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形成安全文化的效果如何。方法于2011年,在我院的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建立起安全文化的管理理念,把这段时间作实验阶段,然后随机的抽取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把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2010年年度作对照阶段,也是随机选择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作对照组,最后比较两组之间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护理满意度情况如何。结果对照组有15例出现护理差错,观察组有4例出现护理差错,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安全文化建立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很好,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安全文化 护理管理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兔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骺板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兔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骨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三门峡地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和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的发生率。急性血栓在24h小时发生,亚急性血栓在30天内、一年或者超过一年发生。方法所有患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者不稳定心绞痛,所有患者病情是PCI术适应症,无禁忌症。均在介入中心行PCI治疗。结果全部1386个行PCI术患者中,有19个(1.3%)有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4个人(21%)植入DES,15人(79%)植入BMS。4个人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5个人有亚急性血栓形成,8个人有晚期血栓形成。同时9个病人有糖尿病,8个病人有高血压。结论三门峡地区在我们介入中心植入DES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国际上报道的人数相似。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人当中几乎一半患有糖尿病。倍受医生关注的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DES偏高于BMS。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眼是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人体自外界摄取信息的85%以上来自眼的观察,故将眼和脑、手并称为人体的三大智力器官。人眼是如何将外界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最终形成视觉的?下面就视觉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和生理功能、成像原理作一些基本的探讨。

  • 标签: 视觉 形成基础 成像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提高组织认同能够加强员工的工作绩效、提升员工的职业成长。本文对组织认同的概念和形成理论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基于认知、评价、情感、行为四维度的消毒供应中心组织认同,并从差异、资源、信息三个角度提出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组织认同的若干建议。

  • 标签: 组织认同 组织认同形成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静脉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与发病部位及原因有密切关系。本文现结合一例具体病例分析一下剖宫产术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便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颅内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医院是患者的生存希望,患者是医院的发展动力,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恶化,医患纠纷也逐渐的增多。本文就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做出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与防范措施,本文也做出了一定的概述。

  • 标签: 医患纠纷 医务人员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人体胆结石的成份非常复杂,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胆红素。了解胆结石的成因和发病机理,将引导我们找到治疗胆结石的科学方法。胆结石的成分分析,是有效治疗胆结石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胆结石 发病机理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相关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或溶栓治疗及恢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以及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本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相应的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会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塞通对急性脑梗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一定的基础护理以保障其基本生命健康安全,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3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后再加以注射血塞通,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只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4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治疗有效的有9例、治疗无效的有1例,分别约占总数的13.3%、53.3%、30%、3%,总治疗有效率约为96.7%;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2例、治疗显效的有8例、治疗有效的有12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分别约占总数的6.7%、26.7%、40%、26.7%,总治疗有效率约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急症程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塞通 急性脑梗死 血栓形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简写PICC)堵塞的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63例PICC置管患者中19例发生导管堵塞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均与患者处于肿瘤晚期,PICC置管前患者D-二聚体升高有关。结论PICC置管患者导管堵塞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有关。

  • 标签: PICC 导管堵塞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脓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4例鼻中隔脓肿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治疗方法均采用鼻中隔切开引流术及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结果1例不明原因鼻中隔脓肿患者经治疗后继发塌鼻。另外3例治愈。结论明确鼻中隔脓肿形成的原因,鼻中隔偏曲手术及低温等离子手术尽量无菌操作。一旦出现鼻中隔脓肿,应尽早切开引流,刮除清理死骨,减少颅内感染的机会。

  • 标签: 鼻中隔脓肿 手术 足量有效抗生素
  • 简介:摘要从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概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并从抗凝、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方法,概述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不恰当的网络使用导致对网络的耐受、戒断反应、持续的上网欲望及行为失控现象,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造成损害,达到成瘾程度。网络成瘾是一种新型的心理障碍,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成瘾 形成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尿检是临床中常见检验技术之一,其不仅可以对泌尿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价,同时也是检测药物使用安全性、人体健康状态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尿检早已经成为临床中常规检验技术,尿检主要划分为物理检查、化学分析以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对此,本文详细分析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和研究进展。

  • 标签: 尿液 有形成分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5例烧伤患者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瘢痕的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瘢痕形成率为5.26%,对照组为24.32%,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烧伤患者瘢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的开展。

  • 标签: 护理干预 烧伤 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