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逼尿肌收缩乏力又称逼尿肌活力低下(DU)是下尿路症状(LUTS)重要病因,男性LUTS患者中发生率11%~4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梗阻(BPO)金标准,可有效改善LUTS,但有25%~35%术后疗效不佳,研究表明TURP术后疗效不佳与DU有关。目前国际上对DU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且对DU的评估方法较多,常用的有Schaefer列线图、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逼尿肌收缩力强度(WF)等。本文主要论述尿动力检查中上述参数在评估逼尿肌收缩乏力(DU)中的应用。

  • 标签: 逼尿肌活力低下(DU) 瓦特因子(WF) Schaefer 列线图 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心力衰竭在临床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患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心力衰竭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影响预后。为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心力衰竭早期正确诊治的力度。本文针对血流动力监测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应用进展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5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20例)与对照组(230例),两组均给予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盐酸右旋美托咪定辅助实施麻醉,对照组则给予丙泊酚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性。结果两组T0、T1时间点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观察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间点收缩压高于对照组,但T2、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0、T1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间点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可有效确保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的稳定性,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盐酸右旋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采用开腹术式与腹腔镜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直肠癌确诊病患,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肛肠动力。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持续腹部胀痛时间、GAS水平、MTL水平分别为(2.89±0.26)d、(3.20±0.36)d、(118.44±5.79)pg/ml、(224.49±9.15)pg/ml;术后一个月及三个月时两组HPZ、ARP、RRP、MSP四项肛肠动力指标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加快,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持续时间短,术后可尽快恢复肛肠动力状态,值得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术式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流动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TO(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T3(手术结束时)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实验组T1、T2、T3时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影响较大,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24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减轻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更小,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麻醉方式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药代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58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组29例患者实施万古霉素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初始剂量为1g,维持剂量为15mg/kgq12h,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万古霉素联合非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剂量与研究组一致,对比两组患者药代动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万古霉素浓度达到10~20mg?L-1,分别占40.25%与41.32%。研究组患者最佳谷浓度值(15~20mg?L-1)占25.61%高于对照组的18.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3.62%未达到药物有效浓度,研究组7.59%未达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有利于了解患者机体内万古霉素药代动力情况,利于实时调整用药剂量,适用于临床。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旋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83例腹部手术患儿,均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双盲法纳入分组,即观察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注射右旋美托咪啶,n=41)和对照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注射生理盐水,n=42),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躁动、呼吸抑制、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6.19%),且观察组注射前(T0)、注射10min(T1)、清醒时(T2)HR、MA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辅助七氟醚麻醉,可降低躁动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水平,对患儿安全手术意义重大。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小儿七氟醚麻醉 苏醒期躁动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AS模式下氢吗啡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7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88例使用传统氢吗啡酮为主的麻醉方式,观察组88例采用ERAS为主的麻醉方式。术后2h,3d观察ELISA下白细胞介素(IL-6)、细胞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观察无创法测定动态动脉弹性(PPV/SVV)、心脏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小血管阻力(SVR)。结果参照组3d内炎性因子呈现增加趋势,观察组3d内炎性因子呈现下降趋势,2h结果两组比较(t=1.122,P>0.05),差异不显著,3d结果两组比较(t=9.95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参数3d结果与2h结果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均值区间落点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RA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术能ERAS 妇科腹腔镜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床旁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按照有无接受床旁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实验组应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监测方法,对照组未应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监测方法。结果实验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6h后心率水平、血糖水平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床旁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诊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与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58例,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29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给药前(T1)、给药后10min(T2)、插管即刻(T3)、拔管后1min(T4)与拔管后10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心率(HR),对比两组术前1d与术后7d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状况。结果T1时,两组患者HR差异不显著(P>0.05),T2-T5时,乙组HR水平和T1相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乙组患者T2-T4时HR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时,乙组MMSE评分较高于甲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强化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稳定性,减少对心肌功能产生的影响,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镜检查全身麻醉诱导期静脉微量泵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对患者血流动力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选择180例在全麻下进行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45例)。同时给予液体负荷量10ml/kg。对照组为Ⅰ组,采用两泊芬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135例患者再随机分为Ⅱ、Ⅲ、Ⅳ组,每组45例。观察组各小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期间同时静脉微量泵恒速注射去氧肾上腺素0.5μg·kg-1·min-1、1μg·kg-1·min-1、1.5μg·kg-1·min-1维持麻醉。各组患者心率小于50bpm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予以纠正,MAP低于术前30%予以去氧肾上腺素20μg单次注射纠正。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置入喉罩后即刻、气管镜过隆突后即刻的Bp和HR,记录各组患者所用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用量。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围术期头晕、恶心、呕吐、以及低血压、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Ⅱ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下降,Ⅲ组患者血流动力相对稳定,Ⅳ组患者血压相对增高。结论全身麻醉气管镜检查麻醉诱导期静脉恒速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μg·kg-1·min-1可使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更加稳定,围术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相对减少。

