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卫生法教学案素材的收集与应用情况,为未来开展卫生法教学提供理论技术。方法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法、课堂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本地区卫生院校102名教师开展卫生法教学的基本信息;并再通过上述方法,对不同教学方法在卫生法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教师收集、整理案例的途径主要为依靠搜索引擎开展有目的的查找47.06%(48/102);浏览法制频道的近期案例72.55%(74/102);结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报道20.59%(21/102);平时积累87.25%(89/102);教师在应用卫生法教学案时,主要的应用方法为案例教学法48.04%(49/102);兴趣教学法41.18%(42/102);传统教学法10.78%(11/10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兴趣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三种教学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卫生法教学案素材的收集与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与素材收集方法的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相关方法,加深学生对卫生法的认知程度,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 标签: 卫生法教学 案例素材 收集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介绍追踪方法及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为PACA循环管理及案例介绍追踪法管理前,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为管理后,对管理前后分别进行感染质量评估。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及案例介绍追踪法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及案例介绍追踪方法,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对提高医院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案例介绍追踪 医院感染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通过运用追踪方法学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全面了解医院运行情况,评价医院管理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查找隐患并进行分析、整改,落到实效,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改进,本文对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 质量 安全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硝酸铝-亚硝酸钠为显色剂,于碱性条件下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芦丁在所试的8~48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C=0.0936A+0.0012(r=0.9989)平均回收率为102.09%。结论试验表明,方法可靠,数据准确,操作简便易行。

  • 标签: 山楂 含量测定 方法学考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650例体检和门诊病人分别进行ELISA法语GICA法检测HBSAg。结果ELISA法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9例,阳性率为10.63%,GICA法检测HBSAg后,阳性例数为64例,阳性率为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92.8%,GICA法灵敏度为88.4%,特异性为91.6%,ELISA法与GICA法相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无明显差异。结论ELISA法与GICA法检测HBSAg均有良好的效果,ELISA法灵敏度较高适合常规检测,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普查筛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HELLP综合征是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方法HELLP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A积极解痉降压;B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ALT或LDH;C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手术指征;D有指征地输注血小板、血浆、新鲜血等,纠正凝血障碍,必要时血浆置换、血透。结论产后及远期肝、肾功能损害均可恢复正常,再次妊娠复发率2-6%,患者心血管及高血压病风险升高。结果定期规范的产前检查,积极有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于有效降低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产妇身心健康,还影响到母婴联结以及家庭婚姻和社会。本咨询案例运用谈话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咨询技能,帮助求助者纠正不良情绪,解除了困惑,提高了生活适应能力,家庭和睦。

  • 标签: 产后抑郁 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海洋天然活性成分中含有噻唑环的天然产物被发现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开展噻唑环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研究噻唑啉和噻唑环的合成方法,优化实验条件,发展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噻唑环的合成方法学

  • 标签: 海洋天然活性成分 Aeruginosins 噻唑环 噻唑啉 环境友好 合成
  • 简介: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对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有着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温经散寒、化癖止痛法;针药结合法;推拿治疗法;温针灸治疗法;穴位敷贴廖香痛经膏;艾灸干预;辨证施膳等方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探讨和分析中医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方法学研究。中医干预痛经疗效佳、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寒湿凝滞型痛经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高压系统故障维修案例介绍,简介高压系统构成,分析故障现象和原因,总结CT高压部分的一般维修方法。

  • 标签: CT 高压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对病患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为抢救内科昏迷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分析10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解患者病因,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早期治疗。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病例中,中毒性昏迷患者34例,占34%,死亡4例;心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昏迷患者有60例,占60%,死亡2例,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昏迷患者4例,占4%,其他昏迷患者2例,占2%。结论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急诊内科昏迷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由于心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脑梗塞等昏迷,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早期诊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诊 内科 昏迷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愈伤灵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人工加入5种标准菌株,测定其回收率。结果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各试验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试验组采用直接接种法,检出了沙门菌,采用薄膜过滤法检出了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结论愈伤灵胶囊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可采用薄膜过滤法、沙门菌检查可采用直接法、大肠埃希菌和大肠菌群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

  • 标签: 愈伤灵胶囊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薄膜过滤法 控制菌检查 回收率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患者对中药的需求不仅仅在于了解其服用方法,对中药的潜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饮片质量等问题也日益关注。同时,目前国内医院药学的发展模式已逐渐由单一的药品调配服务模式向提供专业的药学咨询技术服务转变。因此,建立专业的中药用药咨询服务,是满足广大患者合理用药的需求,也是适应医院药学发展方向的举措之一,更是2012年三级医院评审的必查内容之一。方法在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本着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宗旨,经过筹备,药学部门诊中药房中药用药咨询窗口2012年4月9日正式建立。希望窗口的建立,能向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及时地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更新的中药信息,促进门诊处方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结语中药咨询窗开通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为加大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沟通,共同促进门诊处方用药更加规范和合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咨询窗将与大家分享本月的部分咨询案例,希望大家对门诊药物咨询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门诊中药房 中药咨询窗 案例分析
  • 简介:摘要在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必须研究相关图纸资料,进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对于需要检修的部分应该尤其注意,要有目的的对故障进行检修和排除,有效避免更大故障的发生。本文主要以X光机为例,对X光机故障的应急维修案例给予分析。

  • 标签: X光机 应急维修 工作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皮炎湿敷剂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用常规法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用常规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查。结果皮炎湿敷剂中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率均>70.0%。控制菌中,样品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未检查出控制菌,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检出控制菌。结论使用常规法可以去除皮炎湿敷剂抑菌作用,此法可以适用于皮炎湿敷剂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 标签: 皮炎湿敷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常规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儿科实施追踪方法学,分别对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4年1月)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临床医生以及相关科室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儿科护理质量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临床医生、相关科室对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与实施前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追踪方法学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质量改进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