阳性的因素。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的60份血清标本经PCR检测依然发现为阳性49例,ELISA法检测真阳性率为80.2%,假阳性率为19.8%。两种检测方法在血清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结果假阳性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应规范操作,避免不利因素,降低假阳性率,对于怀疑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及时的进行HCV-RNA检测。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李峰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关于单细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电化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分析化学》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联免疫法检测风疹病毒急性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年龄为20-40岁)的1500例血浆标本为研究对象,以联免疫法测定IgM抗体、IgG抗体,并对IgM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且IgG抗体阳性的血液标本进一步测定IgG抗体亲和力。结果1500份血液标本中①12例检出风疹病毒IgM阳性,阳性率0.80%,包括10例IgG抗体阳性和2例IgG抗体阴性。②1312例检出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阳性率87.47%,包括12例IgM抗体阳性和1300例IgM抗体阴性;③188例风疹病毒的IgM抗体、IgG抗体都为阴性。④10例IgM阴性而IgG阳性的血液标本测定IgG亲和力,结果表明7例IgG抗体亲和力低,2例亲和力中等,1例为高度亲和力。1300例IgG抗体阳性而IgM抗体阴性得标本测定IgG亲和力,结果表明12例IgG抗体亲和力低,250例亲和力中等,1038例为高度亲和力。结论检测风疹病毒的IgM抗体及IgG抗体亲和力可有效诊断风疹病毒感染情况,IgM抗体阳性及IgG抗体亲和力低的样本可诊断为感染风疹病毒。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风疹病毒 急性感染
  • 简介:摘要应激性溃疡是多发性外伤,严重全身性感染,大面积烧伤,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反应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应激性溃疡的病灶有4大特点①是急性病变,在应激情况下产生;②是多发性的;③病变散布在胃体及胃底含壁细胞的泌酸部位,胃窦部甚为少见,仅在病情发展或恶化时才偶而累及胃窦部;④并不伴高胃酸分泌。作者收集2009年5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病人26例,使用注射用血凝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注射用血凝酶 应激性溃疡出血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由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生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有多组学实验及数据分析系列小型研习会将在2015月1月15日-16举办首场“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习会。本次学习内容由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主讲,内容分为两块:1)蛋白质组学:常用实验方法介绍、样本处理注意事项、数据分析方法;2)代谢组学:实验设计及样本处理、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本次研习会适合需要用到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进行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将帮助与会人员了解当前蛋白质组学和代谢学组的研究方法,开拓实验设计的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按随机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以下简称A组)和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每组各20例,均采用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基础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疗程为14天。结果治疗后,A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比B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ZST)较B组和B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降纤酶 治疗 有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血Ⅲ在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活性差异。方法采用上海太阳抗凝血Ⅲ试剂盒在德国BECompac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Ⅲ活性。结果30例新鲜冰冻血浆和30例普通冰冻血浆的凝血Ⅲ活性分别是110+8.6%和90+8.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抗凝血Ⅲ活性明显高于普通冰冻血浆的抗凝血Ⅲ活性。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激肽原联合葛根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12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胰激肽原联合葛根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χ2=5.1752,P=0.0229)。结论胰激肽原联合葛根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胰激肽原酶 葛根素 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抑制胰分泌的治疗情况作比较。方法收集自1995年6月至2015年6月这20年间在我院住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共298例,分别对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加贝酯/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加贝酯/乌司他丁等三组药物治疗与非使用组患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组与非使用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率均无统计差异,但单用蛋白抑制剂和联合抑制胰治疗死亡率较非使用组更高(P<0.01)。结论使用生长抑素类、蛋白抑制类药物或两者合用未能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手术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蛋白酶抑制剂 生长抑素 奥曲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