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孕妇产前心电图表现,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干预及治疗。方法采用12导联心电图仪器,对门诊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作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2026例孕妇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心电图改变与年龄无关,与不同孕期有关,妊娠晚期孕妇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早、中期。产前孕妇心电图改变主要以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电轴偏移、低电压、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结论应加强孕期保健,尤其是妊娠晚期的保健,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

  • 标签: 孕妇 心电图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胃是重要的消化道器官,胃黏膜层承担有较重要的生理功能,观察正常与病变胃黏膜在镜下的不同表现,有助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恢复措

  • 标签: 胃黏膜层 镜下表现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探讨静息状态下正常心率范围。方法用单导心电图机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51042人的窦性心率,应用SAS8.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人群平均心率为(75.89±9.17)次/min男(75.31±9.62)次/min,女(76.79±8.34)次/min,全人群心率95%的参考值范围为55.7~86.1次/min(男55~83次/min,女56~89次/min).男女平均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8,P>0.05),心率与年龄有弱关联性。结论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的窦性心率为55~90次/min,占96.01%。现执行正常窦性心率60~100次/min参考值偏高,建议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为55~90次/min。

  • 标签: 正常范围 窦性心率 成年人 健康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尿常规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群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各地区尿沉渣参考值不尽相同,而尿沉渣检验或尿有形成分检查目前应用的方法很多,标准不统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观察等方面,如果采用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患者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变化情况,要比定性分析法更有应用价值1,因此国内外的专家曾经推荐定量法来分析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尿标本是随机留取的查体者中段尿,可以涵盖和适用绝大多数人群,应用范围广2。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大量门急诊患者比较难于做到正确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因此判断患者随机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数量是否超过参考范围就显得非常重要。实验过程中同时对uf-1000i尿液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在男女性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定量分析中,两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但白细胞uf-1000i法略高于人工定量计数法,其原因有待继续探讨。总共测定1156人,得到参考范围如下红细胞男性0-8/μl、女性0~12;白细胞男性0-12/μl、女性0~25;上皮细胞男性0-6/μl、女性0~33。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定量检查分析过程中,男女性别之间却有显著性差别,在临床应用上应按患者性别选择相应的参考范围。建立本地区合理的参考范围对当地检验工作非常重要。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值的正确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今后判断和评价一种类型的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仪提供参考数据和对照模式。

  • 标签: 随机尿 尿流式分析仪 定量分析 离心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对625例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的年龄、心绞痛病史、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结果625例AMI中有8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平均年龄35.5士11.8岁,且发病前多有大量吸烟史。结论冠状动脉痉挛可能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病人的主要发病机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有效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武进区自然人群血清样本4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11%,IgG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298.89mlU/m,其中0岁组人群抗体阳性率最低,为62.00%。结论目前武进区自然人群中婴儿母传抗体不足,婴儿和部分成人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应加强对其免疫接种工作。

  • 标签: 麻疹 抗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老化过程中大脑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区的突触素的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脑组织自然衰老的机制。方法以30例25-96岁无重要神经系统病史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尸检脑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技术,观察成年以后至老龄期间人脑额叶、枕叶、海马及基底节区的突触素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与年龄增长的相关性。结果SYNP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弥散分布于皮层、壳核及海马灰质神经毡内,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胞体内、突触密度与年龄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正常老龄脑额叶、枕叶、壳核及海马区突触密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并与年龄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 标签: 脑老化 免疫组化 突触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避免地中海贫血漏诊,探讨其原因,评价外周血MCV以及RBC脆性试验在诊断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家系外周血MCV、RBC脆性试验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结果29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有25例单一MCV>78fl者;有10例单一RBC脆性试验正常者。同时正常者6例,即MCV>78fl及RBC脆性试验均正常。三者总计为78例,占18%。结论MCV和(或)RBC脆性试验对筛查地中海贫血意义重大,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平均红细胞容积 基因 RBC脆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葡萄糖(GLU)正常而糖化血清蛋白(FRU)增高的原因分析。方法对64例血清GLU正常而FRU增高的患者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FRU检测,对照组为35例GLU与FRU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结果64例GLU正常而FRU增高的患者血清中TBIL、DBIL、TG、TC、FRU与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Alc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高脂血症是导致血清GLU正常而FRU增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 高胆红素血症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病态肥胖是否改变接受腰柱融合患者并发症的几率。方法我们选择从2007年至2010年之间的做腰椎融合的患者(包括正常体重和病态肥胖病人)为样本,将腰柱融合了分为两种类型前路腰椎融合和后路腰椎融合,分别就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共167名选择中的患者里,其中52名为病态肥胖。病态肥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87%,并发症类型包括有心脏、肾、肺、伤口并发症等。统计学分析中所有的效果在前路腰椎融合组中不太明显,在后路腰椎融合组中有显著的效果。结论病态肥胖增加了腰柱融合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提高了通过后路腰椎融合的手术的患者的风险。

