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医药学对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快速加深,“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在很多医院都得到体现,但是,很多数据还是要通过手动采集和识别,然后交给计算机运作的,计算机作为一种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工具,它可以提高药学领域的工作效率但并不能减少差错。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避免医院信息系统在数据手工采集和识别以及存储过程中所引入的差错,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本文将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和发展,以期改善药剂科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提高药剂科的工作效率。

  • 标签: 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 RFID技术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口病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病人的风险是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患者和家属无法回避的问题。正确识别风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从而降低手术病人的风险,应该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围手术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风险因素,总结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强术前访视,适度告知;“二对十查”、“三方核对制度”,防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先清后点”,防异物遗留;“体位体验”,防压伤;设专科小组,加强器械管理,防意外等。认为正视风险的存在,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才能使手术成功,确保病人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静脉用药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防范。方法收集我科静脉用药中的风险事件,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整理。结果ICU静脉用药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人员自我管理不严,人力资源,制度执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结论实施ICU病房静脉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及防范,对于保证ICU病房静脉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静脉用药护理 风险事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护士对高危妊娠识别能力的方法。方法根据高危妊娠的分类,设计标准问题表并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求护士在接诊产科患者时按照标准问题表收集患者产科资料,识别出高危妊娠并协同医生及时进行处理。比较本法实施前后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率、高危妊娠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医疗护理处置的平均等待时间。结果实施标准问题法后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率增高,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医疗护理处置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问题法可提高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有利于及时对住院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处置,降低医护团队风险。通过标准问题法的实施还可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理队伍的发展。

  • 标签: 高危妊娠 护士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40例无精神疾病且体检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E组。根据精神疾病的不同类型可将实验组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精神分裂症组95例,B组为焦虑症组10例,C组为抑郁症组41例,D组为神经症组16例。取各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测定,比较测定结果。并在A组患者经治疗3周、5周、7周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再比较测定结果。结果A组各项心肌酶含量高于其他组,而B、C、D组测定的心肌酶含量与E组测得结果相近,A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测得的心肌酶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诊断早期精神分裂症时可用心肌酶谱测定的方法,此方法有效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回顾性总结 分析 精神疾病 早期有效识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识别、尽早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3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行气管插管时机不同分为三组A组24例,呼吸衰竭早期行气管插管(死亡0例);B组8例,呼吸即将停止或呼吸停止行气管插管(死亡2例);C组3例,为心跳呼吸停止5min内行气管插管(死亡3例)。结果气管插管时机不同病死率比较,插管时机越晚病死率越高。结论气管插管最佳时机为呼吸衰竭早期,早期行气管插管可显著减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的病死率。

  • 标签: 气管插管 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应用于社区院前急救的筛选价值。方法应用ROSIER评分量表对社区的100例可疑脑卒中患者行诊断筛查,参照临床诊断为标准,评价评分量表的敏感度、特异性、相关系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可疑患者的ROSIER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87.2%,相关系数为0.587,量表诊断阳性率与临床诊断相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筛选结果一致性较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能协助社区急救医生筛选卒中患者,应大力普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社区医院
  • 简介:摘要随着各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如何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就越发的突出其重要性。在此就个人浅谈罗氏MODULAR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保养,仅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维护保养 加样针 仪器设置 擦拭 更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内痔患者100例,按随机性原则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运用RPH治疗内痔,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治疗内痔,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治疗内痔效果较传统方法好,术后不良反应轻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内痔 自动痔疮套扎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AUTOVUE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检验科普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AUTOVUE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正定型,检测待检1986份标本的ABO和RH血型,并与输血科已同一病人确定血型为标准,衡量检验科正定型结果与输血科的结果相符程度。结果该仪器血型判读的准确度为99.35%;经过33份溶血标本,42份脂血标本,25份黄疸标本的测定证实以上标本对仪器自动判读结果没有影响。结论AUTOVUE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抗干扰能力1,高效节省劳动力,适合在检验科大批量进行ABO,RH血型定型,并能建立RH阴性病人资料库,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ABO RH 血型 AUTOVUE INNOVA自动血型分析仪微柱凝胶法
  • 简介:摘要本文对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的工作流程,技术性能、优点,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改善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在应用中存在的少许瑕疵,确保用药更加安全。

  • 标签: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 优点 不足及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控制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常工作对比研究。结果总结出全程质量控制的若干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结论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自动生化分析仪质量控制操作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在医学检验仪器的发展向自动化、微型化、精密化发展。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不光是基本的医疗知识,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已经很大的依赖检验仪器工作状态的良好。因此检验人员正确的操作和精心的维护越来越重要了。根据近几年使用ARCHTECTi1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得出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 标签: ARCHTECT i1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CMIA技术 日常保养 故障处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