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合并多重耐药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多重耐药的情况。结果有5例继发多重耐药,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干燥综合征2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均是女性,平均病程12.2年,平均年龄47.4岁,3例败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其中有1例同时合并有泌尿系及败血症,3例泌尿系感染均是大肠埃希菌,3例败血症分别是人葡萄球菌亚种、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患者多重耐药均对替加环素敏感。其中有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热1年,曾至多处就诊反复予激素加量,减至类似强的松20mg,病情反复,后尿培养及血培养均培养出耐药菌,经替加环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结缔组织病病史长,长期使用激素,出现反复发热,警惕继发多重耐药,及时加强监测完善微生物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素。

  • 标签: 结缔组织 多重耐药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修复对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显微外科修复,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接受治疗,全部获得随访,本次治疗优良率达到94.44%;18例患者取得94.4%的手术治疗满意度。结论显微外科修复对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足部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修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地研究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内组织物残留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5例宫内有组织物残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点,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与刮宫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及与刮宫术诊断法及经腹部超声诊断比较。结果55例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均考虑组织物残留,刮宫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绒毛组织或蜕膜组织或胎盘的有54例,为凝血块及增殖期宫内膜的有1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8.2%。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内组织物残留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诊断价值优于刮宫术诊断法及经腹部超声诊断,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阴道超声诊断 宫内组织物残留 准确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报到应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如患者,采用5种不同方法进行修复,进行疗效比较。其中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12例,桡背侧拇指皮瓣15例,拇指尺背侧皮瓣6例,踇趾甲皮瓣游离移植5例,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值4例。结果本组42例中示指近节岛状皮瓣修复术坏死1例,经换药痊愈。其余41例愈合良好,拇指外形较好,指腹感觉存在,活动正常或稍差于健侧,拇指与第2~5指对掌良好。结论不同程度的拇指皮肤软组织缺如选用合适的方法修复,疗效可靠。

  • 标签: 拇指 皮肤软组织缺如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HMFH)的病例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及治疗的HMFH的临床和随访资料。5例患者均在术前做了上腹部增强CT检查和血清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测定。其中4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3例合并结节性肝硬化,1例合并肝胆管结石。其中根治性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对症性手术1例。随访采取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2年后每半年1次。结果1例于术后12月后失访,1例于术后第2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于术后第4个月死于肝破裂,2例术后存活分别超过82个月和102个月,并且至今仍生存且无肿瘤复发。结论HMFH多发于40岁左右的男性,常合并肝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且肝炎和肝硬化情况并不能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经肿瘤根治性切除后多数患者可获得5年以上的长期生存。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肝脏 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烧伤整形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皮片移植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针对烧伤整形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促进创面皮肤血运恢复及创面愈合,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采取注射微整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源自2017年期间本院需接受颌面部软组织修复且制定注射微整形技术治疗方案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从中选取60例,根据患者接受注射物差异将其以每组30例分为A组与B组,其对应治疗方案为注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治疗。比较不同注射微整形治疗措施对患者病情干预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效果满意程度。结果以患者软组织修复情况作为病情评价标准,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调查问卷后A组与B组对修复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6.7%、86.7%,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部软组织需美容修复治疗患者用注射微整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时患者对整容效果有较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注射微整形 颌面部软组织 美容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5例,应用传统换药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创面缩小程度、平均住院天数、换药频数、抗生素使用费用、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抗生素使用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愈合时间、换药频数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慢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持续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慢性软组织缺损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CGF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成效。方法选取36例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FG引导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提供完善的护理,在CGF植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升治疗效果。结果共3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除了2例未出现明显骨组织再生,其他3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成功率94.4%(34/36),而且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结论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的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CGF 引导骨组织再生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烧伤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复合皮移植治疗,实验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皮肤软组织烧伤瘢痕形成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对牙周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牙周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联合实施口腔正畸治疗,两组患者术后牙龈指标(牙菌斑指数、牙周附着水平、牙周探诊深度及牙龈指数)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术后各项牙龈指标均较为良好,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能促进其自身口腔功能得以恢复,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发生几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组织再生术 口腔正畸 牙周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105例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取病灶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验,分析比较ER、PR及PCNA蛋白在不同病理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癌及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45岁者ER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比>45岁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癌及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者ER及PR比有淋巴结转移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者PCNA比有转移者低,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ER、PCNA阳性表达均率比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ER、PR及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在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足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采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部损伤情况,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手部缺损面积平均平均面积34.6±7.4cm2,一期修复8例,二期修复3例,均成功游离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片均存活,2例发生远端皮缘表面坏死,换药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皮瓣挛缩患者。结论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皮面存活率高,修复效果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桡动脉穿支 皮瓣 手部软组织损伤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管理效果比较。方法将开展常规管理的2016年作为管理前阶段,将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的2017年作为管理后阶段,分别比较管理前后林芝市疾控中心的各项指标评价情况。结果较2016年的常规管理阶段相比,2017年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后疾控中心消毒质量明显提高(P<0.05);2017年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更高于2016年(P<0.05);2017年中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且接受筛查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下降,与2016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对增强工作质量,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疾病预防 疾控中心 学习型组织 业务建设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结果确诊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传染病医院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80例,综合病理远程会诊确诊结果,分析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意义。结果80例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明确诊断率达到90%,为确诊给出了指导性诊断意见,满足了临床需要,给患者提供了精准的治疗依据,给医院病理科提高了病理诊断准确率。结论肺穿刺组织病理远程会诊在本院病理科及全省基层医院病理科值得推广,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及精准治疗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穿刺组织 病理远程会诊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收治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41例,男女比例20∶21,年龄均在16岁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36.23±2.09)岁,对照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41例,男女比例1922,年龄均在17岁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36.31±2.06)岁,对比两组烧伤行整形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于烧伤整形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 整形 术后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文就一例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组织坏死进行护理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最终因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后死亡。结论在注射该类药物前应在床旁悬挂防药物外渗绿色标识牌,科室应建立相关制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药物外渗 组织坏死 护理 教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VSD负压引流治疗创伤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创伤后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VSD负压引流术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McGill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cGill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且其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大于对照组(73.33%),组间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负压引流术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创伤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VSD负压引流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VSD负压引流术 创伤后四肢软组织缺损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97在结肠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基因。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SW620、Lovo)及14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miR-197的表达水平。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miR-197的靶基因。结果在4组结肠癌细胞株中,低转移能力组HCT116、SW480细胞株中miR-197的表达高于高转移能力组SW620和Lovo细胞株(P<0.05);在14例结肠癌组织中,有12例结肠癌组织中miR-197的表达低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ETF1、SYNGR1、ZIC3三个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靶基因作为miR-197的后续研究靶目标。结论miR-197在结肠癌细胞低转移能力组及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它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抑癌作用,为结肠癌今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miR-197 结肠癌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