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无水平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给予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氧合指数、SaO2、PaO2以及PaCO2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哮喘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水平正压通气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减轻哮喘症状。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重症支气管 哮喘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方法,对老年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结合患者入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分为观察组(入院尾号单数)20例、对照组(入院尾号双数)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h,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72h、120h,两组PaO2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h、72h、120h,两组PaCO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较佳,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鼻塞无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干预后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气分析结果中动脉血氧分压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的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及高二氧化碳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行鼻塞无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鼻塞 同步间歇指令 无创通气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窥镜微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25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12例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413例患儿实施内窥镜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疝气患儿实施内窥镜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促进患儿预后。

  • 标签: 内窥镜微创手术 小儿疝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影像表现,评价源CT能量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尿路结石患者106例,采用型号fiash源CT进行扫描,检查序列为能量模式下DE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将采集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DefaultulSchenma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经源CT扫描技术并使用能量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软件分析技术成分,其中106例患者经源CT分析为61例为草酸钙结石,17例为胱氨酸结石,19例为磷酸盐结石,9例为尿酸结石。结论源CT能量结石分析是一种方便、快捷且无的结石分析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尿路结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双源CT双能量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穿刺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检查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微穿刺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8例患者中,有效80例,占67.8%;无效18例,占15.3%;死亡20例,占16.9%。其中,20例死亡病例中,16例死于严重并发症,4例死于术后再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病死率最低,与超早期手术及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早的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微创穿刺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 标签: 肝脏成像 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 常规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拔牙在阻生牙齿拔除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上更好的对阻生牙齿拔除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来我院口腔科治疗的100例阻生牙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入选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拔牙方法,而实验组则接受微拔牙手段进行拔牙。结果实验组中使用微手术进行拔牙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拔牙法在阻生牙齿拔除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拔牙 阻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手外伤清时间和愈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急诊手外伤患者200例,对清时间8h内和8h以外的两组患者进行愈后跟踪调查,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8h以内组治愈率为94.0%,高于8h以外组治愈率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外伤清时间在8h内可提高手外伤患者的治愈率,临床上要注意把握时机,积极诊治清,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 急诊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骨窗微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骨窗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小骨窗微创手术 脑出血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共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

  • 标签: 锁定钢板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骨动静脉畸形微治疗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颌骨动静脉畸形予介入栓塞治疗,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随访36~46个月,介入栓塞治疗保存了颌骨连续性,促进了骨腔新骨形成,同时良好恢复了面形及口腔功能。结论介入栓塞方案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通过永久消灭“静脉池”以消除“蓄血池效应”的原理,可达到根治畸形和保存功能的目的。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动静脉畸形 颌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配合微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手法复位配合微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微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手法复位 微创手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无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分别施予常规治疗和无正压通气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4%(64/70)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1.4%(50/7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72.0±7.6)、PaCO2(42.4±7.5)和肺功能FEV1/FVC(67.0±7.1)、FEV1(75.4±9.5)改善优于参照组的(52.5±7.8)、(51.6±6.6)、(59.2±7.4)、(70.2±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无正压通气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情况,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身体损伤。

  • 标签: COPD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动脉监测在结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行剖腹结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42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22例,对照组(B组)20例。A组在麻醉开始前常规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术中持续有动脉压动态监测,并在麻醉开始前、术中、及术后通过动脉穿刺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多次行动脉血气分析;B组实行上肢外周动脉袖带无测压,采取每隔5分钟机器自动无血压监测,当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时,可改成按需人工无血压监测,术中根据病情变化单次采动脉血气标本行动脉血气分析。两组病例术中记录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报告。结果A组在麻醉诱导、术中及术后麻醉清醒时循环监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组反复多次动脉血气分析可以较对照组更及时发现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贫血等。结论有动脉监测可以更及时动态地发现患者循环变动,而反复多次的血气分析也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患者内环境的变化,从而为术中的麻醉治疗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有创动脉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 血气分析 结肠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4例行复杂磨牙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拔牙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畏惧症发生率及术中牙槽窝不完整、断根、牙龈撕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复杂牙拔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USS手术在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60例5~12岁的漏斗胸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取微NUSS手术,对照组采取改良Ravitch手术;对比两组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量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USS手术治疗适龄单纯的漏斗胸患儿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 标签: NUSS手术 漏斗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门子源CT能量融合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成甲、乙、丙三个组,分别进行80kV、140kV能量融合增强扫描,100kV、140kV能量融合增强扫描及120kV常规扫描,其中融合因子M取0.4,并比较三组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影像诊断均与临床相符合,经过甲、乙组利用A+B+M融合后的图像与丙组120kV常规扫描的图像对比,可发现甲、乙组的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丙组,且甲组辐射剂量更低。结论西门子源CT80kV、140kV能量融合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的图像质量较好,能够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防护。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 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准微肝切除术在肝胆管结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分别进行精准微肝切除患者48例(实验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患者46例(对照组)分组对比,记录手术以及术后恢复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检验指标、总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的非规则性肝切除手术患者。结论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精准微肝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产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更快,术后感染比例更低。

  • 标签: 精准微创 肝胆管结石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有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病患60例,按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无机械通气,观察组进行有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NP(脑钠肽)为(1040.7±114.4)pg/mL,对照组为(1275.5±128.5)pg/mL。治疗后,观察组的BNP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有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病情,为急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急性左心衰 急诊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