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中药材质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多年来大量检验中药材及饮片的经验累积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比较分析中药材在种植产地、采集时间、加工、贮藏及销售等方面对中药材质的影响。结果经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研究得出种植产地、采集时间、加工、贮藏及销售都会对中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结论影响中药材质的因素较多,需要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地服务。

  • 标签: 中药材 质量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将采用HPLC法测定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评价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质量。测定了9个山东产地和7个其他产地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结果表明,丹参药材质与产地关系密切,其中四川德阳和陕西商洛产地丹参与山东产地丹参质量相似。此方法为丹参药材的产地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丹参 产地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 简介:摘要在制药企业洁净区空间灭菌的几种常用方法中,臭氧灭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对臭氧发生器灭菌效果的几大决定因素的分析探讨,结合实际应用开发合适的臭氧灭菌程序,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臭氧灭菌的效力,提高制药工艺特别是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无菌保障水平。

  • 标签: 臭氧 空间灭菌 制药 洁净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配合行为诱导对儿童口腔门诊治疗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口腔门诊100例龋齿根管充填治疗的学龄前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的护理配合,研究组患儿实施四手操作技术配合行为诱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0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8个月后,研究组患儿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配合行为诱导能有效提高儿童口腔门诊治疗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技术 行为诱导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带教老师联合集中培训1]+趣味考核法提高临床医学生静脉滴注操作技能的效果。方法通过集中培训法对比医学院校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集中培训+趣味考核法使医学生对静脉滴注的整个操作更能熟练掌握。结论要推广有效的带教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PK/PD(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在临床用药中的价值,为临床优化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Ⅰ、Ⅱ类择期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术后抗菌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1组、对照1组和实验2组、对照2组,术后给予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实验2组、对照2组接受克林霉素类药物治疗,通过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术后感染。检测实验2组、对照2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细菌阳性状况,比较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感状况。结果对照1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12.5%)显著高于实验1组患者,而其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P<0.05);对照2组患者细菌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实验组2组患者(P<0.05)。结论以PK/PD相关参数为依据,可以显著优化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案,进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药效学 药动学 抗菌药物 临床价值 优化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肠镜单人操作与双人操作对比分析,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方法比较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不同结肠镜操作技术的结肠息肉检出率,同时观察,结果结肠镜操作成功率、进镜速度和长度、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单人法组中总计780例数,其中检出息肉232例(29.75%),结直肠癌48例(6.15%),双人法组中总计438例数,其中检出息肉50例(11.42%),结直肠癌21例(4.79%);大于50岁的患者比较单人法组中总计292例数,检出息肉134例(45.89%),结直肠癌33例(11.30%),双人法组中总计104例数,其中检出息肉37例(35.58%),结直肠癌17例(16.35%);两组到达回盲瓣的例数、到达回盲瓣时的时间及镜身长度、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镜单人操作,可提高基层医院结肠镜检查结肠总的息肉的检出率,能达到结肠镜检查质控要求,同时因缩短镜身而更方便内镜的各种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结肠息肉 结肠镜单人操作 结肠镜双人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n=49),以及优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n=4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经抢救,观察组患者抢救效率高达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抢救后FMA、Barthel以及GOS评分均优于抢救前,但观察组患者抢救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抢救 总有效率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新的《血站管理办法》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血站护理质量的内涵在不断充实、外延在不断扩展、要求越来越高。它直接关系到血液质量,关系到献血者、用血者及用血单位的安全有效,也影响着整个血站的对外形象。因此,血站护理操作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血站 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包药的使用对提高病区药房工作效率的意义。方法通过比较调配时间、错误率,总结自动包药在病区药房的实际应用。结论引入自动包药后,调配时间、错误率均显著减少,提高了病区药房的工作效率。结果自动包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用药安全,但仍然存在可改进的地方。

  • 标签: 自动包药机 病区药房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我院2016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救效率生产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及接受治疗时段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缩短就诊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改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救效率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煎药是中医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煎药过程中,为了能使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煎煮人员要做到对时间、火候等煎药知识有熟练的掌握。而煎药是煎煮中药工具中重要的一种选择,本文通过探析研究在煎煮中药时煎药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优化煎药煎药方法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煎药机 中药 问题 优化方案
  • 简介:摘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健康认识的水平和要求日益提高,毋庸置言,药品对于保持人们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危和身体健康。笔者就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工作实践作以下探讨。

  • 标签: 药品生产 药品质量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的患者急诊科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优质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效率提高显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急诊科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优化急诊护理 急救效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采血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是否会对血氨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11月1日我科住院期间的20例患者的正常血标本的血氨值和人工溶血后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标本的血氨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标本发生溶血可直接影响血氨测定结果,医护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溶血率,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抽血 溶血 血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中药房操作程序对调剂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以前传统中药房管理方法下管理的的200张中药处方为对照组;2017年以后实施规范中药房操作程序管理的200张中药处方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管理考核成绩分别为3.0%、(93.4±1.2)分,对比对照组的22.0%、(78.3±1.5)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药房管理中实施规范操作程序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中药房调剂质量

  • 标签: 中药房 操作程度 调剂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维生素E软胶囊的生产工艺。方法运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维生素E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并进行热稳定性试验。结果最佳的生产工艺为明胶甘油水为212、胶液温度为65℃,在此最佳条件下,维生素E的包埋率可以达到42.8%,且经重复性试验可知,该最佳条件下的工艺重复性较好;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升高,维生素E软胶囊的保存率不断下降,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维生素E软胶囊的保存率均比维生素E油的保存率高。结论以明胶、甘油和水(212)为囊材,胶液温度65℃,将其制成软胶囊其包埋率稳定性较好(平均包埋率为42.8%),制成的维生素E软胶囊较维生素E油有着更好的热稳定性,表明软胶囊囊壳对维生素E有着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维生素E软胶囊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材质胶布固定胃管的临床观察,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需留置胃管(>3天)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每组患儿固定胃管使用3M公司的不同材质胶布,对固定效果及新生儿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的比较作统计分析。结果四组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有统计学差异(χ2=43.98,P<0.0001),固定效果最满意为加压固定胶带组,其与丝绸胶带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效果优于透明敷贴组及医用纸胶布组。四组患儿发生皮肤过敏有统计学差异(χ2=27.57,P<0.0001),过敏发生率最高为透明敷贴组,其与另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733肤色加压固定胶布及丝绸胶布固定效果满意及发生皮肤过敏少,适用于固定新生儿胃管。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胃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不同材质胶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一枝蒿片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收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方法以水提取工艺、浓缩与干燥工艺、片剂成型工艺为评价标准,对复方一枝蒿片剂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相对于复方一枝蒿片原生产工艺,优化后的生产工艺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质量复方一枝蒿片的要求。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片生产工艺改进后,制片收率和生产效率都有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 标签: 复方一枝蒿片 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Gs质量管理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及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省市随机抽取4所医院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4所医院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所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工作中应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2所医院则在医疗服务管理工作中应用DRGs质量管理方法;1年后比较两组医院的医疗费用纠纷发生情况,同时在两组医院中各随机抽取1000例患者,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DPGs质量管理方法后医疗费用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Gs质量管理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巨大,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纠纷的发生率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发展。

  • 标签: DRGs 质量管理 医疗服务效率 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