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上报系统管理及无惩罚管理特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及漏报率。方法成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管理小组,每位护士利用个人工号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对每件上报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每月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对经常发生的不良事件,管理者从管理制度、系统或流程上对不良事件加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结果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上升,促进了护理安全管理,避免同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反复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无惩罚性 主动上报 网络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潜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方法逐步建立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体系,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科室主动上报的176例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结果导致潜在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如未落实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格、缺乏责任性、观察巡视不到位、沟通不良、违规操作、缺乏慎独精神、临床知识欠缺等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占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体系后,潜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逐年提高,管理者能及时发现临床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非惩罚性 潜在 护理不良事件 效果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使用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开展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半年针对护理人员工作期间的各项护理不良事件未做上报管理,下半年采用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加强不良护理事件的报告管理,记录及对比两个时间段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结果下半年经过对护理不良事件作以非惩罚管理,该阶段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数量多,处理结果好,患者满意度高且投诉率低,数据较之于上半年差异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加强重视,采取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效果好,有助于提高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率,护理人员可就相关事件原因作以分析,从而有效规避事件再次发生,给予患者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惩罚性 护理 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0例甲亢损害及同期140例单纯甲亢肝功能正常的临床资料。结果290例甲亢患者中发生肝损害150例,甲亢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1.29%。甲亢患者年龄与甲亢损害的发生率有关,即年龄越大甲亢损害发生率就越大,在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中甲亢损害发生率为86.34%。甲亢患者的性别与甲亢损害的发生率无关。甲亢患者的病程与甲亢损害的发生率有关,病程大于12个月的甲亢损害发生率最高,为79.7%,病程越长甲亢损害发生率越高。结论甲亢损害的发病率较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医生应该提高对甲亢损害的认识并且及时诊断,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且预防甲亢损害的发生。

  • 标签: 甲亢 肝损害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疱疹病毒感染致多颅神经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方法对5例多颅神经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及采用更昔洛韦及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例中治愈3例,好转2例。结论疱疹多颅神经炎以Ⅲ、Ⅵ、Ⅶ脑神经或Ⅸ、X脑神经损害为常见。抗病毒及激素治疗效果好。

  • 标签: 疱疹病毒 多颅神经炎 抗病毒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改变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血管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另一类就是传统的血管痴呆。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 混合型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过敏紫癜合并心脏损害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过敏紫癜患儿在诊断同时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根据心脏、胃肠道病变进一步行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腹部平片、CT检查。结果162例过敏紫癜患者中有39例(24.1%)合并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增高及心包积液。74例伴胃肠道损害病例中合并心脏损害51例(68.9%),其中7例外科急腹症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病变。对所有心脏损害病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护心肌及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过敏紫癜患儿合并心脏损害是临床较常见的表现之一,同时胃肠道损害者大部分合并心脏损害,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血管炎 心脏 胃肠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216例甲亢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和观察组(104)。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给予甲巯咪唑、复合维生素B及肌苷片,观察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4,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甲亢损害有显著疗效,可明显减轻肝损害及促进肝细胞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对实验阻塞黄疸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Ⅰ组假手术对照组,Ⅱ组阻塞黄疸组,Ⅲ组肝复康预防治疗组。观察指标包括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内毒素、肝细胞浆内游离钙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Ⅱ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增高,而Ⅲ组均呈不同程度低值,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预防应用肝复康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形成。结论肝复康用于阻塞黄疸所致肝脏损害的预防,可将抗内毒素血症与拮抗肝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的作用结合起来,有望延缓肝损害的进程。

  • 标签: 肝复康 阻塞性黄疸 肝损害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损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对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痊愈78例,平均住院19.4天,激素用量120mg~2160mg,平均621.7mg,死亡5例,其中大庖表皮坏死松解型及红皮病型各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均属重症皮疹类型,麻疹型伴重症肝炎类型2例。结论红皮病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均有半数以上的病例伴有肝肾损害,而荨麻疹型均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病例累及心脏,紫癜型多伴有血尿和(或)血小板减少。

  • 标签: 药物性皮损 系统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的松对过敏紫癜肾损害预防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潘生丁治疗,观察组在潘生丁治疗基础上应用强的松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肾损害情况。结果观察组紫癜肾炎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36%;观察组24h尿蛋白排泄量少于对照组,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减轻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的松预可以防过敏紫癜肾损害,但对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发生没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强的松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作用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方法对7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CT及TCD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CT检查异常率为90.41%,对照组为4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研究组异常率为56.16%,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A,BA和MC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比较突出,主要是引起脑萎缩和脑血流速度下降。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患者 脑器质性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早期肾脏损害与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MAP(平均动脉压)、DBP、SBP以及脉压(PP)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当中筛选出160例初诊或者是停药两周以上的患者,分别对于患者进行MAP、DBP、SBP以及PP的检查,并且以β2—MG(β2微球蛋白)水平在26mg/L以下作为肾脏损害的基本标准,将患者分成非肾损害组以及肾损害组两组,其中费肾损害组的患者有72例,肾损害组的患者有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参数,并且分析其余β2—MG之间的相关。结果(1)与非肾损害组的患者相比,肾损害组的患者的SBP以及PP数据明显更高。(2)相关的分析显示血液的β2—MG与PP、SBP中间显示出正相关,而且尿的β2—MG与SBP、DBP、MAP、PP等呈现出正相关。这其中与SBP、PP之间的相关是最好的。结论SBP、DBP、PP以及MAP的增高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早期肾损害或者是高血压,而SBP、PP数值增大则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形成早期肾损害的最重要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希罗达致肾损害的个案报道,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排除其他药物引起肾损害的可能,确定肾损害与希罗达有关。结果患者否认肾功能异常史,肾损害与服用希罗达时间关系明确,临床检查可排除肾脏疾病,且未同时服用其他肾损害药物,故患者本次肾损害考虑与服用希罗达有关。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过程中,应注意询问肾病史及监测肾功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 标签: 希罗达 不良反应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情况及血钙水平改变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窒息新生儿60例与健康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观察组(窒息儿)与对照组(健康儿)。针对观察组气器官损害情况进行记录,血钙指标上对两组患儿进行血钙检测对比,对窒息情况不同患儿进行血钙对比,对器官损害不同患儿与对照组进行血钙对比。结果脑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中是最为严重的,占73.33%,其次依次是心脏功能损害占43.33%、肾脏功能损害占31.67%、肠胃功能损害占28.33%、合并器官损害占23.33%。与健康新生儿比较,窒息造成新生儿器官损害,血钙水平上,不同器官损害的患儿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肠胃功能损害患儿血钙水平最低。重度窒息的血钙水平要低于轻度窒息的血钙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观察组的血钙水平要低于对照组的血钙水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器官损害的风险非常高,通常会伴有血钙水平的降低,且窒息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血钙水平越低,总体来说呈正相关。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器官损害 血钙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紫癜和预防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过敏紫癜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尿β2血球蛋白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尿β2血球蛋白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显著下降,其中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紫癜和预防肾损害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高,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过敏性紫癜 预防肾损害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器官,也是药物最易损害的靶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 标签: 肝脏 肝脏结构 损害类型 损害机理 胆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副伤寒甲肝损害发生率、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收治302例副伤寒甲临床资料。结果302例副伤寒甲患者有肝损害188例(62.3%),经抗炎、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均在1月内恢复正常,合并HBV感染组与单纯感染组在肝损害预后无明显差别。结论副伤寒甲肝损害发生率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但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