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脾、肾实质性器官石蜡切片技术中脱水、透明最佳时间.方法:对肝、脾、肾进行分组实验,对照观察.结果:实验器官组织块可连续切片,光镜结构透明度高、清晰,无裂隙,收缩小.结论: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益于大量教学片制作.

  • 标签: 透明时间 脱水时间 石蜡切片 标本制作
  • 简介:胰原基伴囊泡肾、囊泡肾上腺多项变异一例肖洪文泸州医学院泸州646000在解剖一例约30岁男尸时发现:(1)肝大,长约25cm,左叶达左腋中线;(2)胰原基:腹背胰分离。腹胰呈一底向上三角形,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缘和肠系膜上血管之间,细小腹胰管开...

  • 标签: 胰原基 囊泡肾 囊泡肾上腺 变异 病例报告
  • 简介:随着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结合以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使医学数据数字化成为当今研究与应用中热点,也为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我们应用已完成中国首套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PC机上实现了该套数字化人体数据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并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初步应用,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解剖学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及其在解剖学教学中初步应用.

  • 标签: 数字化可视人体 解剖学教学 医学教育 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 简介:目前,在供体器官短缺情况下,大家公认猪是最合适异种器官和组织提供者,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已有报道.如何将肝细胞最大限度完整地、无损伤地分离出来,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一步.我室在进行猪肝细胞分离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常规麻醉、消毒、开腹,用D-Hank′s液进行肝脏原位灌注,再用0.02%EDTA-Hank′s液(37℃)灌注18~20min,摘取肝脏行多点灌注5min,置肝脏于60目钢网上,用直剪迅速剪开肝脏被膜,用镊子夹起轻轻抖动,并用1640液冲洗,边抖动边冲洗,使细胞滤出漏于烧杯中.与此同时,用剪刀把肝组织剪成小块,再用玻璃注射器芯轻轻研磨,边研磨边冲洗,操作要轻,并保持无菌,收集肝细胞,离心洗涤三次,并逐级用80目、100目、120目、150目钢网过滤.分离出肝细胞进行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查、PAS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细胞存活率90±1.3%,PAS染色显示肝糖元丰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显示酶活性良好.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内质网亚显微结构未见异常.对于猪肝细胞分离,国外文献报道多采用Ⅳ型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但费用很昂贵.在实践中,我们用EDTA代替胶原酶,采用肝脏原位灌注+多点灌注+机械研磨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此法与胶原酶灌注法比较,从分离肝细胞数量、活力、肝糖元及细胞中一些酶活性都与胶原酶法无显著差异,且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未见异常.我们认为此方法易于控制,价格低廉;而胶原酶法容易消化过度,造成细胞膜破损,或消化不完全造成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且费用昂贵.实验证明,改良猪肝细胞分离方法为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法.

  • 标签: 分离方法 方法改良 猪肝细胞
  • 简介:将医学学习指导科学原理运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把学员式评论复习,精讲性主导教学,合作式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同科学思维,认知技能,记忆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立了系统解剖学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它能够使绝大多数需要指导医学生(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占总人数77.05%)在各方面受益;(1)显著地促进医学生特有的形态学认知技能水平提高,使76.54%学生得到充分支能培养;(2)促进医学生解剖学知识量增加,促进医学生理论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可使40.59%学生理论知识和思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使极差生从传统教学法10%以上降至接近于零;(3)有利于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技能和协作技能培养,使52.7%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并长期保持,它表明,根据医学学习原理进行分学科系统学习指导应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中极为重要领域。

  • 标签: 解剖学 学习指导 评论性思维 合作教学法
  • 简介:采用强碱浓酸腐蚀法处理制作人体骨标本国内已有报道[1,2],但由于碱性强,酸浓度高,操作时间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腐蚀骨质.也有采用高压熏蒸方法[3],但操作时无法观察,时间难以控制,且温度太高,易损伤骨质.本文采用稀硫酸溶液沸煮法处理制作人体骨标本,酸浓度低,温度适中,时间恰当,可随时翻动,便于观察,既可以清除骨表面的软组织残留物,保持骨表面结构自然完整,又不腐蚀骨质,是一种理想制作方法.

