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溃变神经纤维的镀染,Nute法是较可靠的形态学方法之一,但存在着程度较为复杂、烦锁等问题.为此我神经切片研究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些实验步骤,大胆地进行了改良和简化,结果与改良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操作过程却比原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使实验者的工作量明显下降.现将改良的关键处介绍如下:一、固定:原方法:灌注固定先灌0.9%生理盐水冲出血液,再以5%重铬酸钾和2.5%铬酸钾的水溶液500ml灌注固定.取出组织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1w或更长至3m.改良后,我们增加了取材后组织再浸泡于灌流液中2~4hr这一步骤,它可防止灌流时灌流液不能完全达到周缘神经组织部位,同时缩短了组织后固定的时间,只将组织再浸入4%多聚甲醛固定1~7d即可.二、包埋和切片:原方法:取5~10mm厚的组织流水冲洗24hr,放入装有25%明胶水溶液的培养皿中(加盖),于37℃温箱浸泡12~18hr进行明胶包埋,置于10%福尔马林中6hr或更长.改良后我们在切片前增加了将组织浸入10%或20%的蔗糖液中过夜这一步骤,次日再将组织骤冷,在恒冷箱中切片,并且将切片置于0.05M磷酸缓冲液,贴至挂过明胶的载玻片上行染色操作.这样我们省略了明胶包埋这一复杂程序,使实验单位易行.三、封固:原法是将切片浸入10%明胶水溶液与等量95%酒精中5min,切片摊于载玻片上,使载片倾倾斜倒出多余水,勿使切片完全干燥,再用95%酒精,浸泡吸水纸压平浸入95%酒精使明胶凝固、脱水、透明封片.改良后我们在染色后将片直接用梯度酒精快速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可省去明胶贴片、压片、凝固等步骤.

  • 标签: 变神经纤维 改良溃 方法经验
  • 简介:Timm染色方法是一种能够显示组织细胞内重金属分布的常用方法.苔藓纤维末端是脑内含锌量最高的区域,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显示苔藓纤维末梢分布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制备在恒温冷箱切片机中制备大鼠脑海马部位的连续冰冻切片,片厚30μm,吹干备用.1.2染色步骤采用改良的Timm染色法配制Timm′s混合液.用30g阿拉伯胶粉剂溶于60ml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24hr,双层纱布过滤,配成50%的阿拉伯胶60ml.放入10ml枸橼酸缓冲液(25.5%枸橼酸+23.5%枸橼酸钠)和30ml5.67%对苯二酚溶液,充分混合.切片依次浸入0.1%Na2S溶液(用0.1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和3%戊二醛溶液(用0.15M磷酸缓冲液配制,pH7.4)各1hr,然后再回到0.1%Na2S溶液中浸泡1hr固定.染色前,在暗室内将0.5ml的17%硝酸银溶液加入上述Timm′s混合液中,充分混匀.倒入已经放好脑切片的染缸中,染色40~60min,自来水冲洗10min以上,吹干、脱水、透明、封固.2、结果与讨论用此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划分出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等级.在操作步骤上原方法要求先动脉插管,依次注入0.1%Na2S溶液、3%戊二醛溶液、0.1%Na2S溶液以固定脑组织,然后再制备冰冻切片.本实验为了利用新鲜脑组织观察别的指标,因而将新鲜脑组织先速冻、切片,再将切片依次置入上述溶液中固定.从本实验结果看,这种改进是成功的,为今后将Timm染色和其他也要求新鲜脑组织的研究项目同时进行研究提供了经验.

  • 标签: 出芽变化 大鼠海马 改良染色法
  • 简介: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I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与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著者推测在SCN至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的加压素(VP),催化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的又一原因。

  • 标签: 视交叉上核 传出纤维 视上核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标记法
  • 简介: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是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加以描述,后人遂以其姓氏命名之,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中枢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近远期记忆损害,病理上以大脑皮层、海马等脑区神经元减少、老年斑(SPs)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等典型性改变为特点.AD患者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显著下降,其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多巴胺系统在学习、记忆、认知及情感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AD发生、发展有着较密切的关系[1~2].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多巴胺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PD)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中脑黑质及其上行的黑质纹体通路,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密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从而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严重不足而出现震颤、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减少等临床症状.

  • 标签: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研究进展 转基因载体
  • 简介: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发育和成年神经系统的疾病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在神经退行性变动物模型中,发现神经系统的生长因子能阻止或减少神经元的退变,因此已经开始了有关的临床试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生长因子的给药方法:在靶部位必须有足够高的浓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药物必须局限于特定的脑区以避免疼痛、体重下降等副作用.近年来分子药物研究进展使得给与特定的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逐渐变成现实,基因治疗的几种选择方法已经或即将开始试验.本文就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神经退行性变的研究作一综述,重点放在目前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氏方面.

  • 标签: 基因治疗 阿尔茨海默氏病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退行性变
  • 简介: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刘学政,羊惠君,李瑞祥华西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成都610041糖尿是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人们健康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合并症严重。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糖尿发病率呈现上升的势头。目...

  • 标签: 糖尿病 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