  • 标签: 气管镜检查 麻醉诱导期 静脉微量泵 去氧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针在治疗儿童骨干骨折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弹性髓内针治疗骨干骨折的181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70分钟,平均时间为(55.24±15.31)min。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0~150ml,平均出血量为(120.32±52.17)ml。其中恢复情况优秀的患者为119例,良好的为62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退针、断针、骨感染、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的情况。结论对于儿童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针在治疗儿童骨干骨折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弹性髓内针治疗骨干骨折的181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70分钟,平均时间为(55.24±15.31)min。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0~150ml,平均出血量为(120.32±52.17)ml。其中恢复情况优秀的患者为119例,良好的为62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退针、断针、骨感染、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的情况。结论对于儿童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针进行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使用弹性髓内钉的具体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股骨干骨折患儿4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地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5.00%和7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使用弹性髓内钉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内固定 儿童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应变率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2018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诊断准确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患者的良性结节超声弹性应变率明显较恶性更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单纯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应变率可对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良恶性进行有效诊断,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可不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弹性应变率 良恶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加尾帽与钢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儿童股骨干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弹性髓内钉加尾帽)与对照组(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临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加尾帽固定与钢板固定均为儿童股骨骨折治疗有效办法,但弹性髓内钉加尾帽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儿童股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钉加尾帽 钢板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人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外院学习时治疗的118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方面均明显优于超声弹性成像(P<0.05)。结论在肝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效能更高,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参考。

  • 标签: 肝脏病变 超声造影 超声弹性成像 病变性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用动力工具清洗流程与应用。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12月使用的所有医学动力工具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工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洗涤,观察组工具采用本研究中的标准流程进行洗涤。观察比较两组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工具的合格数为462,合格率为98.2%,对照组工具的合格数为470,合格率为89.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标准化的医用动力工具操作流程,明显提高了医用动力工具的处置合格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的双赢,值得在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医用动力工具 清洗流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双源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情况。方法选择75例我院冠心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全部患者均采用双源CT检查,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结果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无差异(P>0.05),与轻度狭窄患者相比,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对直径变化、膨胀性、顺应性较低,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僵硬度水平高于轻度狭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呈现明显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升主动脉弹性予以检查,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双源CT检查 升主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当中应用二维高频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对在2015年9月—2017年8月于我院经术后证实的120例(共计164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先经由二维高频超声判断结节性质,再采用弹性成像进行弹性评分,最后两者联合作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与病理所得结果加以比对。结果(1)良性、恶性结节杨氏模量Emax差异显著(P<0.05);良性、恶性结节杨氏模量Emean差异显著(P<0.05);良性、恶性结节杨氏模量E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者间判定敏感度(χ2=27.255)、特异度(χ2=8.397)、诊断符合率(χ2=44.12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维高频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结节恶性病变检出率,通过有效鉴别结节良恶性,提高诊断率。

  • 标签: 二维高频超声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