  • 标签: 稀硫酸溶液 人体骨标本 制作方法 溶液浓度 处理时间
  • 简介: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是研究神经细胞形态及功能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将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无法满足在单一神经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需要.本实验在传统培养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良,对原混合培养方法在胎龄、取材、温度、消化、换液、抑制剂、机械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和改进.本培养方法具体改进如下:1.运动神经细胞取自E14大鼠胚胎脊髓.因为胚胎运动神经元形态分化和化学分化程度较低,体外存活能力强,E14胎鼠脊髓易剥离.而传统方法是取E12~E16.E12胎鼠组织太嫩,不易分离;E16胎鼠脊柱已部分骨化,血液太多,挑离脊髓时易形成撕裂损伤.2.取材时将脊髓沿冠状面切开,取脊髓腹侧半,改变传统整个脊髓培养,以达到培养单一运动神经元目的.3.整个取材过程在冰袋上进行,更好保持细胞活力.4.严格控制胰酶浓度和消化时间.胰酶浓度是0.125%,37℃二氧化碳孵育箱内消化0.5hr较好,采用4℃含血清DMEM液适时终止反应.为避免组织丢失,改吸弃胰酶为吸组织于另一试管中,且迅速终止消化反应.5.减少传统方法吹打次数,用弯头吸管代替直头吸管吹打;取消离心或细胞筛过目步骤,降低细胞损害程度.6.细胞种植后改传统换全液为换半液,改传统培养2d换液为定时观察,按需换液.这样不仅保证了细胞在已适应了环境中生长,并且减少了污染机率.7.本方法不使用抑制剂,减少药物对运动神经元损伤,使神经细胞在更接近于体内自然环境中生长.种植细胞1~2hr即可观察到细胞贴壁,胞体呈圆形,饱满、透亮,有短突起出现.因此,本方法优点是: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从取材到种植时间,提高运动神经元活性,而且成功获得了相对单一运动神经元培养物(纯度达90%以上),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

  • 标签: 原代培养 培养方法 方法改进
  • 简介:病理实验课包括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辨认,而镜下标本一直是教学中难点,如果学生组织学基础不扎实的话,就更是难上加难,显微投影使用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但如何运用好显微投影,提高实验课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我们在多年使用显微投影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对提高病理实验课质量做了一些尝试,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认识。

  • 标签: 病理实验课 投影 显微 质量 大体标本 组织学基础
  • 简介:围绕如何培养学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外语能力方面,我们除注重理论课和实习课外,还特别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目的是在有限教学时程内,使学员既能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使上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有讲座,组织学制作技术,组胚知识竞赛和翻译英文论著。知识竞赛由学员组队参加,最后评出集体和个人1,2,3等奖。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到组胚学各个知识点,专业英语,甚至包括教员从本讲过知识,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通过组胚知识竞赛,帮助学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对组胚学习兴趣,对全面深入掌握组胚知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堂翻译论文活动,提高了学员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员指导下已发表论文摘译10余篇。通过组织学制片技术,培训了学员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掌握组胚知识坚实学员,他们中一些人因此而选择了终身从事组胚专业道路。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第二课堂活动是知识竞赛,其次是组织学制片技术。在丰富多采第三课堂活动中,学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培养人才预期目的。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第二课堂 活动方法 评价
  • 简介:成年人脑组织发育完善,不会由于操作不慎引起损伤而变形,而胎婴儿脑组织发育不熟,质脆易脆,尤其是畸形者,在取脑,固定,切面,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引起不同程度损伤,或变形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给诊断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困难.为了保持原有形态结构,根据别人介绍经验,寻找一种比较适应行之有效方法,水浮取脑法,我们作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胎儿 标本取出 标本固定 水浮取脑法 脑组织
  • 简介:本文用6只成年家兔基底节,分别制取连续切片、垂直切片和各向同性均匀随机切片,估计节内毛细血管体积分数、表面积密度和长度密度。结果显示,在不同切片厚度及不同放大倍数下估计值有显著差异,而在同样切片厚度及同样放大倍数条件下,用不同切片方法所得估计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本文对该结果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切片方法 基底节 毛细血管密度 体视学
  • 简介:长期以来,Guguen[1]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获得肝细胞方法,几乎成了肝细胞分离经典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不同培养方法,如在培养瓶内加纤连蛋白(febronectin)以促进肝细胞附壁[2],添加生长因子于培养基促其生长.但上述方法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主用于大鼠肝细胞分离,不适于新生鼠肝细胞分离,甚至分离成年小鼠肝细胞,都因为血管纤细,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困难.

  • 标签: 肝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胶原酶
  • 简介:护理中专生年龄多在15-18岁,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刚接触医学也有强烈新鲜感和求知欲,但往往不能从死记硬背、由老师抱着走学习模式中走出来。对此,我室采用了参与制和目标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老师教、学生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她们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大班课上采用纵向联系启发式教学,结合生理、病理、临床知识提问。每次课后留出二十分钟,结合当堂课组织学幻灯片,采取提问方式总结全课。小班深教学更灵活,课前由教师结合本堂课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标本和切片,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所看总结回答,学生也可提问供大家回答。教师对学生提问和回答予以适当引导,对回答正确和提出问题较好同学予以表扬,加强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感。在这种教学法实施中,教师另一职责是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前由简单到复杂精心设计安排好全部组织学及各分段教学目标,上课时先讲明本堂课大致内容及重点。在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时,予以恰当引导,使活跃课堂时时紧靠教学目标进行。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组织学产生浓厚兴趣,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在结业考试中,所有学生及格,优良率达84%。?

  • 标签: 组织学 护理专业 参与制 目标教学法
  • 简介:改进组织学超微结构教学方法邹晓菊,章为,解文华西医大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成都610041组织学是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它具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教、学双方高度重视。而组织学教学过程中细胞、组织和器官超微结构知识是组织学"三基"内容之一,而贯穿于...

  • 标签: 组织学 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