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罗红霉素片,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预胶化淀粉(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B),泊洛沙姆(C)分别为80mg,40mg,3mg,3批优化处方的样品,以及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15分钟溶出度均大于85%。结论罗红霉素片优化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被仿样品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罗红霉素片 正交设计 处方工艺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医院日常业务进行管理,具有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及时化、服务透明化及提高工作效率等许多优点,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极大地优化了医院的管理工作。本文就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势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且阐述了其对医院管理工作的优化作用。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优化 医院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6月未实施门诊药房工作流程优化之前和2013年6月至12月实施门诊药房工作流程优化之后患者取药等待时间、药师工作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随机选择优化前后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优化前后患者的对门诊药房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患者的等待时间缩短,比优化前节约10.8士8.2min;医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46.5%;患者的满意度高达82%,未发生投诉事故。结论优化门诊药房工作流程意义重大,对患者和医师都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值得在门诊药房工作中推广。

  • 标签: 门诊药房 工作流程 优化
  • 简介:摘要为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我院打破原有管理的思维惯性,切实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主动破解病人看病难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三长一短”现象,一改过去病人适应医院的服务流程为医院适应病人的服务流程,改造后的流程坚持“以人为本”,符合病人就医需求,又能为医院员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员工的人文管理,使服务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更趋完善。

  • 标签: 门诊 服务流程 优化
  • 简介:摘要医院图书资料室是医学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和陶冶性功能,图书室的基础工作,是从书刊资料的收集加工和典藏,直到提供给读者利用。这些工作不仅是传统图书室的基础,也是图书室现代化、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图书室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 标签: 医院图书室 基础工作 优质化服务
  • 简介:摘要诊断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基本素质。目前诊断学教学现状仍多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切合临床实践进行课堂设计及具体实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 标签: 诊断学教学 临床实践 课堂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一枝蒿片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收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方法以水提取工艺、浓缩与干燥工艺、片剂成型工艺为评价标准,对复方一枝蒿片剂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相对于复方一枝蒿片原生产工艺,优化后的生产工艺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高质量复方一枝蒿片的要求。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片生产工艺改进后,制片收率和生产效率都有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 标签: 复方一枝蒿片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磷氟康唑的药物有关物质分析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采用依利特对林氟康唑在三种不同磷酸盐冲洗环境下(PH3.0、PH5.0、PH7.0)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三种不同磷酸盐冲洗环境的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甲醇溶液有关物质保留时间为7.8±1.9min;乙腈溶液有关物质保留时间为8.1±1.7min,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杂质氟康唑甲醇溶液有关物质保留时间为18.2±0.2min;乙腈溶液有关物质保留时间为29.1±0.3min,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A210nm波长检测时磷氟康唑以及相关物质吸收量最高,A210nm波长检测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结论PH5.0的磷酸盐缓冲液检测灵敏度最高,且专属性非常强,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

  • 标签: 磷氟康唑 有关物质 检测
  • 简介:摘要本实验通过改变微波的提取时间、提取料液比等以考察其对玫瑰花中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且比较了溶剂浸提法和微波浸提法的提取效果,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玫瑰花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条件50℃,5.00v,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时间为20min,料液比为120,在此条件下,玫瑰花中原花青素提取率较高。

  • 标签: 玫瑰花 原花青素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吸氧装置在人工气道优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道湿化的方法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注射用水。实验组采用改良气道湿化的方法利用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的粘稠度较对照组降低,需吸痰的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和痰痂形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的舒适程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吸氧装置使气道黏膜保持湿润,持续处于湿化状态,促使分泌物稀释利于排除,达到良好的排痰、祛痰功效。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改良吸氧装置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自适应退火模拟算法优化窦房结动脉三维CT重建,并进行其定量资料测量。方法收集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无冠心病患者,domCT影像数据输入Mimics10.01重建软件进行立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并利用自实行退火模拟算法公式对所得图像(血管骨架)进行优化,记录其窦房结动脉形态及各项参数。结果8例单支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左旋支。右侧窦房结动脉自右冠状动脉起源后,向右后方走行于升主动脉根部与右心耳之间,终止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周围。左侧窦房结动脉自左旋支起源后,沿左心耳、左心房与升主动脉根部之间向右走行,至右心房附近上行终止于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周围。分析不同性别窦房结动脉个距离参数发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适应退火算法计算后,最大程度的优化了误差,使得三维成像更符合血管的实际解剖位置。同时自适应模拟退火优化效率高,应用方便,可为临床窦房结应用解剖提供重要的正常数据。

  • 标签: 窦房结动脉 三维CT 自适应退火模拟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柔性管理理论在用于优化医院中外勤工人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运送中心的34名外勤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医院外勤工人对于柔性管理这一理论的相关需求,并且以此作为基准,不断改进其管理模式,从而营造出更为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结果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当中,如若将柔性化管理制度应用实施到医院的外勤队伍当中去,不断地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从而激发外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内容中去。结论对医院的外勤工人采用柔性化管理制度,使得外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病患的满意程度也因此大大提升,所以此理论非常值得在医院外勤管理工作中实施推广。

  • 标签: 柔性管理理论 医院外勤工人 优化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急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使患者满意度大大增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时间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分期综合方案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采用分期综合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疗法。分别记录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再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JOA量表评分、视觉疼痛量表(VAS)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痊愈率、好转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影响。方法对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规范院前自救指导、现场救治、合理用药、病情监测、安全转运等急救流程。结果本组76例患者成功转运回医院治疗。结论优化院前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规范和较为完善的院前救治措施是降低急性脑卒中院前死亡率、提高进一步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缺血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诊断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和28%,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优化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照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对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救,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急诊疗效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急诊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措施。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于患者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抢救,对于两组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进出急症室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效果具有显著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抢救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