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腹部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8例,A组患者术后不给予曲马多镇痛,B组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腔给予曲马多镇痛,C组患者术后静脉给予曲马多镇痛。观察三组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情况,统计三组患者疼痛评分及副作用,评价曲马多镇痛的安全性。结果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情况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在疼痛评分中,A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最慢,且疼痛程度也最重,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时间在B组和C组患者之间相比较,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出现了头晕、呕吐及恶心等副作用,最严重的是A组患者,但是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轻疼痛的程度及减少疼痛缓解的时间,术后应用曲马多不会影响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采用静脉和硬膜外腔给予曲马多镇痛具有基本相同的镇痛效果,且术后给予曲马多可使得呕吐恶心等副作用得到减轻。

  • 标签: 曲马多 术后 镇痛 效果 安全性 疼痛缓解时间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性眼病变进行临床检测,探讨糖尿病性眼病变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本院会诊检查的22例(44眼)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22例(44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BUT检查、Schirm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法、糖尿病眼底检查等各项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糖尿病容易引发患者的眼损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BUT检查、Schirm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法、糖尿病眼底检查等检查,有助于糖尿病性眼病变的及早发现和治疗。

  • 标签: 糖尿病 眼表病变 临床分析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rden评分对骨科卧床病人压疮评估的预测力。方法用Barden评分对入院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结果根据评分采取护理预防措施,级大降低了压疮发生率。结论Barden评分对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测科学,有效。

  • 标签: Barden评分表 骨科 压疮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跌倒评分及防跌倒护理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跌倒评分对老年病人进行危险度分级,使用防跌倒护理对病人实施防跌倒护理,观察并及时评估跌倒发生率和病人家属的配合程度。结果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观察我科收治的350例病人,低危53例,中危114例,高危183例。共发生1例跌倒,为高危跌倒患者,跌倒发生率<1%。家属配合度100%。结论跌倒评分及防跌倒护理的使用能有效降低住院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跌倒评分表 老年病人 防跌倒护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带教,比较运用不同带教方法后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实习出科理论、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方法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表 肠造口术 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如何探究增强数字CR医学图像的自适应方法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数字CR 医学图像 自适应 增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产科分娩室内产妇的转出交接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妇产科于2013年1月开始将产科分娩室产妇的转出交接应用到风险管理中,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试验组;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前者已将分娩室内产妇的转出交接应用到风险管理中,而后者采用传统的模式。对两组患者由于产妇转出交接交接不清导致的不当护理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未出现因交接交接不清导致的不当护理事件及护理纠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不当护理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12.0%、16.0%;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78.0%。结论将产科分娩室产妇的转出交接应用到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不当护理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实践意义,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转出交接表 分娩室 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教学模式与护理量化联合应用于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60名临床实习护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法进行带教;研究组根据护生的学历、知识水平等不同分层次进行带教,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护理量化对护生进行跟踪评价。结果研究组在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医德医风、健康教育四个方面的综合成绩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临床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教学模式与护理量化联合应用于临床带教能够根据护生的不同层次水平,细化教学目标,规范带教程序,做到了因材施教的同时发挥了护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了带教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教学模式 护理量化表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3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病例,所有病例均行数字化钨靶乳腺X线机检查。结果38例乳腺癌中,乳腺内结节状或不规则形肿块19例;结构紊乱14例;乳腺钙化30例;其他恶性征象乳头凹陷及局限性皮肤增厚3例,肿块有毛刺征象7例,异常增生血管征象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讨论数字化钨靶乳腺摄影在发现乳腺癌方面更具优势;微小的恶性钙化在乳腺癌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钙化 数字化钨靶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数字化标本考试与传统实物考试的成绩有无差别。方法对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科实物标本考试和数字化标本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考试成绩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结论应用数字化标本考试程序与传统实物标本考试相比成绩相差不大,均能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对解剖学的掌握程度,二者在解剖教学效果评价上无明显区别。标本数字化是未来人体解剖学发展的趋势。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数字化标本 标本考试
  • 简介:摘要阐述胰岛素注射定位,在ICU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有计划合理安排胰岛素注射部位,避免局部脂肪萎缩,促进胰岛素有效吸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长春瑞滨配伍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乳腺癌患者62例,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阿霉素进行新辅助化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初始化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76.5%;再次化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毒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下降、脱发为最常见。结论将长春瑞滨配伍阿霉素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前治疗中,能够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对提高乳腺肿瘤的切除机率及手术成功率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长春瑞滨 表阿霉素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 简介:摘要介绍了手持压力在神经外科床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过程,发现将手持压力应用于床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交接班流程,可有效减轻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手持压力表 神经外科 床边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叶状肿瘤共18例,所有患者均行FFDM,结合病理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18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叶状肿瘤16例,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恶性叶状肿瘤1例。临床触及肿块17例,未触及肿块1例。影像表现为肿块的17例,未触及肿块1例,18例均未见钙化。结论FFDM能清晰显示乳腺内病变,发现肿块等病变后等观察其与周围腺体的关系,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0月妇科门诊就诊的乳腺肿块怀疑乳腺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数字乳腺机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较对照组传统乳腺机高。P<0.05。讨论数字乳腺机具有清晰度、对比度、分辨率高,可以进行图片统计、分类保存,通过网络进行图片输送,减少摄影体位、次数与重复曝光率等优点,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使乳腺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保证了患者的有效救治与健康。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临床应用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应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SH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再进行数字减影处理,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CTA和DSCTA对于动脉瘤位置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大小、形态以及图像质量方面则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SH患者应用DSCTA技术能够无创、快捷且准确的诊断,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后据CT三维重建及随访确定诊断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50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胸部外伤患者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发现肋骨骨折89处,与CT三维重建及随访确定诊断的肋骨骨折101处相比,其准确率为88.1%。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对于肋骨骨折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具有操作简便、直接、快速、无需特殊准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 外伤性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PACS医学影像数字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方案,建立医学影像教学资源库与PACS医学影像实践教学平台。丰富教育手段,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创新医学影像教学新模式。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影像人才。

  • 标签: PACS 高职医学影像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及数字X线摄影系统(DR)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1261张CR和DR影像结果,根据统一标准将其分类并对此进行质量评估,进而分析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影像特点及对比其性能。结果DR的优质影片数高于CR,且废片数低于CR,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性能比较上,CR具有影像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多、实现了传统X线摄影的数字化、可与传统X线设备匹配以减少投资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DR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成像环节少,且清晰度高于CR。CR系统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结论CR和DR在相同的影像特点基础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相互不能取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并行发展。两种系统适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摄影,因此在选择X线摄影系统摄影时,需根据检查部位及临床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摄影方法。

  • 标签: CR DR 影像特点 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