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是指含的第三、四代酮药物,由于在原有的结构中引入了,致使其在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诸方面得以扩展,具有良好的疗效价格比。随着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菌株的增加,酮类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的重用。因此,为便于临床上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现就它们的药理特点做一简单的综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反应;涉及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为主。结论酮类药物可致多种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左氧氟沙星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酮类药物应用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用药原则加以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某友邻医院发生的87例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独给、静脉给患者出现ADR的发生率更高,而在药物应用方面,则以左氧氟沙星应用的ADR发生率最高,达47.13%;且年龄段在18~36岁间的患者,其ADR发生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其它年龄段患者(P<0.05);累及器官则以消化系统最多,达41.38%。结论在应用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与禁忌症,提高药物应用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临床用药原则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酮类药物对人体多种脏器和某些组织均有不良影响。结论通过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间产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在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属于主要的临床表现。41至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及恢复时间较长,同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1至60岁年龄段患者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不良反应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从而为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临床用药原则。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发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所涉及的系统,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所涉及的酮类药物名称并分析临床用药原则。结果所涉及系统与不良反应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消化系统(25.3%)、皮肤系统(22.7)、泌尿系统(19.3%)、神经系统(13.3%)、呼吸系统(10.0%)、心血管系统(9.3%);所有涉及的药物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左氧氟沙星(36.0%)、环丙沙星(23.3)、加替沙星(18.7%)、氧氟沙星(13.3%)、洛美沙星(8.7%)。结论在应用酮类药物时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与禁忌症,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酮类药物(FQNS)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间46例应用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调查中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7个药品种类,其中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者31例,占35.8%,静脉滴注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58.7%,而静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低,为8.7%,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7.0%。结论临床使用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和给药方法,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酮类抗菌的活性和抗菌谱、作用机理、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对新一代酮药物特点进行介绍。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感染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酮类药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服用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整理总结并观察累及器官的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类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比率为31.25%,最少的是盐酸莫西沙星类药物(12.50%);累及器官中皮肤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27.50%),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6.25%)。结论在临床上,医务工作者应熟悉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合理选用酮类药物,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从而使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代动力学好等有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次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对酮类药物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旨在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示。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 抗菌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治疗耐多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耐多结核病患者50例,随机抽取,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6MfxZPtoKmPAS/18MfxZPtoKmPAS方案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6LfxZPtoKmPAS/18LfxZPtoKmPAS方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比较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酮类药物与一、二线抗结核药物联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耐多药结核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市报告的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32例,对患者病历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年龄方面,≥60岁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途径方面口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明显大于静脉滴注的28.03%与静脉注射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超过有66.67%的患者在服药1h之内便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多于服药3h左右的24.24%以及5h以上的9.09%。结论临床上在给予患者酮类药物时,应当加强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应用,提高对患者异常表现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酮类抗菌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特性,这促使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毒性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和损害的人体。因此,加强对该类药物的毒理性研究,尽可能的降低其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系统和软骨组织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酮类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并以环丙沙星为例,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毒理学表现。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毒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应用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表》进行,采用直接询问和病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占71.21%,女性占28.79%;<35岁患者占12.12%,35~60岁患者占72.73%,>60岁患者占15.16%。发生不良反应排名前三位的药品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诺氟沙星,占比分别为34.85%,18.18%和16.67%;在给途径上,静脉滴注占比最高,为60.61%;给药方式中主要为单独用药,占比为81.8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及泌尿系统,占比分别为31.82%,19.70%和15.15%。结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中可能引发多系统出现不良反应,使用中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部使用酮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开取酮类抗生素药物的88例患者进行用药后情况统计分析,总结合理用药方法。结果酮类抗生素用药中以左氧氟沙星20例最多,治疗的最常见疾病为呼吸道感染,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严密监测酮类药物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并发情况,保证治疗的安全性,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合理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18例酮类药物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不同药物类型、给途径和给时间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较高,而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相对较低(P<0.05)。静脉滴注给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和静脉注射给(P<0.05)。患者用药后1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根据酮类药物治疗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有助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5例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38-58岁年龄段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且此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酮类药物注射剂不良反应多见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与皮肤及其附件,与常规治疗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在氛奎酮类药物应用中,必须要掌握其禁忌症与不良反应,尽可能地提升药理利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使用酮类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生不良用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显著多,采用的局部和口服的给药方式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比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显著低,且患者的神经系统、过敏反应、皮肤及其附件较多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要合理给予患者酮类药物治疗,医务人员严格遵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且要熟悉其单独以及联合用药的剂量,严禁不合理的联合给,还要知晓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理,临床中减少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全年应用酮类药物的住院患者168例,对所有患者临床应用酮类药物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调查我院2010年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2010年全年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4份,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0份,葡萄糖酸依沙星注射液26份,左氧氟沙星分散片22份,司帕沙星分散片17份,环丙沙星注射液16份,氧氟沙星滴眼剂15份,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8份。其中有56份为不合理用药。结论应加强管理临床酮类药物的应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应用情况 左氧氟沙星 药物 20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发交代的重要性。方法将80例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实验。结果对照组40例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2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40例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后3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在发时进行耐性细致的交代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发药 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