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心律失常时兔心内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蛾高于丹参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 标签: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内膜 MAP
  • 简介:<正>作者首次应用Franz接触电极导管记录了犬心内单相动作电位,观察了心内MAP的形态特点,并对163个单位电生理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其结果是:MAPA44.01±6.99mv,Vmax8.20±2.86v/s,APD50154.58±28.35ms,APD90215.49±34.96mS,HR134.73±17.04次/分。并对APD进行了校正。本实验结果为心内

  • 标签: 单相动作电位 电极导管 心内膜 形态特点 统计学处理 生理参数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三年前在日本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M1期"(ANLL-M1),当时在日本第一次化疗后曾行外周干细胞移植,一年半后复发,在北京某医院第二次化疗后即出现高热(体温40.0℃),咳嗽、咳痰,伴恶心、呕吐、失语及右侧偏瘫,经相关检查证实并发脑脓肿及肺炎,住院治疗半年,病情无好转,于2000年收入我院治疗(住院号4544).

  • 标签: 日达仙 药物治疗 成人 白血病 严重感染 免疫调节因子
  • 简介:心电监护是应用电子监护仪器监护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各种参数,从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我院自七十年代在心内科开展心电监护以来,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了心电监护,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电监护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 标签: 心电监护 心肌缺血 临床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 急性心肌梗塞 安置心脏起搏器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糖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临床心脏电生理是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心脏内电生理、食道心脏电生理、程序电刺激、心脏内膜心脏外膜标测。心脏内电生理是以腔内希氏束电图为主的临床心脏电生理,除描记体表心电图外,还同步记录心腔内不同部位的电位图,包括希氏束电图,必要时给心脏以特定的电刺激,观察心脏内诸电位图的变化,以了解心脏的传导顺序,传导速度及心律失常,它是一项操作复杂的有创检查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师从事该项工作。

  • 标签: 有效不应期 希氏束电图 电生理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窦房结
  • 简介:本文报告32例糖尿癫痫和100例正常个体脑电地形图检测结果,异常率53.1%。显示慢波功率值增高,α波慢化或功率值降低。并与脑电图作对比,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脑电地形图对糖尿癫痫的临床诊断,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糖尿病性癫痫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 简介:前言2003年春季SARS的硝烟已散,对SARS进行总结和反思都集中在SARS的诊断方法、新治疗对策、预警机制的建立等等.但医院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感染控制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平时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否达标?这些似乎是我们对SARS反思的盲点.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SARS 日常医疗工作 2003年 诊断方法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过敏紫癜合并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过敏紫癜患儿155例,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155例中64例异常,异常率为41.2%,EEG异常表现为在该年龄段正常脑波的基础上出现的弥漫或局限性的高波幅δ、θ波,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出现同步高波幅δ、θ波。结论:脑电图在过敏紫癜患儿的诊疗过程中能早期准确地评估脑功能受损情况。

  • 标签: 脑电图 紫癜 过敏性 儿童 脑损伤
  • 简介:脑血管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脑梗塞患者约有2%~5%出现智能障碍。利用听觉刺激序列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3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32例患者采用长谷川智测量表(HDS)评分。其中9例小于20分,其P30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均延长,而23例HDS评分正常者其中10例P300潜伏期延长。研究结果提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技术可早期发现脑梗塞患者亚临床痴呆。

  • 标签: 脑梗塞 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1986年Muny等发现当反复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之后心脏对缺血状态产生适应,这种适应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缺血中得到保护,保护效应有能量消耗的降低和在缺血过程中细胞损伤状况的延迟,由此他们提出了“缺血预处理”这一概念,此概念的提出纠正了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反复短暂心肌缺血会造成累积损伤,最终导致心肌梗塞的观点,从此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理探讨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 标签: 心脏缺血 缺血心肌 缺血预处理 细胞损伤 再灌注 心肌缺血
  • 简介:全国临床心脏电生理研讨会已于95年6月5—8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收到涉及心脏电生理各个领域的论文达百篇,赴会代表60名。会议第一天组织了专题讲座,由黄元铸、蔡毓英,吴振国及李品君诸教授分别介绍了心室晚电位、体表窦房结电图、高频心电图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这将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的有效应用与发展。会议交流认真紧张,在心脏Holter应用方面,辽宁代表提出ECG监测中所见之缺血性S—T段改变,68%为无症状的,出现最

