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钻孔引流与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7月至2018年04月间收治的慢性下血肿患者(12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及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颅骨钻孔引流,观察组采用改良颅骨钻孔引流,术后一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ofdailylife,ADL)评分和中国卒中量表(Chinastrokescale,C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90.3%,高于对照组(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于对照组[(91.61±9.13)分vs.(87.46±8.27)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16.02±3.13)分vs.(19.59±3.9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钻孔引流,改良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疗效更确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改良颅骨钻孔引流 常规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钻孔引流方案治疗慢性下血肿患者时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从2013年03月至2016年08月因慢性下血肿进入我院的患者中,选取45例患者进行研究,在予以钻孔引流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进行综合护理,并对患者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5例患者接受手术后,都已完全治愈,治愈率100.00%(45/45),无死亡患者出现,不仅肢体的肌力已经充分恢复,而且随访后发现无血肿复发问题出现。结论对于出现慢性下血肿的患者,在予以钻孔引流方案的基础上,通过配合进行护理措施,除了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其治愈外,还能帮助患者肢体肌力及时恢复,且避免血肿复发现象发生,因此有可行性,同时也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 肢体肌力 钻孔引流方案 血肿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重建在治疗髓外下肿瘤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7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23例髓外下肿瘤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中保留椎板-棘突复合体,肿瘤切除后将回复并以微型钛合金异型接骨板固定,行椎管重建。术后卧床5~7天后带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佩戴外固定支具3个月,并禁止手术节段脊柱的过伸或过屈运动。结果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颈段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上肢肌力下降,术后6月随访肌力恢复至3级,康复率为91.3%。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CT三维重建显示,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无还纳复合体塌陷、移位,无固定系统脱落,移位等。结论椎管重建治疗髓外下肿瘤,可使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达到最大化;恢复了脊柱后柱解剖结构,有效防止了术后脊柱不稳;重建了椎管内膜性及骨性结构,避免了硬膜外和椎管外软组织直接接触而形成局部瘢痕粘连及嵌入。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重建术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棘突-椎板复合体 脊柱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治疗慢性下血肿采用传统双孔引流与改良单孔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慢性下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传统双孔引流和改良单孔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下血肿采用单孔引流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引流术 双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治疗慢性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5年11月实施的156例慢性下血肿患者的微创穿刺清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完全清除148例,部分残余18例。少量气颅22例,冲洗中少许出血16例。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一例颅内感染,未留后遗症,一例1年后复发行相同方法治疗后治愈。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是实施不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简单、安全、经济、实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微创穿刺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下血肿并发急性下积液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亚急性下血肿并发急性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急性下血肿患者经保守治疗7-10天后并发急性下积液,加重病情,疝形成,立即手术治疗,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15例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与积液大部清除,骨瓣无移位。1例出现迟发性脑干出血并再次行脑室外引流。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5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保守治疗的急性下血肿在7-10天左右可并发急性下积液,从而加重病情。患者只要手术及时,手术效果一般都良好。亚急性下血肿并发急性下积液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肿性质、患者年龄等多因素有关。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膜外腔穿刺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0例下腹部以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1、2、3三组,分别采用“把持式”持续正压、经典正压、玻璃管负压硬膜外腔穿刺。观察穿刺时间、进针深度、注射痛、硬膜外腔置管困难、置管是否有阻力、毕拔管后观察导管打折情况,镇痛效果。结果“把持式”穿刺用时少,廉价,易于掌握,没有注射痛,外置管困难、导管打折发生率低。结论“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膜外腔穿刺有其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ldquo 把持式&rdquo 持续正压 硬膜外腔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下血肿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的56例急性下血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严密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动态复查头颅CT,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结果45例保守治疗成功,5例3小时内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2例8小时内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4例行钻孔引流,其中2例在亚急性期,另外2例在慢性期。结论急性下血肿的患者,入院后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从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应的手术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间。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下血肿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29例慢性下血肿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9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其中27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慢性下血肿患者行尿激酶辅助钻孔引流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尿激酶 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0例慢性下血肿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YL-1型微创穿刺针对慢性下血肿进行抽吸、冲洗液化以及引流,手术后进行常规补液,以防止感染,去枕采取平卧体位,增强组织的复张,进行专科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结果此次研究的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效果突出,颅内血肿清除效果明显,手术后没有患者出现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慢性下血肿患者经过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后的观察以及有效护理,能够预防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囟穿刺脑膜下置管治疗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8例经前囟穿刺脑膜下置管治疗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方法、抽吸积液量、注入药物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6例顺利出院,1例死亡,1例转院,未出现意外。结论经前囟穿刺脑膜下置管,具有操作简单,护理简单,治疗有效,并发症少,对治疗下积液有效的技术。

  • 标签: 经前囟穿刺硬脑膜下置管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并颞肌筋膜减张缝合在治疗急性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下血肿行去骨瓣减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术后常规缝合头皮,观察组50例,术后取颞肌筋膜后,减张缝合脑膜,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积液切口漏和头皮下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下血肿患者在行去骨瓣减压的同时进行颞肌筋膜减张缝合脑膜,扩大腔容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脑膜减张缝合 急性硬膜下血肿 去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性外伤性下血肿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开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急性外伤性下血肿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颅内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在急性外伤性下血肿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急性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采用腰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到研讨领域中,将78例患者再次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两组,39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接受腰联合麻醉方式,把两组麻醉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2.31%比对照组79.48%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5分钟后,SBP指数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SPO2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见效时间(1.5±0.7)min,对照组见效时间(5.4±1.2)min,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17.5314,P=0.0000)。结论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的患者,麻醉方式可采取腰联合麻醉,其效果突出,麻醉见效快,临床应用价值大。

  • 标签: 麻醉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腰硬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支架植入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支架植入期护理干预案例研究。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2~3周后均可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术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对覆支架置入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穿刺后头痛是公认的产科患者椎管内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它可发生在腰麻后,也可发生在硬膜外麻醉期间的意外刺穿;该类头痛会导致出院时间延长或者反复入院,而使产妇照顾婴儿的能力受影响。体位因素对头痛的影响有助于该类头痛和其他类型头痛的鉴别诊断。穿刺后头痛的诊断及管理对医生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椎管内麻醉后产妇头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产后头痛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头痛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 标签: 产科 硬脊膜穿刺 头痛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100例慢性下血肿并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过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有8例患者术后复诊发现血肿复发。结论慢性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原因有自身特点、疾病本身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等。

  • 标签: 慢性膜下血肿 术后复发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下血肿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本院42例慢性下血肿,行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结果该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好,手术损伤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是治疗慢性下血肿的较好手术方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下血肿的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的40例慢性下血肿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全组均行头颅CT扫描。手术方式均为钻孔引流。结果恢复良好者35例(87.50%),血肿复发3例(7.50%),颅内积气2例(5.00%)。结论钻孔引流对慢性下血肿的治疗安全、简单、效果好。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慢性 钻孔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外麻醉镇痛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组病人手术均使用外麻醉方法,研究组34例,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通过硬脊外管接上PCA泵,对照组病人34例,术后即拨除外导管,由病房护士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小时内情况。结果PCA泵的使用,方法简便,有其利弊,两组镇痛效果对照P>0.05。结论运用PCA泵,重点放在生命体症的观察,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需逐步完善。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镇痛 护理 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