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痉挛性脑瘫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选择12例选择性神经切断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疗效。结果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选择性脊髓后切断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方法,而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 标签: 痉挛性脑瘫 痉挛性脑瘫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新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用钩突刀在下鼻甲附着处上缘距前端2.0-4.6mm处和下鼻甲附着处末端前方0-13mm处切断筛前神经和鼻后下神经下鼻甲分支,后以双极电凝于切缘黏膜下烧灼并止血。结果36例患者经12-24个月的随访,24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4%,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下鼻甲切神经切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手术安全简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 鼻后下神经 筛前神经 常年性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髓切断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3年以来行牙髓切断治疗患者24颗牙齿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24颗患牙行牙髓切断,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结论通过临床牙髓切断治疗去除感染的冠髓,保存未污染的髓,可分为活髓切断和失活后断髓

  • 标签: ? 活髓切断 牙髓炎 年轻人恒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内窥镜下锁孔入路三叉神经部分切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适应症病人,全麻下,参考颅骨表面标志,乙状窦后入路,“s”形小切口,骨窗直径约2.5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置入内窥镜,观察桥小脑角区复杂的血管神经及其相互关系,部分切断三叉神经。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疼痛均消失;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内窥镜下锁孔入路操作有其优势,可以多角度观察桥小脑角区结构,对脑组织的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也存在图像缺乏立体感,单手操作,对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不足。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内窥镜 锁孔 三叉神经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2.2~2012.2期间胸外科诊治的35例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度患者术后治愈率为93.33%,显著高于重度患者(85.00%),x2=5.922,p=0.015,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术前病情严重程度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手汗症应及早诊断与治疗。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Ravitch术 Nuss术 漏斗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切断胸3交感神经链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采用胸腔镜经剑突下单孔入路进行双侧胸3交感神经切断。结果11例手汗症患者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温均上升1.5℃以上,术后未并发气胸及血胸。结论经剑突入路进行单孔胸腔镜行胸3交感神经切断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减轻了术后肋间神经疼痛症状。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剑突下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出血量低,无患者死亡,住院时间6~13天,平均住院时间(9.25±2.17)天,术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溃疡复发,经治疗后康复。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肛肠疾病内括约肌切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肛肠科收治的患者中盲选80例,依据11配对法划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传统式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内括约肌切断治疗,分析对比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服用止痛药、肛门水肿发生情况以及愈合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括约肌切断用于治疗肛肠疾病,应用安全,效果显著。

  • 标签: 肛肠疾病 内肛肠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要分析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模式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数值低于4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经过半小时和一周的治疗之后,探析组患者的例数多于比较组,而且探析组患者的治疗次数较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显著,并且患者的治疗次数明显较少,其临床实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根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治疗脑瘫后遗症患儿髋内收畸形,对80例脑痉挛性瘫,年龄在5~15岁之间的患儿,开展内收长以及短肌或者闭孔神经前支切断治疗。术后随访3~5年,内收肌挛缩以及痉挛得到明显改善,且肌张力下降程度超过1级,行走无明显髋内收畸形,髋关节稳定,疗效满意。只要病例筛选适当,操作正确,此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症患儿髋内收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脑瘫后遗症 髋内收 内收肌 闭孔神经前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二孔法”胸腔镜(VATS)下交感神经切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电视胸腔镜手术下以电钩状电凝器分离并切断T3交感神经节与其间交感神经链。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掌干燥温暖,住院时间3-5天,均全愈出院。结论高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较好的配合手术,费用较全身麻醉少,术后没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咽喉不适感。“二孔法”胸腔镜下经胸侧径路行交感神经切断是近几年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效果明显、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电视胸腔镜技术使手术野更清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二孔法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予以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神经型颈椎病7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靶点,先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然后将一定的臭氧注入患者在椎间盘内,判断患者术后一周、半年和一年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本研究78例患者中,术后未发生任何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现象,经随访发现,相比术前,术后半年和一年患者的VAS评分相对较低(P<0.05)。结论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采取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能使患者的病症情况得到改善。

  • 标签: 神经根性颈椎病 臭氧注射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摩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痊愈4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3例。结论按摩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神经根型 按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型颈椎病护理的措施以及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地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有显著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于我科就诊56名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采用CT引导下颈椎椎间孔阻滞,观察术后患者颈部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明显缓解,其间具有统计学差(P<0.05)。出院后1月、3月、6月随访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2.1%、87.5%、83.9%。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是临床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椎病椎间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itapex作为盖髓剂行部分活髓切断的临床疗效。对影响疗效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行更规范化的治疗。方法随机48颗外伤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分两组,行部分活髓切断。实验组采用Vitapex作为盖髓剂,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作为盖髓剂,术后2年内分别对两组进行定期复查,并比较疗效。结果试验组成功率91.66%对照组成功率79.16%,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活髓切断治疗年轻恒牙冠折露髓疗效肯定。Vitapex糊剂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盖髓剂。疗效与适应症的选择,严格的无菌操作,充分止血,品质优良的盖髓剂,调合,术后定期复查等因素密切相关。规范化的治疗是提高成功率的前提。

  • 标签: 年轻恒牙 部分活髓切断术 vitapex 规范化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