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交酯-丙交酯-聚乙二醇(PEG-PLGA)药微球制备因素对外观形态、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制备符合要求的多孔药微球。方法以乙交酯(GA)、L-丙交酯(L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PEG-PLGA;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用W/O/W复乳法制备包封伊文思蓝的PEG-PLGA多孔药微球。以微球外观形态、药量和包封率为参考指标,对制备因素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进行优化。结果优化条件后最佳组合温度40℃(二氯甲烷的沸点),浓度为75mg/ml,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为63/27/10。此时微球为多孔结构,成球规整,孔隙均匀,药量和包封率相对较高,分别为0.38%和32.41%。结论制备温度、聚合物浓度和聚合物各组分摩尔比对药微球的外观形态、药量和包封率有较大影响。

  • 标签: 乙交酯-丙交酯-聚乙二醇 载药微球 制备因素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2例肝脏肿瘤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使用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mRESCIST标准,术后每月随访一次。12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51岁。12例患者共行22次TACE。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7例(原发肿瘤为结直肠癌3例,胆囊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结果12例患者随访7~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月,根据mRESCIST标准,3月疾病缓解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83.3%,6月疾病缓解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少数患者术后当天腹痛较重,需盐酸哌替啶止痛,其他患者腹痛较轻。结论应用新型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远期效果仍需大量病例进一步观察。

  • 标签: TACE 肝脏肿瘤 Hepasphere微球 载药微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国产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肝脏增强CT及DSA造影诊断为乏血供肝癌并应用国产CalliSpheres药微球经介入栓塞的患者,分析介入手术之前以及随访的所有相关检查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2月,介入后2月的疾病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和85%。与介入前相比,介入后甲胎蛋白指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多为恶心呕吐、低热、腹部胀痛等栓塞综合征。结论国产药微球经TACE治疗乏血供肝癌是一种安全的以及短期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国产载药微球 TACE
  • 简介:摘要肿瘤部位的pH值要比正常组织的pH值低,研究者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纳米胶束,pH响应的化学结构通常是特殊的化学键以及与pH转变有关的静电作用和亲疏水转变。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纳米胶束在符合一般药物胶束的特性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肿瘤部位低pH值的环境响应性释药。

  • 标签: 肿瘤治疗 pH响应性纳米载药胶束 设计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面“十”字定位法在脊柱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运用术前C臂透视机定位所需手术的脊柱节段并在地面做“十”字标记,术中运用此标记进行透视。结果2013年1~12月我科行脊柱手术约300余台,手术时间均由2012年的2~230h缩短到130~2h,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列数2012年1列,2013年未发生。结论使用C臂透视机地面“十”字定位法较传统式的定位法定位成功率更高,明显缩短手术的时间,降低切口感染。

  • 标签: &ldquo 十&rdquo 字定位法 C臂透视机 脊柱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保山市隆阳区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艾滋病病人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所获得的病毒量计数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69例治疗期艾滋病人病毒量计数与CD4T细胞计数间存在负相关(rs=-0.3825,P<0.01);用CD4T细胞小于等于200/μl个预测病毒量50000copies/ml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为87.18%,特异度为56.67%。结论在无条件检测病毒量的情况下,以CD4≤200个/μl预测病毒量大于50000copies/ml比较合适。

  • 标签: 艾滋病 病毒载量 CD4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病毒量测定对辅助诊断HI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的738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进行艾滋病病毒量检测结果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结果738份初筛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其中HIV抗体不确定14份,占筛查阳性1.90%;阴性标本10份,占筛查试验1.35%;初次病毒量结果,其中抗体不确定5份其病毒量呈高拷贝数(VL>1000)。结论筛查试验阳性的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的,病毒量测定出现较高拷贝数的阳性结果时(>1000cop/ml)可提示HIV感染,对不确定结果受检者应加强随访。

  • 标签: 艾滋病 确证试验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贵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与最高病毒量、年龄、性别及6个月转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的HCVRNA及HCV基因分型的数据。结果对284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显示I型131例,占总量的46.1%,非I型153例,占总量的53.87%;HCV基因I型、非I型平均年龄分别为45.0±12.4岁、37.9±1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比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型女性比例大于非I型;HCV基因不同型的最高病毒量及6个月转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贵阳地区HCV分型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最高病毒量与6个月转阴率没有相关性,提示了贵阳地区HCV具体分型可能较为复杂,下一步有必要做HCV具体分型的鉴定以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EB病毒DNA量、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CA-IgA及EA-IgA。比较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时对鼻咽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VCA-IgA、EA-IgA、EBV-DN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8.33%、84.04%,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8、13.561,P均<0.05);在鼻咽癌各分期中EBV-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均可达100.00%。结论EB病毒DNA量、VCA-IgA及EA-Ig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且检测结果互补性较强,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VCA-IgA抗体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对艾滋病(AIDS)合并乙肝(HBV)患者病毒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AIDS合并HBV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量、艾滋病毒的核糖核酸(HIV-RNA)量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且实验组HBV-DNA和HIV-RNA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在AID合并HBV患者中治疗效果好,有利于降低HBV-DNA和HIV-RNA量。

  • 标签: 替诺福韦 拉米夫定 艾滋病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中医药 苦味叶下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低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以及与HBV-DNA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20例健康人,分离出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其分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慢性乙肝患者HBV-DNA量。对患者和健康人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量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而且乙肝患者NK细胞分泌IL-10的水平与HBV-DNA量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NK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增加。提示肝脏内的NK细胞能通过分泌IL-10作用于其它免疫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从而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清除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 自然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