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奇霉素与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5例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给予奇霉素片联合达帕林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四环素联合达帕林凝胶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2,P<0.05)。结论奇霉素与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重度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阿奇霉素 阿达帕林 寻常型痤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奇霉素注射液乙醇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PolyethyleneGlyco30m×320μm×0.5μm)起始温度为50℃,维持7分钟,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10℃;进样口温度为190℃,检测器温度为220℃;进样量1μl。结果乙醇与内标物正丙醇分离度符合要求,其他辅料无干扰;乙醇浓度在2×10-4~8×10-4ml/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实验RSD为0.8%;平均回收率99.3%。结论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奇霉素注射液的乙醇含量。

  • 标签: 阿奇霉素注射液气相色谱法乙醇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4月~2016年04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针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分组对比研究的形式。分组依据主要根据高血压患者临床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对于31例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接受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片+托伐他汀;对于30例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接受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片;通过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血压水平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等,以突出托伐他汀的药物应用治疗价值。结果在血压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几方面,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P<0.05);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观察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托伐他汀,在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总胆固醇水平等方面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显著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儿肺炎运用奇霉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集的小儿肺炎病例中选取70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红霉素静滴,观察组35例选择奇霉素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药效、发热与咳嗽消退时间,以及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在总治愈率上达到94.3%,相比对照组的77.1%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咳嗽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给药期间均可见药物副反应发生,观察组发生率占17.1%,显著比对照组的40.0%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奇霉素滴注,药效肯定、安全,利于促进症状消退,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肺炎 阿奇霉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麻醉药替卡因在牙周翻瓣手术的效果。方法在口腔门诊挑选49例需做牙周翻瓣术的患者,用替卡因进行牙龈组织注射,采用医生和患者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替卡因牙龈组织注射麻醉效果佳。结论替卡因用于牙周翻瓣手术穿透力强,起效快,麻醉效力强,毒性低,并发症少,是该手术的理想局麻药。

  • 标签: 阿替卡因 牙周翻瓣手术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融合方式对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患者共计76例,分别采用自体髂骨、cage、钛网融合器、异体骨4种不同融合方式,术后观察随访8个月~1年(平均9.3个月)。结果植骨融合率按Zdeblick标准分析,融合率分别为100%、93.8%、100%、69.2%。结论自体髂骨、cage与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效果满意,相比之下,异体骨植骨融合率较低。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植骨融合融合方式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加曲班抗凝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ICU内行CRRT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加曲班抗凝,对照组予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的滤器使用寿命,24h、48h血小板的变化及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加曲班抗凝行CRRT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4h时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48h时,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出血事件多于观察组,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RRT治疗过程加曲班抗凝较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CRRT 阿加曲班 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与B组各58例,A组采取静脉滴注奇霉素,B组采取口服奇霉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看出,随访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性皮疹以及休克等,其中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无明显差别,结果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0.500,0.642,1.735,P>0.05)。结论儿科临床应用采取不同方式服用奇霉素均会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预防,保障患儿身心安全,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5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米索前列醇组88例,胎儿在阴道分娩者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催产素组70例,胎儿娩出后机注催产素30单位,观察2组在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米苏前列醇使用药物前后血压及副作用。结果米索前列醇第三产程时间(7.2±3.3)min,产后2h出血量(150±95.2)ml,产后出血发生率2.2%,催产素组第三产程时间(10.8±3.2),产后2h出血量(256±100.5)。产后出血发生率11.4%,米索前列醇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催产素组(P<0.01),口服米索前列醇的产妇用药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皆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米索前列醇4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寒战及体温升高,皆为一过性,无特殊处理。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能产生强有力的子宫收缩。第三产程时间早期启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子宫收缩返利引起的产后出血起到良好的效果,可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过程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文选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12例牙髓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6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研究组给予替卡因进行麻醉,分析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分析比较后发现,对于麻醉总有效率,研究组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过程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麻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可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牙髓病 麻醉 效果 阿替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曲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参照组(50例);治疗组开始2d内给予加曲班60mg/d,24h持续静脉滴注,第三天改为10mg/次,2次/d静脉注滴,连续5d,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共12d。参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共14d。治疗组及参照组均予以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脱水、脑保护等治疗。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比较大动脉狭窄和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在短期内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狭窄和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加曲班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加曲班可能可以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 标签: 阿加曲班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的奇霉素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相关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我院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患儿。先选取轻度—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0例,入院当天做培养+药敏,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奇霉素10mg/kg每日一次给药,疗程3天。其余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治疗,对照组单用β内酰胺类治疗,坚持治疗5天。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4%。20例患儿奇霉素的总有效率为85%,奇霉素的耐药率为45%。结论奇霉素在CAP临床治疗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奇霉素的耐药问题需要全面分析,不应单凭体外药敏试验简单理解为临床耐药。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甲组(n=50)和乙组(n=50),其中对甲组患者予以静脉滴注奇霉素药物的治疗方式,对乙组患者予以口服奇霉素药物的治疗方式,统计并且分析这两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用药方式后,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主要包括过敏性休克、发热反应、胃肠道不适症状以及过敏性皮疹等,比较两组患者实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采取奇霉素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有发热、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临床治疗过程应该针对发生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防止不良反应变得更加严重。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42例患者的肝功能观察项目均有所好转,较治疗前的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通过早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中西医配合治疗方案能达到能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诊断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急救中心或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时医护如何把工作做好问题。结合我院急诊科出诊参与院前急救时医师和护士如何通过分工与合作,把院前诊疗及院前抢救工作顺利完成等实际情况。说明只要加强训练,明确出诊时分工与合作,是可以迅速快捷、安全地处理病人,顺利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护关系 分工合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齐霉素为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它的疗效好,疗程短,使用方便,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临床我们发现该药物也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须做好监测。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对如拉(诃子)的历史、流通品种、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论述,为合理开发利用如拉(诃子)提供。

  • 标签: 藏药 阿拉如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