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因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一直成为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的探讨和治疗方案的研究呈现多样化,本文就细胞色素c氧化(CcO)在脊髓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继发性损伤 神经修复 综述
  • 简介:摘要NADPH氧化的非吞噬细胞氧化(non-phagocyticcelloxidase,NOX)NOX的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非吞噬细胞,目前研究认为其核心结构蛋白NOX2是β细胞ROS产生的主要来源。生理状态下NOX产生的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有控制新陈代谢,调节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等重要作用,高糖、高脂等异常状态下导致的ROS堆积则可能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可能通过JNK、PI3K等信号通路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NOX2对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成为改善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效防治糖尿病寻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NOX家族 NOX2 氧化应激 &beta 细胞 糖尿病
  • 简介:摘要人类线粒体细胞质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随着mtDNA测序和线粒体基因组组成的确定,mtDNA突变与线粒体遗传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受到人类的关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tDNA突变及其所引起的线粒体遗传病和表达方式,且助于揭开这些遗传病的本质,为人类最终防治线粒体病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线粒体DNA 突变 遗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环氧化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中选出50例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组,对两组对象进行环氧化2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在COX-2的四个基因型(-1195A>G、8473T>C、-765G>C、1795G>A)分布方面病例组与健康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氧化2(COX-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之间不具备相关性。

  • 标签: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化-2(COX-2)基因启动子区-765G/C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熔解曲线不同的高通量SNP分型法方法,在中国泰安地区汉族人群中,对182例2型糖尿病变伴视网膜病变者(DR),150例健康对照者的COX-2基因-765G/C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765G/C位点的基因型G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明显增高(OR=2.14,95%CI=1.10-4.16)。结论泰安地区汉族人群中,COX-2基因-765G/C多态性与DR有相关关系,-765G/C位点的基因型GC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遗传易感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环氧化酶2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CYP450活性研究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肝微粒体CYP450进行介绍,并总结和归纳中药在CYP450活性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CYP450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CO吹泡法,化学显色法,体外温孵和体内cocktail探针实验。该方法的应用从中药单体成分逐渐发展到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结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体外方法对CYP450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体内cocktail探针法,提高药物体内代谢清除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中药 P450 肝微粒体 温孵 cocktail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线粒体DNA(mtDNA)在急性阑尾炎(A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拟诊AA患者164例及健康对照3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数值(CRP)、血清mtDNA水平。比较确诊AA患者与健康对照及非AA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上述各指标诊断AA的效能。结果AA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健康人和非AA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CRP和mtDN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884和0.943。mtDNA诊断AA的灵敏度为0.911,特异度为0.926。结论mtDNA可能参与AA的发生发展过程,诊断效力高于WBC和CRP,可作为诊断AA的辅助指标,未来可能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线粒体DNA ROC曲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ERp29、MPO的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ICP孕产妇作为ICP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因胎位不正及社会因素等原因选择剖宫产的8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TBA、AST、ALT水平及胎盘组织ERp29、MPO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P组血清TBA、AST及A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ERp29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MPO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p29、MPO参与ICP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该病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ICP ERp29 MPO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2期
  • 机构:《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能量物质在线粒体内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生成高能磷酸类物质,驱动着整个细胞的持续生存。线粒体中有13种氧化相关的酶都是由线粒体自身携带的DNA转录翻译得到的,其他的则是由细胞核中的DNA转录翻译得到。针对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往往会引起线粒体酶的功能异常,进一步导致细胞能量供应出现障碍,体现在生物整体上则是,线粒体缺陷相关的疾病。比如在人类中,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多种系统的功能异常,例如发育迟缓、神经系统问题、肌肉协调性差等等。使问题更麻烦的是,这些线粒体疾病往往并没有很好的治疗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端粒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其基本组成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功能性RNA,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另一种是一类特殊蛋白(端粒催化亚基,hTERT),具有高活性催化作用和逆转录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端粒催化组分的hTERT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受到多种相关机制的抑制,但在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等分裂不受抑制的细胞中却存在过表达现象,提示hTERT是控制端粒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端粒蛋白催化亚基在头颈肿瘤细胞分裂周期中的活性表达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均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端粒酶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 头颈肿瘤 细胞周期 催化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苦参提取物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端粒(Telomerase)活性表达的影响,研究氧化苦参碱对RB的作用机制,为氧化苦参碱在抗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用药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细胞,实验组细胞加入氧化苦参碱提取物,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段的氧化苦参碱研究其对HXO-Rb的抑制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可抑制HXO-Rb细胞的生长,当浓度为100ug/ml时细胞形态学可明显观察到改变,端粒的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比值最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增加。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视网膜母细胞瘤 端粒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基因(PTEN)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70例NSCLC患者的肺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磷酸基因(PTEN)蛋白,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分析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相比,在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PTEN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TEN在NSCLC患者中表达减少,在晚期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显著减少且预后较差。

  • 标签: 磷酸酶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小细胞色素性贫血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组42例,地中海贫血组42例,健康对照组42例,测定各组红细胞容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比较红细胞容积,对照组数值大于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红细胞分布宽度,对照组均小于贫血组,且与缺血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有效鉴别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和肝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乙肝患者187例,将其空腹血清送检,分析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定量和肝的相关性。结果本组A组和C组阳性率最高,A组的AKP,B组的ALT、GGT、AKP均有相关性。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肝脏检测、HBV-DNA均可作用于了解乙肝患者情况,是具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指标。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HBV-DNA定量 肝脏酶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DNA定量细胞学检测技术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细胞学的特点,得出结论DNA定量细胞学检测能准确反应宫颈病变情况,HPV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重要相关因素,预防HPV感染,筛查和检测HPV感染对象,治疗及阻止CIN病变升级是防止宫颈癌的关键。

  • 标签: DNA定量细胞学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细胞学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报告,他们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红细胞中一个“沉睡”的基因,成功提高了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量。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新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祛除色素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治疗时根据色素痣的大小与形态采用不同功率、频率及脉宽,垂直瘤体气化扫描,由浅入深逐层碳化至皮损底层无色素残留、基底呈淡白色即可。结果116名患者(532个色素痣)一次治愈205个(38.53%),二次治愈272个(51.13%),三次治愈38个(7.14%),四次治愈13个(2.44%)。四次治疗后仍有部分色素复发4个(0.75%),所有病灶术后创面无明显瘢痕,但局部有红斑,约半年后消退。结论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色素痣,具有治疗时间短、花费少、不接触皮肤,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明显瘢痕等优点,但大多需要多次治疗。

  • 标签: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 色素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细胞培植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稳定期的90名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名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黑色素细胞培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白斑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白斑症状消失时间为(96.8±7.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白斑消失时间为(103.2±9.7)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黑色素细胞培植术在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白斑治疗周期,并实现快速消除白斑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黑色素细胞培植术 白癜风稳定期 疗效评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及价值。方法取1o毫升注射器穿刺肿块吸取细胞,直接涂片,瑞氏一姬姆萨复合染色,光镜检查。结果25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素细胞学诊断21例,3例诊断为恶性肿瘤,未予分类,一例报告为软组织见异形细胞,建议活检。细胞学诊断准确率8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95%。讨论FNAC对恶性黑色索瘤特别是有色素颗粒的肿块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对没有色素颗粒的病例在分类上有一定困难,临床资料及复杂多样的细胞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依靠病理学及参考免疫组化确诊。FNAC方法简单,创伤性小,时间快,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好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细针吸取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