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宽裂隙腭裂的两种不同手术修复方法对腭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77例术后一年复诊的过宽裂隙腭裂手术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两瓣法凿断腭大孔后壁的提肌重建术;对照组37例,采用两瓣法常规游离血管神经束的提肌重建术,对两种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两组手术效果,术后语音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及术后腭瘘并发症少(P<0.05)。结论凿断腭大孔后壁的提肌重建术较常规的游离血管神经束的提肌重建术对过宽裂隙腭裂的修复有明显优势、并发症少。

  • 标签: 过宽腭裂 软腭肌环 腭大孔 血管神经束 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裂隙灯下浅层角膜异物剔除术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角膜异物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裂隙灯下剔除角膜浅层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裂隙灯下使用异物针或一次性注射器取角膜浅层异物具有清晰、安全、彻底、剔除干净、无异物残留和角膜损伤,术后无一例感染。结论裂隙灯下使用异物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取异物由于视野清晰,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提高了角膜异物一次性取出的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 标签: 浅层角膜异物 剔除 裂隙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对椎体裂隙征(intravertebralcleft,IVC)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13例13个椎体病变,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将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erylate,PMMA,骨水泥)注射入病变椎体,单椎体注入骨水泥5-10ml。结果全部病例成功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水泥外漏。施术后3天疼痛缓解12例,1例术后复查MR见同节椎体新发骨折,再次手术后疼痛缓解,止痛效果100%。结论PVP是治疗椎体裂隙征的一种止痛效果好,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裂隙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质的不同pH对甘草次酸经皮渗透性的作用;方法用离体小鼠皮做屏障,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检测皮肤对于不同介质中的甘草次酸的透过能力;结果随着介质PH的升高,其透过皮肤的量增加,经过12h,PH8.0和配合10.8的渗透量增加比较明显,P<0.05,差异显著;结论可通过调节介质的pH来改善甘草次酸的的经皮渗透率,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PH 甘草次酸 经皮渗透 影响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损伤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深入研究CPB围术期病理生理改变机制,探讨各脏器功能保护策略是目前麻醉科及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PB后心、肺功能损伤,而CPB后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法阿莫西林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进行比较。方法我公司将原研制剂与自制样品分别于4种不同介质(水、0.1M盐酸、pH4.5磷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溶出曲线的对比,同时采用相似因子(f2)值进行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比较酶法阿莫西林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结果自制样品与原研制剂液相和紫外的方法定量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基本一致,而且不同波长定量结果也一致。在4种不同介质中的f2值均>60,故自制样品与原研制剂溶出曲线相似。结论本公司自制的阿莫西林样品与原研制剂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总体质量较好。

  • 标签: 酶法阿莫西林 溶出曲线 盐酸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炎症介质及血脂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32例我院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低通量透析治疗,评价对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素介质-6等炎症介质、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素介质-6(IL-6)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TC)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炎症介质,降低血管损伤的潜在因素。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糖尿病 炎症介质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合聚维酮K30醛检测油浴。方法丙三醇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能与水以大比例混合,而且丙三醇本身无臭、无毒,粘度小。由沸点升高定律知,醇和水混合后能提高水的沸点。利用此原理,即可建立适合聚维酮K30醛检测油浴。结果当甘油与水以133(体积比)混合后,此混合物的沸点约为145℃。结论以甘油和水的混合物作为聚维酮K30醛检测过程中的加热介质,不仅温度稳定易于控制,更省时,简便。

  • 标签: 丙三醇 聚维酮K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必净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2P40(IL-12P4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血清中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含量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血必净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肺炎 血必净 炎症介质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血清炎症介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介质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8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FVC、FEVl、FEVl/FVC及PEFR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肺功能,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COPD急性发作 无创正压通气 血清炎症介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三种交叉配血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730人次,通过凝聚胺法与盐水介质法对这些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对患者实施交叉配血后,通过微柱凝胶法对可疑标本与阳性标本实施配血,并进行复查对比。结果730名交叉配血患者中,2名患者存在供血者的不完全抗体,而且盐水介质法并没有将其不规则抗体查出来,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所检测出的不完全抗体者有2名,最终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与红细胞浓度过高的患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介质法具有比较差的敏感性,凝聚胺法自动化性高,而且快速、简单,微柱凝胶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实用性。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盐水介质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TFPI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实验组(n=20),对照组(n=20),正常组(n=10),实验组大鼠注射TFPI,在给药前,给药后1h,2h,4h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SA,TNF-α,IL-1水平,APTT时间,及TFPI水平。结果给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各个时间点,实验组SA,TNF-α,IL-1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APTT时间缩短(P<0.05),而给药后1h,2h实验组TFPI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4h时,两组间TFP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PI对能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释放,其有效作用时间大约是4小时。

  • 标签: TFPI 凝血功能 炎症介质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炎症介质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下降程度更佳(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调节血清MMP-9、IL-8水平。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急性脑梗死 血清炎症介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F-KB在体外循环中活性表达的影响及与TNF一α、IL一1活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PB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嘧啶组,每组15例,右旋美托嘧啶组在入室后给予右旋美托嘧啶1μg/kg负荷量(15min内泵入),通过ELISA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麻醉诱导后CPB前(T1),CPB后30min(T2)、CPB后1h(T3)、CPB后4h(T4)、手术结束(T5)、手术结束后24h(T6)的NF-κB及TNF-α,IL-1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在T3T4时NF-κB及TNF-α,IL-1的表达较T1有明显增高,但右旋美托嘧啶组活性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在CPB中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能够抑制NF-κB及其他炎性介质的活性表达。

  • 标签: 右旋美托嘧啶 体外循环 核因子-&kappa B 炎性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氨溴索治疗对患者的血清和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摸球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介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分泌性中耳炎 血清 耳积液炎性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溴索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耳积液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以及患者血清、耳积液等炎性介质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血清以及耳积液等炎性介质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能够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血清 耳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