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657例泻便标本分离出弧菌属细菌73株,分离率为11.1%,以致伤弧菌(24株32.8%)、副溶血弧菌(19株26%)和河弧菌(9株9.6%)为主。0-1群霍乱弧菌9株(5.5%)经血清学鉴定均为小川型,患者呈散在发病。

  • 标签: 弧菌属 霍乱弧菌 急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患者大便病原菌群分布及其药敏结果。方法对我县320例患者的大便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20份粪便标本共分离183株致病菌,阳性率达47.19%。药敏试验结果腹泻常见致病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氨苄青霉素与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最为明显。结论条件致病菌出现增多的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用药,避免经验用药,从而提高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 标签: 腹泻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中制造抗原、研究血吸虫病致病机理和相关药物研发创造良好的基础,研究取得较高生物活性的日本血吸虫卵的分离方法与活性鉴定措施。方法将被血吸虫感染的肝脏组织悬液进行分级过滤,然后将滤液离心,去除碎片,再以325目分样筛过滤分离的虫卵,收集筛上的虫卵,将收集到的虫卵以密度为1.070的Percoll分离液进行梯度离心,吸取Percoll液下层的纯化虫卵,用显微镜观察其纯度,用丫啶橙染色检查分离虫卵的死活,用环卵沉淀试验检查分离虫卵的分泌活性。结果每块肝脏均能获得0.6克左右的虫卵,且分离出的虫卵纯度较高,环卵沉淀试验结果和丫啶橙染色结果均显示分离出的活虫卵比例较高、生物活性较好。结论该日本血吸虫卵分离法用时较短,操作简且效果较好,所分离出的虫卵完全能够满足研究需要。

  • 标签: 日本血吸虫卵 分离 活性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91.65%。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菌种鉴定。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的方法进行中段尿的分离培养与菌落计数。以商品化Vitek2细菌鉴定系统、德灵Autoscan-4阳性菌PC20复合鉴定板、APIStaph、APICoryn鉴定试条、K-B法药敏实验、以及细菌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结果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累计9次均分离到一种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均>5万cfu/ml,其血平板不溶血,触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均阳性,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葡萄糖发酵、麦芽糖发酵、蔗糖发酵等阴性,药敏分析显示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但采用APIStaph、Autoscan-4PC20、Vitek2GP67鉴定卡均无法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解脲棒杆菌模式菌种的相似度为100%,可鉴定为解脲棒杆菌,其脂质需求实验阳性,生化特征及耐药性亦符合解脲棒杆菌的特征,但其球状的菌体形态与典型解脲棒杆菌的“栅栏状排列”小杆菌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该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为解脲棒杆菌的一个新的变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摘取新生24hSD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0.25%胰酶和0.1%Ⅳ型胶原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中。将培养3d的DRGn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行细胞形态学检测,应用β-tubulin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纯度可达到(92±6)%。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稳定、高效,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 标签: 背根神经节 动物实验 细胞培养 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枇杷叶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细枇杷叶中分得6个结晶。结论从枇杷叶中可以提取到二十三碳酸、苯丙酸、芦丁、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蔷薇酸、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 标签: 枇杷叶 三萜类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并鉴定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球中CD105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Nanog和Oct4蛋白表达。采用半定量PCR检测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SOX2、Nanog和Oct4mRNA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球中部分细胞CD105呈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的Nanog和Oct4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53±0.404和0.603±0.153,均明显低于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0.973±0.305和0.827±0.322(均p<0.05)。半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SOX2、Nanog和Oct4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90±0.027、0.178±0.025、0.170±0.021,均明显高于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0.032±0.009、0.086±0.016、0.019±0.006(均p<0.05)。结论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可用于分离培养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