  • 标签: 病态肥胖 腰柱融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米福汀在肺癌放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入院的非小细胞癌Ⅲa至Ⅲb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对于联合用药组采用于放疗前半小时静脉滴注阿米福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放疗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疗效及放疗后产生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等毒副反应。结果经阿米福汀联合治疗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的出现率(9.30%、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现率(20.93%、62.79%),p值(0.024、0.017)均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米福汀在肺癌放疗治疗中能够保护正常组织细胞,有效降低了患者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降低的副反应。

  • 标签: 阿米福汀 肺癌放疗 正常组织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示踪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探讨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结构以及这些纤维束的起止和走行径路。方法对3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5名,年龄19-29岁)行头颅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重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结果成功地显示了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纤维束的立体形态、空间走行及来源与终止。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该技术是研究大脑神经纤维束的可行方法。

  • 标签: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嘴部 纤维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十堰地区0~3岁正常儿童胫骨超声骨密度参考值,并分析各年龄组骨密度值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将0~3岁儿童分为1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选取100名(男女各半)正常儿童,应用定量超声法(QUS)测定儿童左小腿胫骨中段前方内侧面部位超声骨声速值,并进行人口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调查,统计得出各年龄组超声骨密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十堰地区0~3岁正常儿童胫骨超声骨密度的总体增长趋势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儿童骨密度增长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增长快慢不一致。结论通过本研究,获得了本地区儿童骨密度数据库,可作为儿童QUS骨评价数据库的参考资料;获得了0~3岁十堰市正常儿童各年龄组男女童的骨密度参考值范围,可作为临床评价儿童骨密度发育状况的判断标准,并明确了儿童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0~3岁儿童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共16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80例、无斑块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斑块组80例中TC、LDL-C、HDL-C、TG、apoA、apoB异常者占65.00%,正常者占35.00%。血脂正常的患者中斑块组LDL-C、apoB含量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TC、HDL-C及T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LDL-C、apoB升高,HDL-C、apoA降低为颈动脉C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来诊断和评估亚临床C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对血脂正常CAS患者指导调脂治疗用药。

  • 标签: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和左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心房颤动(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血脂水平和左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64例A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共4周)和常规对照组(各32例),另选择同期查体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f患者治疗前后血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f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其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脂水平尚无显著变化,但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已有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均<0.05),hs-CRP、IL-6和NTproBNP水平均有更进一步显著降低(P均<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水平和左室收缩功能均正常的Af患者同样存在着炎症反应,Af患者在不伴有心力衰竭时也可以引起NT-proBN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抗炎的同时还能降低Af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且不依赖于其调脂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炎症因子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与其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编为对照组,对各组Sm、Aa、Ea、E/Ea比值及B型利钠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组、正常对照组的Sm值依次上升,与B型利钠肽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而E/Ea比值依次下降,与B型利钠肽浓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左室功能的测定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衰合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并ESS患者73例,其中男62例,女11例,年龄为73-9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37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心衰治疗,另给予治疗组患者口服左甲状腺素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指标和LVEF值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则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7例(17.5%)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27.0%;治疗组患者没有死亡,总有效率为64.0%。结论在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患者的过程中,如若常规抗心衰治疗不甚满意,则适时考虑使用小剂量甲状腺素以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素 难治性心衰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位血压正常和体位性低血压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我科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年龄60至85岁,通过卧立位血压检测将他们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体位血压正常组。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或)2min收缩压下降或(及)舒张压下降20/10mmHg;体位血压正常是指立卧位血压下降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用心脏超声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通过卧立位血压检测,高血压患者中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有45例(37.5%),体位血压正常的有75例(62.5%)。2、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体位正常血压组与体位性低血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5.5±4.49,30.3±5.26)、室间隔厚度(mm)(10.5±1.24,11.2±2.41)、左室后壁厚(mm)(9.2±1.12,9.7±1.45)、每搏量(ml)(58.2±7.21,52.1±8.37)射血分数(%)(59.25±10.13,52.33±9.81)、左室质量(g)(201.1±44.54,224.5±43.23)、左室质量指数(g/m2)(110.3±24.52,124.3±22.21)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较体位血压正常患者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左室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