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全部医学的轴心,同时也是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当前医疗界探讨的热点。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对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患关系 影响因素 相互尊重信任
  •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不仅是疾病方面的痛苦,更是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给患者带来痛苦。护士只有正确认识神经病理性疼痛,掌握疼痛的知识和控制疼痛的方法,尽力提高疼痛的护理水平,才能帮助患者减轻和消除神经病理性疼痛。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输血的合理性,为临床规范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输血病例240份,分析其输血成分构成比及不合理现象。结果我院成分输血比例为90.20%;合理输血为87.50%,不合理用血率是12.50%;合理用血比例最高是红细胞90.82%,不合理用血最高是全血占20.69%;分析不合理输血原因最多的是无指征用血,其次是用量不合理。结论提高成分输血与合理用血,可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并节约血源、降低医疗风险及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成分输血 合理性输血 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手术室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全面阐述以及各种危害的防护方法的介绍,让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管理层对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使大家可以得到更多重视和更多的防护,将手术室的危害降到最低,以确保手术中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物理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儿童用药事故频发,总体现状令人堪忧。在概述了当前我国儿童用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对改善儿童用药剂型状况的应对措施进行讨论。旨在提高人们对当前儿童用药状况的认知度,同时与同行共同探讨、交流。

  • 标签: 儿童用药 不合理用药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了解门诊儿科消化系统的常见药物的联合应用情况,并对其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方法结合我院门诊从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门诊儿科消化系统用药的3449张处方和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患者,对其使用及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儿科消化的常用药物有妈咪爱、必奇。其中联合用药处方有2667张,占门诊消化系统处方的所占比例75%;其中必奇与复合维生素B处方所占比例20%,与抗生素的联用处方所占比例为25%;妈咪爱与复方苯乙哌啶的联合应用处方所占比例为10%,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所占比例为20%。结论必奇和妈咪爱在临床上的联合用药大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行改善。

  • 标签: 儿科消化系统 联合用药 合理性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药配伍使用的合理性与药理。方法借助各种文献,对相关的中西药配伍使用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于中西药配伍的使用,如果能够较好的进行联合,就会起到缓和不良反应、增强疗效的效果;但如果联用不合理,就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促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掌握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同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用药能力,促使中西药物的有效运用。

  • 标签: 中西药配伍 合理性 药理分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疗配合药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日龄、性别、黄疸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42例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口服液+金双歧。对照组40例采用光疗+白蛋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0%。治疗时间短,黄疸消退快,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疗+白蛋白+茵栀黄口服液+金双歧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光疗+白蛋白+茵栀黄口服液+金双歧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点评本院儿内科门诊处方及分析用药合理性,提高儿内科门诊用药规范性。方法随机抽查本院儿内科门诊从2012年4-9月的7431张处方,分析点评处方用药合理性并与去年同期的6785张处方统计结果相比较。结果2012年4-9月儿内科门诊处方平均用药种类为2.78种,少于去年的3.85种;注射剂使用率为33.99%,少于去年的60.0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00%,少于去年的72.56%。结论在严格遵循《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小儿用药指南》相关用药要求后,本院儿内科门诊用药渐趋规范,用药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注射剂实用率下降并未带来门诊医疗质量的下降。

  • 标签: 儿内科 门诊 处方 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围产因素和连续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分析宫内高危因素易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并使黄疸加重,以及短时、间断蓝光照射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68例新生儿黄疸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与围产因素和连续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其中114例患儿采用常规蓝光治疗为对照组;154例患儿采用短时、间断蓝光治疗,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268例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发病原因与围产期的高危因素(宫内窘迫、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孕母妊高症及胆淤症)及出生时头颅血肿紧密相关。两组连续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易发生比较重的病理性黄疸,对照组给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给予短时、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以上两组均给予口服肝酶诱导剂治疗4-5天,胆红素均降至正常范围,无胆红素脑病发生。

  • 标签: 新生儿黄疸围产因素蓝光治疗不良反应(连续照射时间不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临安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初步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临床应用发展趋势,促进我院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使用麻醉药品的品种、数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芬太尼的用量上升幅度较大,无论是芬太尼注射剂还是外用贴剂都有递增;吗啡口服制剂用量也不断递增,DDDs稳中有升;同时哌替啶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新品种、新剂型的应用,应掌握其适应证及使用原则,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麻醉药品,严防滥用。

  • 标签: 麻醉药品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原因,规范处方书写,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000张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抽查的10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有913张,不合格处方87张。处方合格率为91.3%。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格式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

  • 标签: 门诊 处方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