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盘状电极是目前国内外脑电图描记工作中较为理想的头皮电极。它具有对受检查者无损伤,检查中无痛苦,操作过程不会引起患者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及易使婴幼儿所接受等优点,故EEG工作者对使用该电极倍加喜爱。但是由于该种电极国内厂家在出售EEG机时不给配备,而市面上又买不来,欲购者只好用日本进口的,但因价格昂贵也只好弃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过十几年的临床模索,已找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自制EEG盘状电极的方法,该电极经临床试用与其它电极描图对比其结果并无差异。现将其自制方法介绍如下,供有关同行参考。

  • 标签: 盘状电极 交叉感染 脑电图描记 自制方法 婴幼儿 万用电表
  • 简介: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系指在开颅术中,将皮质电极直接放置于大脑皮层由脑电囹仪描记的电活动。目的是寻找致痫灶的部位和范围。根据近代的考察,在世界各地行癫痫手术的医院.约84%的医院采用术中的ECOG检测手段。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许多新的发展,如CT(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

  • 标签: 皮质电极 计算机断层扫描 手术室 临床应 脑电图机 氯化钠溶液
  • 简介: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在脑电图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406例行蝶骨电极检查的癫痫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单极描记发现正性棘波的病人蝶骨电极阳性率几近100%;而无正性棘波者,蝶骨电极阳性率几乎为零。结论:蝶骨电极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率。

  • 标签: 正性棘波 蝶骨电极 癫痫 脑电图 诊断率
  • 简介:<正>通过心导管术采用接触电极引导MAP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可造成对受试者的微电击,发生心室纤颤等严重后果。本文叙述了在实验条件下测试三种不同规格放大器通过接触电极对地产生漏泄电流以及对实验动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

  • 标签: 漏电流 心导管术 微电击 受试者 漏泄电流 接触电
  • 简介:<正>作者首次应用Franz接触电极导管记录了犬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观察了心内膜MAP的形态特点,并对163个单位电生理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结果是:MAPA44.01±6.99mv,Vmax8.20±2.86v/s,APD50154.58±28.35ms,APD90215.49±34.96mS,HR134.73±17.04次/分。并对APD进行了校正。本实验结果为心内膜

  • 标签: 单相动作电位 电极导管 心内膜 形态特点 统计学处理 生理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对癫癎样放电波(epileptiformdischarges)的记录差异情况.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为颞叶内侧癫癎(MTLE)的患者,同时记录针刺蝶骨电极(SP)和下颌切迹粘贴电极(MNS)的脑电图,在出现特异性癫癎样放电波时,对两种方法记录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记录到的棘波、尖波在波幅上存在差异,但对于常规参数下,能够目测到的蝶骨电极放电,通过软件测量放大,在下颌切迹电极同样也能够检出.结论:下颌切迹粘贴电极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反映颞叶癫癎样放电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下颌切迹电极 蝶骨电极 脑电图 颞叶内侧癫癎 癫癎样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