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控体系在预防及护理外科疮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采用三级质控体系改进管理,与2011年常规护理进行历史对照。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疮有效申报率明显提高(p<0.01),瞒报率明显降低(p<0.01),难免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院外带入疮的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三级质控体系能预防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压疮 三级质控体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降低骨科疮高危病人疮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358例疮高危病人运用疮可能发生评估表,积极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带入疮治愈,无新发疮,护理人员预防疮的意识提高。结论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骨科 压疮 压疮高危 评估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Braden疮危险因素评分表对疮风险患者进行筛查筛查,采取针对性的疮预防性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院内疮的发生。方法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科疮风险患者132例,采用Braden评分表筛选疮风险程度,并对疮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实施压疮预防管理前后疮风险患者疮发生率。结果实施压疮预防性管理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疮预防措施,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疮风险患者实施压疮预防管理,能有效地降低院内疮的发生。

  • 标签: Braden量表 压疮 预防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我院的院内疮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管理小组,进行现状分析及要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在管理小组的跟踪及指导下,院内疮发生率由2014年1~6月份的0.677‰降至2015年7~12月份的0.147‰。结论管理小组在降低院内疮发生率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院内压疮 压疮管理 压疮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病人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4例难病人开放性骨折,清创及外固定支架骨折固定后,应用持续负封闭引流,5~7d后拆除,行游离植皮覆盖创面。结果22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其中2例初始植皮失败后皮瓣移植成活。结论难病人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经彻底清创后使用负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外固定架能有效地封闭创面,可提高难病人开放性骨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矿难病人开放性骨折 负压封闭引流 组配式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疮的发生已列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了减少疮的发生率和防范疮的发生,必须加强压疮的管理,尽量减少疮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压疮 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病房管理疮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以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的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疮患者实施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创面的愈合速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压疮 护理对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疮护理的常规管理以及PDCA管理效果的对比,分析PDCA循环在疮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以及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有效率。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实验组中,护理有效率为88.75%,而仅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67%,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疮护理中能起到良好作用,有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可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

  • 标签: PDCA循环 压疮护理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预防的管理办法对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研究,分别将老年护理院综合预防疮前后的高危老人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疮的传统预防管理;实验组采取疮的综合预防管理,总结疮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结果实验组疮的发生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疮的发生率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疮综合预防的管理办法,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护理院疮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护理院 压疮 综合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骶尾部疮(3级)患者应用VSD负吸引治疗及给予合理护理、健康教育,创面逐渐好转直至愈合出院。

  • 标签: 重度压疮(3级)VSD负压吸引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在疮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疮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54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予以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讨论PDCA循环护理方法的应用,不仅能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改善,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症恢复。

  • 标签: 压疮护理管理 PDCA循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理小组在疮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管理小组,确立管理目标,实施理论培训,制定小组工作规范及管理规范。结果实现了院内疮零发生率,疮治愈及好转率为83%。结论管理小组的成立对疮护理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能为临床护士提供疮预防、护理的新理论和方法,有效的预防疮的发生。

  • 标签: 压疮管理小组 实践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PICU管理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办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疮几率为5%。对照组患儿的疮几率为2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疮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患儿管理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后,加强了对患儿病情的评估,使其获得了更多的舒适感,最终减少了患儿疮的几率,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PICU 压疮 管理 集束化 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管理流程应用到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2年8月治疗的疮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同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压疮流程,比较两组的疮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通过实施压疮管理流程发现,医院内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并且治愈率也大大提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管理流程应用到临床护理中能够起到预防发生疮,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压疮治愈率的作用。

  • 标签: 压疮 临床护理 管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疮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在疮监控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高风险疮患者及院外带入疮患者入院评估、分层上报、分级监控管理的动态疮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结果高风险疮上报率由92.86%上升到98.26%,院外带入疮上报率由91.42%上升到97.68%。院内疮发生率由2.48%降低到0.74%。结论疮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实现疮防治与监控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压疮 监测管理 信息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获取预防、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收治卧床病人621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对疮护理进行管理,进行疮的风险因素评估,对病人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骨科共收治高危疮患者320例,目前尚未发生一例疮,预防效果显著。院外疮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也明显上升。CQI小组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程序,并且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对整个护理过程加以管理和监控。整个程序循环进行,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提高对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对易发因素的预防和治疗,能够减少骨科患者疮发生,在疮护理管理中起到较好的效果,转变压疮护理理念,建立新型疮护理管理制度。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护理管理工作后,显著降低了卧床病人疮的发生。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办法应用到疮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结果评价整个过程不断循环而形成了完整的护理程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疮的预防及院外疮的护理。方法对高危疮患者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院外疮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结果对高危疮患者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预防院内疮的发生,对院外疮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院内疮的发生和促进院外疮的愈合。

  • 标签: 老年患者 压疮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颅内脑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颅内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颅内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颅内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脑灌注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症病患颅内、脑灌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颅内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