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药物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SSS评分和运动功能FMA评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治疗组的SSS评分和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联合药物治疗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的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家庭的配合程度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由社区全科医师及康复师一对一上门或来院康复指导训练,由社区医生和康复师、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整个康复过程,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再刺激、家庭康复训练等,入组时、治疗3月、6月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社区医院康复及家庭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继发合并症。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缺损 社区医院及家庭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味柏子仁汤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谷维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柏子仁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4.87%,明显要比对照组的64.10%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给予加味柏子仁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加味柏子仁汤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康复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颅脑肿瘤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FMA、MBI、CSS评分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康复护理 神经外科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活血化瘀治疗)和观察组(依达拉奉),每组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细致化优质护理对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致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细致化优质护理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梗死 细致化优质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优质护理在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中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两组,两组各30例患者,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优质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栓塞后抑郁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显著缓解和减轻患者的抑郁评分,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脑栓塞 神经功能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颈椎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观察、护理及临床效果。结果9例患者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其中2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7例患者在行血肿清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9例神经症状严重但不合并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再次行手术后症状得到改善,其余18例患者未再行手术治疗,采取高压氧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对于颈椎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来说,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健康。

  • 标签: 颈椎术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恶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互关系。方法招募55脑卒中患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变化并使用NIHSS评分表来评价其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NIHSS评分高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要明显高于NIHSS评分低组(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脑卒中神经损伤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激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优于肝素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肝素组(83.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行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大幅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后遗症 神经功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减少幅度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风偏瘫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中风偏瘫的患者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针灸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论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另外,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采取针灸治疗,可以对其神经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灸 中风偏瘫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CI)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4例,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44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复疗法。随访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CI,患者症状和功能改善快,综合疗效高,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神经功能 康复疗法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颅骨缺损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手术)和对照组(后期手术),观察组于开颅术后2个月内平均(51.42±4.78)天实施颅骨修补术,而对照组颅骨修补时间为开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平均(187.82±14.48)天,并对患者颅骨修复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DL)及Fugl—Meyery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颅骨修补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O.05),并且ADL评分及Fugl—Meyery评分比较,均显著提高(P<O.05)。结论早期进行颅骨修补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时间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早期功能锻炼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最大优势是帮助加强或建立患者随意控制瘫痪的肢体,或随意地控制已破坏的肌肉的残余功能。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就是早期、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促使神经末梢突触再生,能使偏瘫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使脑血管偏瘫患者真正的早日康复。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BarthelIndex,MBI)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与运动系统并发症比较(例)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见表。一些运动系统并发症,实验组为3例,对照组为14例,显著高于实验组。

  • 标签: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 功能锻炼 脑血管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CV增加值、CVR显著高于对照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在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日常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症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MCV、PI、CVR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55.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4.44%,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护理措施,可提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护理 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的HAMD、ADL以及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护理干预运用在脑栓塞后抑郁患者中,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栓塞 抑郁 神经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初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帕金森初诊患者以及我院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临床组与对照组,通过SCOPA-AUT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自主神经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临床组的自主神经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初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较为明显,并对患者的身体不同系统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

  • 标签: 帕金森初诊患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