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和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次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安全 医疗纠纷 法律意识
  • 简介:摘要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药物、相关疾病及血小板假性减少与血小板数量密切相关,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血小板药物饮食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系统有效进行组织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水平。方法护理部加强日常协调沟通,在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基础上,注重抓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对医院感染知识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提高认识,并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指标中。结果护理人员自觉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院感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50例(73.5%),重度子痫前期引起10例(14.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6例(8.8%),合并肝脏疾病1例(1.5%),RH血型不合1例(1.5%)。对血小板<50×109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0×109/l可输注浓缩血小板。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分析干扰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平板运动试验)的原因,寻找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干扰,提高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干扰原因与护士的操作水平及患者心理、步态、体型及手握扶手的松紧均有关系。结论通过规避干扰因素,能最大限度保证心电图的质量,对提高平板运动试验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活动平板试验 干扰 伪差 基线漂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这一症状的产生原因以及围生期的具体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11年就诊的1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论在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存在很多的原因,必须要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做到对症治疗,将孕妇的妊娠终止,并且在终止前后让患者使用短期的糖皮质激素以及血小板制剂,能够有效地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状进行治疗。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临床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47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孕妇中,诊断为PAT有28例(59.6%),PIH有7例(14.9%),ITP有12例(25.5%);三组孕妇孕中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值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应注意早期寻找出病因,并合理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给予有效地综合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ATPIHI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并作出纠正。方法用ABXPENTER60血液分析仪检测,对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手工血小板计数与EDTA抗凝血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枸橼酸抗凝血标本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镜检,以排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 标签: EDTA 血小板减少 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的实习护生进行临床职业防护教育,并与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在针刺伤的发生率、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以及针刺伤处理措施的知晓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进行职业防护的护生针刺伤及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而针刺伤处理措施的知晓率明显上升。结论要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及造成的职业暴露,带教教师在临床中的防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防护教育 实习护生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计数血小板与血小板压积减少在恙虫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81例恙虫病患者的计数血小板(PLT)及血小板压积(PCT)进行分析,并与健康组9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恙虫病组PLT及PCT较健康对照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恙虫病组81例患者PLT及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恙虫病患者的PLT及PCT均减少,治愈后PLT与PCT基本恢复正常,PLT与PCT水平与病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恙虫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恙虫病 血小板减少 计数血小板 血小板压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新生儿口腔感染的发生。方法开展QC活动小组,用讨论法找出引起口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管理。分别于活动前一个月对未开展QC活动前进行调查43例次(对照组),活动后一个月44例次(观察组1),活动后第六个月49例次(观察组2),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叁组患儿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5.12%、43.18%、14.28%。活动前一个月和活动后一个月比较(χ2=4.21,P<0.05),活动后1个月与活动后第6个月比较(χ2=10.16,P<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QC活动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口腔感染率的发生,活动持续6个月后获得更好的成效,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QC活动 口腔护理 口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9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经治疗后术中、术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中、术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67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危因素及预后。结果在同期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为10.9%,其发病高危因素以感染为首位,占47.8%,窒息占29.9%,溶血占17.9%。80.6%病人不用特殊治疗,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血小板回升正常,仅19.4%需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特殊治疗,本组病例治愈率94.0%,死亡率6.0%,均死于原发病或肺出血。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高危因素是感染、窒息、溶血,预后良好,重点在于原发病的防治。

  • 标签: 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皮下注射速碧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166例皮下注射速碧林患者按单双速数分为两组,单数83例为试验组,不排气,捏起腹壁皮肤垂直注射并保留针头和褶皱皮肤时间的方法双数8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绷紧腹壁皮肤45度角注射后立即拔出针头按压的方法。观察两组腹壁出现的瘀斑、硬结、血肿等主要并发症。结果两组瘀斑、硬结和血肿形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排气,绷紧腹壁皮肤45度角注射后立即拔出针头按压的方法相比,采用不排气,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并保留针头和褶皱皮肤时间的方法能明显降低皮下注射速碧林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速碧林 注射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新型医学模式给当代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儿科护士承受着与成人患者科室不同的心理压力,儿科护士除了具备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可能发生护患纠纷能及早预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纠纷发生,才能实施以患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全方位为患儿服务。

  • 标签: 心理素质 护患纠纷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