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28例患者的留置针不同管方式与堵管及微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管液进行管和采用无针密闭可来福接头相比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荐选择可来福无针接头管;并且留置针预防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应进行系统评估病人情况;科学严谨操作;以及个体化、特异化设计留置针相关护理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微血栓形成 可来福无针接头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理盐水较肝素钠用于静脉留置针管是否更安全有效。方法将64例意识清醒配合、出凝血机制止正常、无出血性疾病和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临床输液方法的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2例。观察组采取生理盐水进行管,而对照组采取肝素钠的稀释液进行管,分别观察留置针的留置和平均管的时间、堵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留置针的留置和平均管的时间以及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在静脉留置针的管应用较肝素钠更安全有效,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理盐水 肝素钠 静脉留置针 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肝素管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每次透析结束后,对照组仅给予肝素盐水封管,观察组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管。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4例感染,总感染率为11.43%,对照组感染8例,总感染率为22.8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管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管内感染,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肝素封管 血液透析 导管管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管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肿瘤科首次使用末端开口PIC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使用10ml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管,B组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管,再用50U/ml稀释肝素液10ml进行正压管,比较两组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导管堵塞1例,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A组无静脉炎发生,B组发生1例静脉炎。结论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福来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管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稀释肝素液 末端开口PICC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理盐水比肝素液在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管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146例接受浅静脉留置儿童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肝素液管,观察组给予生理盐水封管,对比分析管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率及回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时间、堵管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管中应用生理盐水的管效果优于肝素液,可降低患儿回血率和出血率,具有安全、有效的应用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理盐水 肝素液 儿童浅静脉留置针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