  • 标签: 骨肉瘤 骨肉瘤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悬浮培养
  • 简介:摘要为了解本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防控金葡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对2012年虹口区部分食品常规监测样品进行金葡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金葡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金葡菌检出率为16.7%,食源性金葡菌的耐药性呈普遍趋势,可能具有多重耐药。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物研究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技术研究人员加强了氨基酸分离纯化的研究,并借助膜分离技术进行相关的作业。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以及原理,并就其在膜分离技术在氨基酸分离纯化中应用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氨基酸 分离纯化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法医学对活体损伤的鉴定特征及与其相关的问题。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之间312例进行活体损伤鉴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部受到损伤患者占一半以上,按损伤部位发生率的从高到低分别为头部、四肢、面、颈部、躯干及其它。按损伤的程度主要分轻微伤、轻伤及重伤,其中大多数为轻微伤,占七成以上;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为炸伤,约占3.53%。这组所有患者中钝器伤是其首要的损伤原因,这类损伤者为219例,在所有损伤原因中占70.20%,63例为锐器所伤,占20.20%;17例为化学烧伤,占5.46%;12例为火器所伤,占3.85%。在所有患者中,受轻微损伤的238例损伤者都在3~7d内解决问题,所有伤者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轻微伤中的1例头部损伤者在受伤时没有昏迷现象,进行CT检查,诊断为脑室、脑池扩大,原始的鉴定结果为轻伤,然而该损伤者在3个月后表现出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结论在对活体损伤的法医鉴定中,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及公安部制定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及其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还有公安部颁布的《人体轻微伤的鉴定》,并且要依据伤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进行鉴定的时间、损伤的程度及预后效果。

  • 标签: 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经验鉴定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选择28种药材开展研究,主要包含车前子、沉香、西洋参、乳香、柴胡、麝香、黄柏、硫磺、与藏红花等,将上述药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传统经验鉴定法)与对照组(现代鉴定方法),比较两组鉴别准确率与错误率。结果研究组鉴别正确有29例(96.00%),对照组鉴别正确有27例(90.00%),研究组鉴别错误有1例(3.33%),对照组鉴别错误有3例(10.00%),研究组与对照组鉴别正确率与鉴别错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药材鉴定中利用传统经验鉴定法,与现代鉴定法无显著差异,效果相同,但传统经验鉴定法操作简便能提高鉴别效率,便于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药材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经验鉴定法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以便于更好的监管中药材市场。方法选择临床常见18种中药进行分别给予现代鉴定法和传统经验鉴定鉴定验证,比较两种鉴定结果。结果两种鉴定方法鉴定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经验鉴定法也能对中药材作出有效鉴定,且操作便捷、成本低廉,更适合在基层医院中药房应用。

  • 标签: 中药材 传统经验鉴定 现代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侵害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自我防卫能力的状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2008~2011年我院鉴定的女性性侵害案例的一般资料、相关医学资料及法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被鉴定人以精神发育迟滞者居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次之,精神发育迟滞者年龄明显低于精神分裂症者;精神发育迟滞者中度以下者居多。两组以评定为无性防卫能力居多。结论中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性侵犯的主要群体,家庭及社会应对其进行教育,加强性防范,鉴定时注意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司法鉴定 精神医学 性侵害 性自我防卫能力
  • 简介:摘要肱骨下端全骨骺分离是一种少见的小儿骨骺损伤,文献上仅有个别报告。事实上这种损伤并非如此稀少,主要由于对它的认识不足和对X线特征不够了解而未引起重视。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常把它误认为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和外髁骨折而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我院从1977年11月至1979年11月两年中遇到五例,均为陈旧性,其中四例经手术证实,经5个月至2年半疗效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骨骺分离 骨髓分离 肘关节脱位 骨髓损伤 功能锻炼 克氏钢针 上骨折 手法复位 功能位 外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提高准确鉴定的能力。方法一共对400例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对比结果。结果玻片法和试管法存在一定结果不符,其准确率低于试管法。结论血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血型鉴定时,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方可下结论。

  • 标签: ABO血型 血型鉴定正反定型 ABO血型抗原抗体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通科室分离菌与ICU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性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ICU住院患者和50例普通住院患者的各类病原体,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对比普通科室分离菌与ICU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405株病原菌,普通科室与ICU病原菌均以杆菌为主,但菌群数量分布差异显著(P<0.05);普通科室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的敏感性(28.3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53.26%)均较低;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仅6.18%,球菌属敏感率仅(34.1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

  • 标签: 普通科室 ICU 分离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临床医学专业12门临床课程由14所附属和教学医院承担,任课老师不承担命题、阅卷工作,由学院相关教研室高年资老师命题并集体讨论,拟定评分细则并集体阅卷。结果三个年级学生考试平均及格率93.80%、平均成绩75.65、优良率41.60%。结论采取考教分离,提高了各医院“双师型”教师授课水平,增加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标签: 临床课程 考教分离 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