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容县2000~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3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10/10万;呈现春夏季高发的特点;2-15岁组为主要发病年龄对象。结论容县应全面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和控制,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气候、环境、卫生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期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不同,还可分为不同种的细菌性痢疾,在治疗细菌性痢疾病时,对于不同种类型的痢疾性细菌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菌痢 腹痛 腹泻 高热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 标签: 麻疹 传染病 预防接种 暴发流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6年-2011年漳州市流行出血热(EHF)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6年-2011年漳州市66例EHF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2006-2011年漳州市EHF年均发病率为0.23/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6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②66例患者中急性肾衰竭54例(81.82%),其中12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1-13次(平均4.42次)。66例患者中64例(96.97%)痊愈,无死亡病例;③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肌酐与年龄、血清白蛋白及Stettergrend评分相关(P<0.05)。结论近年来漳州市EHF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漳州市EHF疫情监测;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出血热 临床特征 流行性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呼吸道症状较轻,中毒症状较重。特点为发病急、发热快、病程短、传播快、易流行。其中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经常变异,以抗原变异的大小可引起不同范围的流行。幼儿和老年人常因流感病毒肺炎并发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预防于流行季节接种疫苗。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病毒变异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1951~2011年流脑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涟水县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分布。结果涟水县1951~2011年共发生流脑22719例,年均发病率为44.96/10万,1965年发病率最高达1970.86/10万,死亡843例,历年平均病死率为3.7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小学生。结论涟水县流脑发病仍以A群流脑为主,自1986年广泛使用A群流脑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随着近年来C群流脑的出现,应加强流脑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并普及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

  • 标签: 流脑 流行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郫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郫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手足口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郫县手足口病报告22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8.90/10万,男性1362例,女性846例,重症2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123例),占发病总数96.15%。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1098例)、幼托儿童(1058例)和学生(41例)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7.65%。发病高峰在4-7月份,共计报告发病1392例,占发病总数63.04%。全县14个镇都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安靖镇、犀浦镇和团结镇。实验室检出病毒以EV71为主,占70.59%。结论郫县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防止暴发疫情。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并探讨疟疾防治策略,为制定我市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市近10年疟疾监测数据,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分析职业、时间、年龄、性别、传虐媒介、疟原虫种分布特点情况,进行透视表分析。结果①外来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疟疾的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10年外来人口检测阳性率为0.666%,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的0.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疟疾感染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5-10月发病率较高,高峰期为6-10月阳性率均高于1%,本市疟疾季节性分布明显;③农民发病率为43.34%,其次是市区居民26.14%,疟疾发病具有明显职业特征性;④1232例疟疾患者中男性占61.28%,女性占38.72%,男女比例1.5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段以30~、40~、20~、50~分别占21.92%、21.59%、19.72%、16.88%;⑤疟疾的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溪流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68.10%、31.57%、0.32%,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优势蚊种;疟原虫种中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分别占70.37%、29.38%、0.24%,间日疟原虫是疟疾的主要的虫种。结论我市的疟疾疫情保持稳定水平,且发病率较低,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员是重点管理对象,抗疟的重点季节是夏秋季,落实好季节性抗疟措施,及时发现传染源,不遗余力地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间日疟防治工作,使用除虫菊酯类药物浸泡蚊帐,是今后控制疟疾的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如皋市水痘流行特征和趋势,为科学防治水痘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如皋市2008-2011年水痘疫情监测资料,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的病例数达5893例,无死亡病例,4年的发病率依次为67.33、108.85、111.46和116.81/10万,年平均发病率101.11/10万。全年均有发病,呈冬春季高发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3岁-10岁年龄组,发病主要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2.48%;期间暴发疫情11起,报告病例1107人,总罹患率3.15%;男性多于女性。结论水痘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应有针对性加强监测防止疫情暴发。

  • 标签: 水痘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ductobstructiondiseases,LDOD)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泪道阻塞常导致溢泪,可发展为急慢性泪囊炎。溢泪本身和泪液对颜面部的刺激,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灶可向眼球及眶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DOD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疾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泪道阻塞 流行病学 综述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防控策略。方法对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收治的75例手足口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7月龄-9岁,以2-4岁幼儿发病率最高,4-6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以普通病例为主,呈现托幼机构聚集状态,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比以前明显增高,托幼机构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发生场所;做好疫情监测、加强宣传教育、落实托幼机构晨检制度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日常生活中,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幸福的生活,尤其是呼吸道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其很强的病毒传染能力,导致每个人都深受其害,本文就针对最为普遍性的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简单概述,浅谈常见的引起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因素,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经验,本文能作一很好的理论基础,为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呼吸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流行性感冒 疾病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1年深圳市乙型流感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流感哨点监测医院随机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或咽漱液标本,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病毒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株型别鉴定。结果2010~2011年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3319份,其中分离并鉴定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79例,总阳性率为2.38%;以2010年第17周阳性率最高,达31.71%;病毒阳性者平均年龄为(13±14)岁,其中大于6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达3.30%。结论2010~2011年深圳市乙型流感病毒的监测中,Victoria亚型为主要流行株。深圳乙型流感病毒主要累及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并在流行季节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乙型流感病毒 流行特征 监测 亚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物质名称、毒物侵入途径、去向及转归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265例,男女比为1.041,男性多于女性。中毒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0~29岁年龄组(占52.96%),此年龄组中男性多于女性(男52.23%、女47.77%),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28.85%)。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61%。中毒患者的职业排在前4位的是个体开业、农民工、家务及待业人员、儿童和学生。45.45%的中毒发生在饮食娱乐等公共场所。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夜间,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28.93%。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0.75%)。97.08%的患者治愈出院,1.42%患者死亡。结论本研究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急诊中毒的基本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及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 标签: 中毒 急性 流行病学 急诊室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临床标本培养出的692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2株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念珠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8.33%,革兰阳性球菌占10.69%。念珠菌10.98%。除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多重耐药菌增多。应深入开展医院病原菌流行特征分析和耐药性监测,指导本院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医院病原菌 流行特点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