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经阴道镜下活检为CINII-III患者经LEEP术后病理构成的再评估,分析病理差异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嘉兴妇幼保健院就诊经阴道镜下活检为CINII-III患者共416例,予行LEEP术,并对年龄、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INII-III患者经LEEP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1.3%,其中病理降级共77例(18.38%),病理升级为宫颈浸润癌共6例(1.43%)。结论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LEEP术后病理对CINII-III的诊断有一定的差异,需正确掌握两者的适应证,严格按照诊疗规范操作,才能避免宫颈疾病的过度诊疗。

  • 标签: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下活检 LEEP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活检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EN)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方法将62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例胃镜活检病理报告为HGIEN的患者,经术后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维持HGIEN诊断的有8例(12.9%),其余54例诊断为胃癌,其中早期胃癌22例(35.5%),进展期胃癌32例(51.6%)。结论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在HGIEN的诊断中,需要对取材严格把关,并行多点取材,准确判断,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胃肠内镜 活组织检查 上皮内瘤变 胃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食管黏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析患者的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内镜下检查显示16例病灶位于食管中段,12例位于食管下段,1例存在两处病灶。病灶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及充血发红等。病理均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术后病理显示18例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结果,11例检查结果提示癌变。结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经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时,部分患者已经发生癌变或形成浸润性癌,应对其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黏膜活检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HSIL患者分别采取LEEP术与CKC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站进行治疗的70例HSIL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CKC术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LEEP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升级及切缘阳性情况、病灶残留率、复发率、高危HPV持续感染率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EEP术与CKC术治疗HSIL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LEEP术在术中指标方面略占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CKC术 LEEP术 HSI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不同级别自发性脑出血中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以总结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干预组(90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护理有其特殊性,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临床好转。

  • 标签: 个体化 护理干预 不同级别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治疗后,其病理阴性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针对40例阴道镜下活检为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针对病理显示阴性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可能因素,本次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术前镜下活检病理情况、术前HPV病毒载量、术前TCT级别均为病理检查阴性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阴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术前镜下活检病理情况、术前HPV病毒载量、术前TCT级别为病理阴性的相关因素,因此在手术前应该着重分析该方面情况,结合患者实际采用相关方法治疗。

  • 标签: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病理阴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以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符合率为72%;对照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符合率为68%,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创面愈合时间短等临床优势(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普通胃镜活检(CFB)是筛查胃上皮瘤形成(GEN)的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胃镜活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71名确诊胃上皮瘤形成患者在我院接受ESD治疗。回顾性评估CFB和ESD病理结果特征。结果CFB和ESD样本之间的总体病理结果一致率为71.83%。51例行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与内镜常规活检病理结果一致,16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诊断为早期胃癌。结论内镜活检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其可能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有些可能转变为癌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措施。

  • 标签: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ESD 普通胃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