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前额部的头皮皮脂腺癌同时发生左侧颊部近腮腺区的转移。患者女性,75岁,出现额部的头皮赘生物2月余,同时发现左侧颊部皮下肿物3周。手术切除两处病灶,随访十个月无复发。病理诊断为皮脂腺癌。

  • 标签: 皮脂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行脊柱融合术后患者出现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脊柱融合术的107例患者,术后,对所选患者进行6个月到24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临近阶段退变的情况。结果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等神经症状。结论对患者进行局部脊柱融合术,术后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临近节段的加速退变。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 加速退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应用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60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L4/5节段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开展随访活动,按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行保留后方棘突韧带的关节突关节切除椎间融合术,B组行保留L4上半棘突和L5下半棘突的部分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C组I行L4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对比三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结果和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J0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组的J0A评分较A、B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可有效减轻因腰椎融合术导致的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情况。

  • 标签: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棘突韧带复合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椎体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检验医学越来越引起了临床医师、病人和体检人员的关注;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新仪器的不断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在检验中的广泛应用,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加强对采集合格标本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才可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规范化采集标本及处理,是保证检测结果不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检验科护士在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检验科护士 质量 溶血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探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OA)局部治疗中选择利美达松(Limethason)作为桥梁药物与玻璃酸钠(SodiumHyaluronate)关节腔联合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0年至今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OA患者6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40~71岁。据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分级,选取病例为I-Ⅱ级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每周使用玻璃酸钠治疗的基础上首次关节腔注射时加入利美达松4mg,其他同对照组;对照组1~5周,每周单用玻璃酸钠2.5ml治疗。治疗期间不使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物及肌松剂。试验期间(第2天、15天、30天)对目标膝关节进行HSS评分及膝关节健康状况评价(VAS评分)。结果改良HSS膝关节评分治疗组基线值,与治疗第2天、15天、30天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线值,与治疗第2天、1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3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对膝关节健康状况评价治疗组在用药后第l天即开始改善,至第7天时疗效达到最佳,疗效维持至少4周;对照组在第2周后指标开始改善。结论膝骨关节炎首次关节腔注射治疗中加用利美达松起效快,且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关节症状。联合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与利美达松,可以较理想的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利美达松 玻璃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