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两岁前脑瘫患儿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2例两岁前脑瘫患儿,按不同的护理方式,以16例为一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患儿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儿,听觉、视觉运动改善15例,治愈8例;对照组16例患儿,听觉、视觉运动改善8例,治愈3例。观察组在听觉、视觉运动改善和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瘫患儿时,可以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瘫患儿 康复护理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验证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展相关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60min组(B组),缺血60min+后处理组(C组)。用双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可复性阻断小鼠双侧股动脉作为干预措施。实验小鼠再灌注24h后取脑,记数海马CA1区的存活细胞数、变性细胞率。结果海马CA1区细胞存活数,A组>C组>B组(P<0.01);细胞变性率,B组、C组都大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可作为开展相关研究的平台。

  • 标签: 远隔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CA1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与综合ICU收治的1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并分析。结果4周后,好转6例,恶化5例,死亡3例。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重专项护理,对提高TOBS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BCC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活检术明确诊断后再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治疗组患者皮肤镜辅助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就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镜辅助诊治BCC,能够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 标签: 皮肤镜 基底细胞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基底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12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6例椎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结果19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辅助栓塞,致密栓塞15例,11例随访3~18月,未见复发,接近完全栓塞4例,随访6-12月,3例完全闭塞,一例无明显变化;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致密栓塞8例,接近完全栓塞4例;术中l例因再出血死亡,8例有效造影随访6~26个月,5例动脉瘤闭塞,2例部分复发,再次行致密栓塞,1例部分复发随访26月无明显变化,继续随访观察中;6例载瘤动脉闭塞的病例,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18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3D弹簧圈及球囊辅助可有效处理部分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处理复杂椎基底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支架
  • 简介:摘要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VBI患者行TCD检测,观察椎基底动脉流速,并对流速与潜伏期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150例中130例为异常,总异常率为86.66%,血流速度减慢102例,异常率为68.0%。结论椎经颅多普勒的检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一个无创伤性、简便又准确的诊断方法,并能了解血管的血流情况,有利于对轻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作出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TC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TOBS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及M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是TOBS主要危险因素。首发症状多以意识障碍、眩晕、恶心,眼球动障碍、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肢体运动障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MRI检查病变以中脑、丘脑、枕叶梗死多见。TOBS病致残率、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TOBS是脑血管病特殊类型,临床及影像特征复杂多样,早期正确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预后改善非常重要。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9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病例,研究其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研究的109例病例中,男女比例1.141;单发多见,病理类型中结节型占77.98%,浅表型占12.85%,其他病理亚型占9.17%;发病部位以头面部的发生率高(占84.4%),存在色素沉着者占82.57%,无溃疡者占80.73%。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大多发生在头面部,常有色素沉着,发生溃疡的概率相对较小,容易误诊或漏诊,值得医疗团队对其进行关注。

  • 标签: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种类金属基底烤瓷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进行金合金和镍铬合金的金属基底烤瓷修复体(即PFM)修复。在对患者进行修复6个月后的牙龈变化进行观察,并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在进行修复6个月之后,镍铬合金组中牙龈健康的患者占32.50%,而金合金组中牙龈健康的患者占42.50%,即相对于镍铬合金组,金合金组中患者的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在对进行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的患者进行相关的修复材料进行选择时,金合金材料对于患者牙龈组织损伤较小,修复情况较好的材料,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金合金 镍铬合金 金属基底烤瓷修复体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为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9例,其中左侧基底节脑出血10例,右侧基底节卒中组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2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汉诺塔试验(TOH)分别对左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基底节区脑出血组在WCST错误率、完成分类数、TOH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左右比较显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组在WCST保持性反应率和TOH时间显著好于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组。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表现有多项执行功能障碍,且左右基底节出血组有所不同,提示可以根据基底节区损伤的部位选择康复训练项目。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定位方法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收治的基底节区血肿26例,经过CT简易定位后行颅骨钻孔软通道外引流,术后注射尿激酶、定期复查头颅CT,随访3个月,按照ADL评分法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本组病例26例,穿刺全部成功,成功率100%。3例穿刺时出现穿刺道出血,自行止血,2例迟发穿刺道出血,无丘脑损伤。其中1例有少量血肿残余,死亡5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继发血肿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亡率19.20%。存活21例,占80.76%。本组恢复良好14例,占53.8%,生活自理4例,占15.4%,卧床靠他人护理13例,占50.0%。结论CT定位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血凝功能变化。方法80例有临床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0.75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注,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250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4粒/日,3次/日,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变化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是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观察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头晕或眩晕、头痛、偏身感觉异常或单侧面部麻木的治疗效果。临床以天麻素配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数据统计分析P<0.05。天麻素有抗眩晕、镇静、安眠、抗惊厥、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从而能改善微循环、改善大脑供血、缓解眩晕头痛等症状。天麻素无毒副作用、它的推广运用对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应有积极作用。天麻素作为“中药西用”是传统中医药在现代药理研究指导下运用于临床的科研结果。

  • 标签: 天麻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4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疗效满意,按ADL疗效评定标准恢复良好196例,恢复不良28例,死亡2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快速清除血肿、减压快、创伤小、手术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血肿腔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对其中36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血肿腔再出血率为18.7%,再出血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中止血困难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止血顺利者(P<0.05);手术时间6h内早期手术者血肿腔再出血发生率高于6h以上者(P<0.05);术后收缩压高于180mmHg者血肿腔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收缩压低于180mmHg者(P<0.05)。结论尽早进行手术、控制术中止血困难因素、术中术后控制好血压,有利于减少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血肿腔再出血。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术后血肿腔再出血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