  • 标签: 心脏电生理 体表窦房结电图 研讨会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高频心电图 神经原性
  • 简介:ME1207(Cefditorenpivoxil)是明治制杲株式会社开发的新的三代口服广谱头孢菌素,口服吸收后被酯酶水解成ME1206,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葡萄球菌属的抗菌作用超过其他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肠球菌与绿脓杆菌作用较差。本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目的是评价ME1207细菌性感染的有效与安全。选用Cefixime(世福素)为对照药,剂量均为200mg,Q12h,疗程7~14天。双盲试验进行呼吸道与泌尿系感染对照试验,开放试验还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可评价疗效共122例,包括随机双盲组60例(A药30例,B药32例),开放试验60例:安全评价为随机双盲组64例(A药30例,B药34例),开放试验61例。揭盲后A药为ME1207:B药为Cefixime。随机双盲组ME1207与Cefixime二组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CEFIXIME 双盲双模拟 有效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照治疗
  • 简介:1852年,Stannius在脊椎动物胚胎管状心不同区域作结扎实验中证实(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作第一结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作第二结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且各部分自律高低不同,以静脉窦的自律最高。正常心脏每次搏动都是从静脉窦发出,依次传到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静脉窦是心脏起搏点。当静脉窦的兴奋传导阻断时,静脉窦以外的其它自律细胞的自律就会显现出来。这一经典实验阐明了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心脏内兴奋传导顺序。目前,医学院校生理学实验中的蟾蜍心脏起搏点分析实验便是模仿以上斯化结扎法在蟾蜍心脏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后,用以阻断心脏内兴奋的传导,来分析蟾蜍心脏起搏点的部位和心脏

  • 标签: 蟾蜍心脏 静脉窦 自律性恢复 起搏点 实验方法 心房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的105例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扩张心肌病患者伴有高血压与不伴高血压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我院1989年至2006年155例诊断扩张心肌的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扩张心肌伴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后血压高于140/90mm者占30%。(2)伴高血压的扩张心肌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等各指标高于无高血压组。(3)治疗后伴有高血压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1)利用血压水平作为排除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损害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2)少部分伴高血压的扩张心肌可能由于高血压病史不详而属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的范畴。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高血压 心功能
  • 简介:一、异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异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激动全部或部分起源于窦房结以外部位而产生的异位节律。主要包括:激动起源于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的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和逸搏与逸搏心律。(一)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指提前发生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激动,又称期外收缩,也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根据异位激动的起源部位,可分为房﹑交界和室期前收缩,其中以室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房次之,交界比较少见。在学习各种期前收缩之前,应先了解一下期前收缩的心电图中一些概念。(1)联律间期指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窦性心搏之间的时距(间期),亦称配对间期。(2)代偿间期指提前出现的异位心搏与其后出现的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期,也称为代偿间歇。代偿间期又分为完全的和不完全的。

  • 标签: 异位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诊断 室性期前收缩 异位激动 代偿间歇
  • 简介:我科于1993年3月11日收入一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并发室颤病人,经及时抢救和周密的护理而痊愈出院,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一、病例介绍患者,王××,女性,59岁,胸骨后疼痛一周,呼吸困难伴大汗淋漓20分钟急诊入院。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经用药症状不能缓解,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极度困难。心电监测显示室颤,立即进行心前区叩击,并相继给于每分300瓦秒非同步直流电击除

  • 标签: 心脏骤停 电复律 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心电监测 心前区叩击 护理体会
  • 简介:该机是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电子技术研究所协作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心肺脑复苏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该机电脑自动控制,当病人心脏骤停时,可自动进行按压抢救,并可呼救,亦可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经多年临床应用证明,该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抢救设备,在1991年河北省科委、卫生厅和省医药总公司组织的鉴定会上,受到一致的肯定和好评,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该机已被评为河北省科技成果,并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大会成果奖。

  • 标签: 胸外心脏按压机 监护系统 自动控制 电脑 电动 河北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对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危重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183例心脏术后危重患者行床旁紧急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心腔的饱满程度、心肌收缩力、收缩协调性、心包有无积液及血栓压迫、瓣膜活动度、跨瓣膜血流速度等。对于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行胸腔及肺部超声检查,筛查患者有无胸腔积血、积液、肺不张、气胸等。对于术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发热患者常规筛查瓣膜有无赘生物。结果:138例患者床旁超声检查后与常规临床判断及治疗决策一致,45例循环波动、低氧血症或少尿患者行超声检查后指导临床作出决定性、挽救治疗决策。结论:对于心脏围手术期危重症患者及时行床旁重症超声检查可指导临床医生作出决策治疗方案。

  • 标签: 重症超声 心脏外科 围手术期 危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