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林治疗房颤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房颤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抽签。100例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林组两个组别。阿司匹林组以阿司匹林治疗;林组采用林治疗。观察指标脑梗死率、外周动脉栓塞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出血事件率、死亡率。结果(1)林组相比于阿司匹林组脑梗死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更低,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林组、阿司匹林组外周动脉栓塞率、出血事件率、死亡率相似,χ2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林治疗房颤效果确切,跟阿司匹林比较,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 标签: 华法林 房颤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林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服用林期间发生脑栓塞3例其中1例为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例为瓣膜病患者;消化道出血2例,血尿1例,牙龈出血2例,皮下出血2例,停用或调整林剂量及对症处理后出血症状消失。结论林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定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林预防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华法林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2015年1月~8月住院患者林应用情况,分析其不合理应用情况,促进林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调查461例服用林的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林的适应症、合并疾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药剂量、合并用药等,分析其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结果我院服用林的患者主要分布于心内科和老年病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房颤、深静脉血栓等的抗凝治疗。临床应用上存在INR达标率低,INR超标率高等不合理情况。结论抗凝临床药师作为抗凝治疗团队的一员,应参与林的抗凝管理,为患者制定监护计划,促进林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华法林 适应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林治疗组(观察组,n=49)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n=4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林抗凝治疗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胺碘酮增强林钠的作用机制,为医院心血管专业的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使用胺碘酮联合林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胺碘酮和林合用时,抗凝作用明显增强,使PT及INR升高,出血机率增加,因此,临床药师及医师必须认识到两药合用是使出血机率增高的一种危险的组合;两药合用时,抗凝作用的增强与药物的剂量、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应当减少林的用量;两药长期合用时,尽可能减少胺碘酮的维持剂量;胺碘酮的半衰期长,个体差异大,两药合用时需要长期随访及监测胺碘酮的血药浓度、PT和INR。

  • 标签: 胺碘酮 华法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林治疗。在护理上,重点加强对患者血栓及药物应用时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并发脑出血,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出院。其他患者均获得好转,整体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针对CVST患者的护理,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给予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维持INR,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林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选择2012.03~2015.03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房颤患者,应用计算机抽签进行随机分组,一组40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40例患者应用林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发生脑梗死、消化道不良反应、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5.0%(2/4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0.0%(16/4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林治疗房颤效果理想,用药安全性良好,可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华法林 房颤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强度林及低强度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的发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标准强度林抗凝组和低强度林抗凝组,标准强度林组把INR控制在2.1-3之间,低强度林组INR控制在1.5-2之间。平均随访2.5年,观察不同组间脑栓塞年发生率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脑栓塞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发生率标准强度组为8.0%,低强度组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选用低强度林治疗以预防脑栓塞并发症。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林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林药物治疗。结果显效为29例,有效17例,无效8例。其中脑栓塞3例,周围血栓栓塞2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脑出血1例,不良反应中下血尿1例,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1例,轻度牙龈出血1例。结论采用林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华法林 老年 心房纤颤 脑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的效果,并进行具体详细的评价。方法从近2年在我院接诊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抽取采用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未采用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脑栓塞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发现采用林抗凝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比未采用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明显低。结论林在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较不使用林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的效果好。

  • 标签: 华法林 预防 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服用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总结60例老年房颤口服林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结果随访6个月,60例患者无死亡,牙龈出血6例,黑便2例,双下肢大腿内侧皮肤黏膜散在出血点3例。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9例小儿阑尾脓肿患者,对患儿运用脐单孔置入腹腔镜治疗,观察患儿手术情况。结果本文研究的49例患儿有2例在术中发现合并美克尔憩室并给予一并切除,有2例患儿术中中转开腹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3~90mi,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术后24~72h恢复肠蠕动,术后6~9h可离床活动,平均排气时间20h,术后体温37.6℃~38.5℃,术后4d恢复正常。实施手术患儿有3例术后出现脐孔感染,给予相应拆除缝线、更换敷料、抗感染及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后痊愈,5例术后出现腹腔残余感染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随访结果显示术区无疤痕,无阑尾惨株炎、粘连性梗阻。结论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脓肿效果显著,手术创口小,隐蔽性好,患者痛苦少,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 阑尾脓肿 脐单孔法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林门诊治疗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方法从2010年12月至2017年4月对31例非心源性TIA门诊运用林治疗。结果所有这31例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发展,没有卒中发生。结论林抗凝治疗非心源性TIA是有效的,安全的,门诊可以进行。

  • 标签: 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住院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使用林治疗的因素。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60例,记录与观察不使用林治疗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治疗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160例患者中,不使用林治疗的患者有40例,比率为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与出血为住院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使用林治疗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本地区住院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使用林情况还比较常见,多与患者的年龄、合并冠心病与出血情况等有关,临床医师、药师应加强用药监护。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华法林 多因素分析 年龄
  • 简介:摘要临床药师通过对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林治疗时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结合患者病情、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药师对使用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要点。

  • 标签: 华法林 出血 药学监护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健康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1例房颤林治疗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1)和干预组(30)。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信息健康管理模式,即通过一对一电话、QQ、微信、短信等形式的随访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后三个月采用林依从性调查表及测评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出院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房颤患者林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信息健康管理模式 心房纤颤 华法林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