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运动训练,但是安全意识及竞技经验不足,在实际运动训练中,很容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问题出现,其中主要是踝关节损伤,制约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分析了青少年运动训练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青少年 运动训练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肌损伤运动员接受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队的腰肌损伤运动员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为7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运动员的腰肌损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既能有效止痛,又能显著改善腰部的活动能力,可作为治疗腰肌损伤运动员的有效疗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肌损伤 运动员 推拿疗法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医学就是为了研究保护人体所受的疾病和创伤,而骨科在医学史源远流长。运动骨科运动医学是医学中骨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采用手术或者其他方法恢复人类筋骨损伤,增强机体的恢复能力。近年来骨科运动医学又有新的发展,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界对于骨科运动医学的研究,本文则是对骨科运动医学和常见运动创伤进行介绍,并且紧要分析运动创伤在骨科运动医学中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科运动医学 运功创伤 个体化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性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枢性瘫痪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8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强度运动后患者的心率及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运动项目的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用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选择在跑步机上快走或慢跑,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以及较大强度的运动,于患者运动前、运动15min后、运动30min后以及运动60min后的血糖以及心率等,通过对比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及血糖,为糖尿病患者提出合理化运动建议。结果患者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心率为(98.5±5.2)次/min,中强度运动30min后的心率为(119.8±5.8)次/min,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的心率为(140.3±9.2)次/min。低强度运动60min后的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中等强度运动30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较大强度运动15min后血糖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方案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维持在60min左右,既可确保心率不会过高,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运动治疗方案 血糖水平 研究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干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神经干细胞修复治疗。根据SCI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前机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研究中,8例患者ASI分级提升,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73%。结论神经干细胞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了曙光,其在治疗脊髓损伤中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神经干细胞移植将为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甘露醇溶液和7.5%高渗盐溶液在院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产生的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例和44例,医务人员以静脉快速输液的方式将7.5%高渗盐溶液注入观察组患者体内,医务人员以同样的方式将20%甘露醇溶液注入对照组患者体内,比较两组抢救无效和肾功能失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甘露醇溶液和7.5%高渗盐溶液在院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的抢救效果基本一致,但是20%甘露醇溶液出现肾功能失常的情况较多。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 甘露醇溶液 高渗盐溶液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健身运动的喜好增加以及开展项目增多,我国的运动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优秀的学者投入到此项研究中,同时逐渐的生理学、药学、康复医学、骨科、遗传学等领域延伸,派生出很多骨科运动医学等诸多交叉学科。典型例子为,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运动创伤治疗,同时不断的创造出疗效更好,更新的手术方式以及更加有效地、积极的康复措施。由此得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骨科运动医学。骨科运动医学也称为创伤学,是一个现代骨科学的分值,也是继关节置换外科、手外科、脊柱外科之后又兴起的一门充满挑战、充满机会的学科,对于关节镜微创手术、骨骼肌损伤以及腱病等损伤治疗,术后康复及覅额手术治疗方面得到了快速的进展,得到了成果逐渐更新了陈旧的观念。

  • 标签: 骨科运动医学 现今观点 进展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建院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30例运动性猝死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猝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例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占到了总数的70%,有2例因为饱食后暴晒并且进行剧烈的运动导致猝死,有5例因剧烈运动后冷水冲澡而导致猝死,另有2例,因高原缺氧导致猝死。结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要检查身体的各项指征是否能进行强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脏方面的检查,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头晕,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就医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在运动后,要缓慢使身体放松下来,达到平静的状态。

  • 标签: 运动性 猝死 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锁骨远端损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报道收治2例儿童锁骨远端损伤治疗结果。结果患者随访肩部外观无畸形,肩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儿童锁骨远端损伤表现类似于成人的肩锁关节脱位,但其创伤机制、解剖学改变、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临床需与成人肩锁关节真性脱位区别,方能进行相应的治疗。

  • 标签: 儿童 锁骨远端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进行现场和院前急救,入院后进行手术救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后,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现场与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现场与院前急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损伤患者的外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311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对其进行对症护理。结果311例患者经我院精心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开放性损伤患者应根据损伤情况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及对症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开放性损伤 外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骨科膝关节的损伤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50例不同程度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首先进行普通核磁共振扫描诊断,结果为对照组,然后对患者进行增强型核磁共振扫描,扫描前需抽出关节内积血、积液,并注射增强剂,诊断结果即为观察组诊断数据,将两组数据结果与手术的治疗性数据作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的准确度。结果增强型核磁扫描的诊断中,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普通核磁共振扫描相比,增强扫描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范围和程度上更加明确,具有特异性、灵敏性。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扫描 增强型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55例,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损伤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主要有病理改变、解剖变异、术中操作等。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初次修复优良率为78.18%(33/55),二次修复优良率为50%(6/12),三次修复优良率为33.3%(2/6),修复整体优良率为92.7%(51/55)。结论对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才能在根本上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损伤原因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骨科膝关节损伤患者(2014年8月~2015年9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常规核磁共振扫描法以及核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法进行诊断,观察并对比2种扫描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常规核磁共振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与采用核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法诊断骨科膝关节损伤患者,其检出率较高,无创伤,图像清晰、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可以较高的显示出患者患肢的微小病变位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骨科 膝关节 损伤 诊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护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我院精心对症护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已积极良好的心态来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损伤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运动控制理论是当前康复学届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运动控制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和手段将会为临床治疗和康复带来全新的进展。从运动控制理论的角度对动作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对脑瘫儿童动作训练,从而提高其康复治疗的效果。本文则是对运动控制在脑瘫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而为脑瘫儿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瘫 运动控制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A级患者3例,治疗后为3例;B级患者5例,治疗后1例;C级患者8例,治疗后1例;D级患者12例,治疗后1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损害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尽早治疗才能减轻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提升康复可能性,增强远期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治疗效果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完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满意后钻孔,选用袢长度合适的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患者主观评价优11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7.5%。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评分优7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81.2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

  • 标签: 下胫腓联合损伤 复位内固定 带袢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